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享聽·财務自由之路》396
我們今天來聊一聊錢、時間和注意力這三者的關系。
大家先聽聽這句話:凡是能用錢買的其實都是便宜的。
這句話肯定會被誤解,因為在絕大多數人的基礎觀念裡面或者骨子裡面就認為錢是最重要的。這也很容易了解,因為在人們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賺錢的困難,因為困難是以就珍惜,因為珍惜是以重要——看似邏輯相當嚴謹。
但是我們前面說了,你擁有的最寶貴的财富是你的注意力,因為你的注意力是讓你有所産出的唯一資源,如果注意力管理不好的話你的時間都不是你的。
但很多人沒用的時間好像很多,多到什麼地步呢?就是多到你必須想辦法才能殺掉它們,是以才不由自主地入坑,入坑還入的挺舒服。
那很多人說:我有那麼多時間、或者用我的注意力去幹嘛呢?
我們前面說成長:你可以積累你專業領域的知識,可以去磨練技能,做跟你目标有關系的事情,可以去思考未來,可以去經營人脈,能做的事情多了去了,怎麼可能沒事兒做呢?
可是大多數人就是無所事事的,因為他們連最基本的思考都不曾認真過。
那我們從價值上來看一下這三者的排序:
注意力>時間>金錢
是以在這個價值觀之下,金錢其實是最便宜的東西。
是以如果我們能用錢來省時間的話,那肯定是相當值得的交易。就相當于是用低價值的資産換取高價值的資産,因為你的時間價值更多、更高;如果能用錢來保證自己的注意力不被分散,那就是更劃算的生意。
比如條件具備可以請保姆來做家務、來做飯。那即使你的媳婦是全職,她可以省出來這個時間去更多地陪伴孩子,這不是更有價值的事情嗎?家務沒有了是不是家裡人交流的時間就會增多呀?很多家庭不幸福的根本原因就是互相之間的時間和注意力投資的太少了——就這麼簡單。
我們這個系列的課程叫《财務自由之路》,也就說我們的目标是将來早晚有一天我們再也不用為了好生活來出售自己的時間了,因為賣時間是不劃算的,因為時間的價值就是高于錢的價值。
怎麼解釋呢?
比如說我們去打工,之是以你的時間能賣出去,就是因為總體上來說老闆花錢你買時間更劃算。
怎麼這麼說呢?
如果說你的老闆花錢買你的時間不合适,你不能夠創造更多價值的話,那就說明老闆是個傻瓜啦!
是以要把這句話呢寫在一張紙上,貼在你随時可以看見的地方,反複閱讀甚至反複朗讀,直到它在你的腦子裡了刻出一個新的溝回為止。因為科學家研究發現:當你踐行一個觀念的時候,它會在你腦子裡刻出一個新的溝回,隻有這樣的才能讓這句話從此之後在你腦子裡了潛移默化的發揮它的作用。
把這句話記住:
之是以你的時間能賣出去,是因為花錢買你的時間更劃算。
那你會發現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得不用時間去換錢的經曆,也就說我們一開始還是需要去上班賺錢的,這個是可以了解的。但是上班之餘的時間,很多人還主動貢獻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不把它放在自己的成長上,這個就應該好好反思一下了。
有的人的業餘時間是浪費了,但有的人說:“我沒有浪費啊?我去做兼職啊!”包括一些大學生做兼職,你說“我多賺一些錢”。
這裡的問題就是:你白天的時間是用時間去換錢,晚上還用時間去換錢;另外一個關鍵呢,一個人如果不是很注重成長的話,你做兼職的時間極有可能是被廉價賣出去的。
但你失去的是什麼呢?就是打磨自己成長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
以前的所有人笑話我談“成長比成功重要”,那意思就是你還是抓緊多賺幾個錢才是真事兒。但是我說:如果一個人成長了以後他一年賺的收入相當于他沒有成長之前一輩子打工賺的錢,那你覺得花時間花注意力成長值不值得呢?
是以很多人一直很低價地出售自己,不管是上班還是做生意,收入有限,而且把自己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搭進去了,這樣沒有時間、沒有注意力來提升自己,是以你的時間就會一直很便宜,進入了一個死循環。
解決方法就是擠出時間、擠出注意力去成長自己。
而你發現:越是那些機關時間換錢多的人——也就是收入高的人——他越舍得拿出時間:不是去換錢,而是去投資自己,去成長。因為他知道:成長了以後自己所能創造的收入會更多,甚至是不在職收入。
是以這一節我們要認真思考一下我們手裡的三個資源:錢、時間和注意力,我們要真正清晰地意識到什麼才是最重要的資源。
#耶格系統# 為您提供長期、持續的個人成長方面的教育訓練,本系列屬于#耶格系統# 文化的一部分,是#汪廣輝# 導師在喜馬拉雅同名專輯的文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