1995年4月14日,鐘期光、楊得志、王平、張震、遲浩田等國家進階将領齊聚開國上将陳士榘的家裡,為他慶祝86歲的生日。老将軍雖然身體有些虛弱,但氣色還好,正和大家談笑風生。他面前的桌子上,擺着幾個粗大的茶杯,裡邊飄出陣陣的茉莉花香。就在桌子前面,突兀地放着一個壇子,裡面盛滿了清水。大家喝了幾口茶之後,陳士榘将近低沉地說:“大家能來給我過生日,我非常高興。可能大家還沒明白這壇子水是幹什麼用的吧?我來給你們說說。”說完他微微一欠身,把身子坐直一點,思緒回到了幾天前。
陳士榘将軍,是新中國曆史上以為功勳卓著的将軍。他出身貧寒,靠幫傭為生。後來通過農會的學習,他有了新思想,加入了共青團,并很快進入軍界。1927年,他參加了秋收起義,随部隊上了井岡山。憑借着戰功,他一步步升到了師參謀長一級的職務,參加了曆次“反圍剿”戰鬥。長征期間,他指揮工兵隊伍,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有效地保證了部隊的前進。

抗日戰争時期,他曾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參謀長,在平型關戰役中擔綱主力。在随後的“廣陽戰鬥”中,他率部殲滅日軍上千人,并開創了抓獲日軍俘虜的先河。1943年,陳士榘指揮攻克贛榆縣城的戰鬥,以犧牲3人的代價殲滅僞軍2000餘人,創造了一個戰争奇迹。
解放戰争時期,陳士榘擔任華東野戰軍參謀長,參加過宿北、魯南、孟良崮等多場戰役,與陳毅、粟裕兩位司令員配合默契。淮海戰役中,他帶着三個縱隊支援中原野戰軍圍殲黃維,勇敢地擔任主攻任務。戰役勝利後,他還将所有的戰利品都留給了中原野戰軍,表現出了革命軍人的高風亮節。
全國解放之後,陳士榘擔任工程兵司令,繼續帶領部隊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1958年,他親自帶領工程兵進入西北大戈壁,頂着酷暑嚴寒,在荒無人煙的大漠上尋找合适的飛彈和原子彈試驗場。選址完成後,陳士榘還指揮工程兵在極短的時間内建起了10萬多平米的建築物,以及當時亞洲最大的機場。同時,還修道路546公裡,架設通訊線路1800餘公裡。趕在蘇聯專家撤走之前,完成了試驗場一期工程,保證了“兩彈”試驗的順利進行。整整六年時間,他和工程兵們如同失蹤一樣杳無音信。等到原子彈成功爆炸後,他才又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裡。當時,毛主席握着他的手說:“你立功了!築窩築得好!”
不管是建國之路還是強國之路,陳士榘都親自參與過。其間吃過的苦,都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以他的貢獻,享享清福、讓生活标準高一些,是十分正常,甚至是應該的。更何況他還手握着全國軍隊的工程大權。但是,他的日子卻一直過得十厘清貧。陳士榘是國家的5級幹部,一個月的工資是342元人民币,在當時算是高收入了。但是他家有六個孩子和一個養女,還有一些親屬和老部下需要接濟,是以有時候連溫飽都不好保證。按照标準,陳士榘當時每個月有兩條中華煙,四斤豬肉,四斤黃豆的特供,但加上這些孩子們仍然經常吃不飽。後來他就在自家的小樓前壘起了豬圈,養了一頭小豬。等豬剛長到四五十斤的時候,他為了節省飼料就把豬宰了,家裡人才算吃上了一頓飽飯。
由此可見,陳士榘對自己的子女是愛的,但是他對他們的要求也同樣很嚴格。陳士榘的兒子陳人康長大參軍,他提出了兩條嚴格的規定:不許向家裡要錢,也不許向家裡打電話。兒子所有的一切,隻能靠兒子自食其力;還有一次,他的女兒陳小琴發燒,很難堅持走十幾裡路去上學了,便向父親提出用公車送一下她。陳士榘立刻正色說道:“車是國家的,是配發給我工作用的,不是給家屬用的,老百姓的孩子生病就不會想到用車。”
陳士榘的節儉,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是一以貫之的。一次坐火車,以他的級别是必須要包軟卧的,但其他随行人員必須買票坐硬座。陳士榘為了省下交通費,沒讓其他人買票,而是都和自己擠到軟卧車廂。他這樣做,就是為了給國家省下一些差旅費。還有一次,有人幫他代領工資,發現少了26元,就去問管财務的同志。财務人員說,陳司令又一次用了中吉普去了一趟良鄉,他特意囑咐我們要根據規章把費用從工資中扣掉!還有一次,他的孩子們去參加國慶晚會,結果在觀禮台上揀到一個禮花降落傘,覺得好看就帶了回家。陳士榘看到後,立刻對孩子們說:“公家财産,一分錢的便宜也不能沾!馬上把這東西送到軍務處!”後來軍務處的同志看到降落傘就笑了,說:“陳司令要求你們,有點兒過于嚴格了,這東西給我們,我們也是扔掉的啊。”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陳士榘就是這樣,一生都奉行着勤儉節約、不占國家便宜的原則。他的孩子們也都在父親的感召下,成長為了國家的人才。
離休之後,陳士榘仍然不肯休息,每天積極地黨員幹部做教育訓練,參與黨史和軍史的研究工作。後來他還參加了轉業軍人合唱團,以一個藝術家的身份登上人民大會堂的舞台。
但是終究歲月不饒人。進入1995年之後,老将軍的身體每況愈下,多次發生心梗,全身浮腫。很多人都意識到,今年的這個生日,很可能是他的最後一個生日了。不少老同志提出,應該給陳士榘辦一個隆重一些的生日宴,熱鬧一些,不能讓他走得太寒酸。既然如此,那就需要有人做一個預算,從公款中批一部分錢來操辦。
預算做完後,照例需要陳士榘自己簽字同意才行。當從業人員将預算表拿給他的時候,陳士榘非常不高興,問道:“這是什麼?誰讓你們這樣搞的?”
從業人員有些不自然地回答:“陳司令,這是給您做壽的預算,也是我們大家的一番心意。”
陳士榘生氣地說:“我什麼時候這樣幹過?你們不要因為一次生日,就把我一生的作風改變了!你們應該知道,我們黨曆來有紀律,不能用公款請客吃飯。我一輩子都是這樣遵守的。明知道有紀律,還寫報告要錢,這不是給軍委上司出難題嗎?我們共産黨人抛頭顱、灑熱血,絕不是為了自己享受的!”
生日宴的事兒,就這樣告吹了。到了4月14日這一天,陳士榘一大早起來,就讓人弄了一壇子清水擺到客廳中間,不管誰來都必須要能看到。後來拜壽的人慢慢多了,大家以茶代酒,相談甚歡,于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那一幕。
在大家疑惑地眼神中,陳士榘緩緩地說道:“你們知道馮玉祥嗎?他是國民黨軍隊廉潔奉公的典型。他每次過生日,也是謝絕奢侈。有一次,一個下屬給他送來一壇清水當禮物,馮玉祥非常高興,說水是人最需要的,也是最便宜的。他是要告訴他的下屬,為官要像水一樣清白!現在有些幹部,沒有經曆過艱苦的戰争,做了官也不想着為人民謀福利,反而考慮的都是自己,這是很讓人擔心的。我們當初為了解放,犧牲了那麼多優秀的兒女。如果他們知道,最後有這麼一些幹部,又重新騎在人民頭上,他們在九泉下也會不得安甯。如果我們不嚴格要求自己,人民群衆就會抛棄我們的。”
大家虛心的聽完了老将軍的肺腑之言,都發自内心的鼓起掌來。雖然沒有大魚大肉和美酒,但陳士榘的這次生日卻顯得特别有意義。後來有人将這次的生日贊譽為“一壇清水祝華誕”。
遺憾的是,很多人的感覺是對的。這一年的7月22日,陳老将軍永遠地閉上了雙眼。臨去世前,他用顫抖的雙手,寫下了唐朝詩人張繼的名作《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自從參加革命之後,陳士榘已經68個年頭沒有回過家鄉了。工作的時候,他不肯用國家的錢辦私事,也不肯放下工作,是以一直沒機會衣錦還鄉。等到閑下來的時候,他又已經垂垂老矣。可能在最後的時刻,他是想借張繼的名句來表達自己的遊子之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