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魏忠賢在明朝呼風喚雨,為何會被剛剛登基的崇祯擊敗?

按照一般的說法,明朝的天啟皇帝是一個隻知道做木匠活兒、不愛打理朝政的昏君。而魏忠賢是一位欺君罔上的“閹患”,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操縱朝政,隻手遮天,是把明朝推入深淵的罪魁禍首。但是,他最後卻被剛剛登上皇位的崇祯皇帝一擊而倒,失去了一切。這确實很不可思議,也不合常理,裡面的蹊跷很多,我們來一一解釋:

魏忠賢在明朝呼風喚雨,為何會被剛剛登基的崇祯擊敗?

魏忠賢到底有什麼成色

翻開史書,可以看到對魏忠賢的詳細記載:他是個窮苦潦倒的賭徒,原本有家庭有女兒,卻都被自己被敗掉了。走投無路之下,他隻能“揮刀自宮”,了斷了自己的子孫線。他從沒受過什麼教育,但是卻頗有些小聰明,是以在入宮之後,他先後在天啟皇帝母親王才人身邊和光宗皇帝寵妃李選侍身邊當差。這一時期,他認識了還是孩子的天啟皇帝,也和天啟皇帝的奶媽客氏結成了同盟。

由于天啟皇帝登基後繼續沉浸在自己的木匠遊戲中,對朝政毫不感興趣,是以魏忠賢逐漸成為了皇帝和外朝溝通的唯一橋梁。不管是什麼消息,都是魏忠賢親自向皇帝彙報的。也是以,他有了搞小動作的機會,拿捏彙報的内容和時機,誘導皇帝按照自己的意思辦事。比如他經常在皇帝木匠活兒幹得正起勁是去奏報,皇帝不耐煩,就會甩出一句“你看着辦吧。”靠着這種方法,魏忠賢在朝廷培植黨羽,打擊異己,十分嚣張。

魏忠賢在明朝呼風喚雨,為何會被剛剛登基的崇祯擊敗?

但是要說明的是,魏忠賢雖然看似壟斷了朝政,甚至有些人說他控制了皇帝,但是真的遇到大事,卻能看出魏忠賢其實并沒那麼厲害。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關于孫承宗和魏忠賢的關系問題。

孫承宗是天啟皇帝的老師,也是東林黨人的朋友。後來遼東戰事吃緊,天啟皇帝就加封孫承宗為兵部尚書,總體負責遼東事務。熊廷弼失敗後,孫承宗更是直接前往遼東坐鎮,将不可一世的後金軍收拾得服服帖帖。

眼看孫承宗一步步蹿紅,魏忠賢決定拉攏他,于是多次派自己的親信帶着大筆金錢去面見孫承宗。可是孫承宗不待見魏忠賢,總是以各種理由不與使者見面。結果魏忠賢幾次派使者,撒了大把的金錢,卻沒有任何效果。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東林黨的大部分骨幹都被驅逐出朝廷。而孫承宗卻在此時宣布要帶兵回京朝賀,結果魏忠賢以為孫承宗是沖着自己來的,要行“清君側”,害怕了很長時間。

魏忠賢在明朝呼風喚雨,為何會被剛剛登基的崇祯擊敗?

能看出,孫承宗絕對不是魏忠賢的人。可是他卻能在天啟朝硬頂着魏忠賢往前走,這既說明了孫承宗能力超群,也能反映出一個問題——魏忠賢,遠遠沒到隻手遮天的地步,他對朝政的控制,實際上是被限定在了一個範圍内。至于控制皇帝,那更是無稽之談。

天啟皇帝的能力

《明史》中,天啟皇帝是一個隻知道做木匠活兒的昏君,寵信魏忠賢和客氏,任由他們在朝中胡鬧。而且因為從小沒受過系統的教育,天啟皇帝識字有限,如同文盲。後來魏忠賢黨羽做《東林點将錄》,把東林黨官員按照水浒一百零八将來排列。魏忠賢上報皇帝,皇帝竟然不知道水浒為何物,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然而,真實曆史上的天啟皇帝,很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番風貌。

魏忠賢在明朝呼風喚雨,為何會被剛剛登基的崇祯擊敗?

首先按照常理來分析。既然孫承宗是皇帝的老師,那麼就說明,天啟皇帝至少不是一個文盲。雖說按照記載,孫承宗講課淺顯易懂,易于讓人接受。但畢竟他是教書的,工作就是讓皇帝讀書習字。而且從後來天啟皇帝對他的寵信和信任可以看出,孫承宗和天啟皇帝絕對不是一天兩天的交情。那麼長時間師從一個實幹之才,天啟皇帝又怎麼可能是一個連《水浒》都不知道的“睜眼瞎”呢?

而且,如果按照《明實錄》的記載來看,天啟皇帝也絕對不是文盲。其中,首相葉向高曾經和皇帝有一次對話被記載了下來:“我皇上聰明天縱,朝講時臨,真可謂勤政好學之主矣.......嘗見皇上發拟本章,每多傳谕,以此仰窺聖心留神庶政.......皇上尤于燕閑遊豫之時,覽觀經史,深戒怠荒,此宗社蒼生之大幸也。”

天啟皇帝非但不是昏君,反而是一個頭腦清醒的明君。據《明熹宗實錄卷七十八》記載,天啟六年十一月,袁崇煥上疏,希望在遼東進行屯田,并且聲稱:“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為臣成擒矣。”這之後,袁崇煥還特意拍了下魏忠賢的馬屁:“況廠臣魏忠賢與閣部諸臣,俱一時稷契夔龍之選,臣所遇非偶,故敢蔔事之必成。”

然而,天啟皇帝一看,就明白此事進行中的弊端,于是眼光毒辣的指出了一系列問題:“向以防守方殷,故着從容議行。但向後作何給授,使軍民不相妨?作何分撥,使農戰不偏廢?作何演練,使農隙皆兵?作何更番,使營伍皆農?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馬?作何收保,不緻資盜糧?一切事宜,該撫悉心區處具奏。這本内說,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諸臣諸不樂聞。以朕計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戰必能勝,勝無輕談也。蹈實而做,需時而動。正也,奇在其中矣。該撫饒為之,亦善為之”

魏忠賢在明朝呼風喚雨,為何會被剛剛登基的崇祯擊敗?

言下之意,是問了一些袁崇煥屯田中的具體問題:如何區分屯田的軍民?如果調配資源,讓農戰不被偏廢?如何做到在農閑時操練軍隊?如何供給馬匹?如何收取糧食,不被強盜搶走?并且在其後也坦言了自己對屯田的不看好,并且警告袁崇煥不要輕言勝敗。從這個批複中,可以看出天啟皇帝不僅不是昏君,相反是一個非常睿智的君主。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天啟皇帝既不是文盲也不是昏君,而且還比較勤政,那麼魏忠賢又如何能做到控制皇帝呢?顯然史書中太高擡他了。魏忠賢充其量不過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刀,他要殺人,要清除政治勢力,很可能都是在皇帝的授意下進行的。所謂的“九千歲”魏忠賢,不但沒有控制過皇帝,相反是被皇帝所控制的。

大明朝的中央集權和崇祯皇帝的辦法

明朝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朝代。從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開始,皇帝就集軍政大權于一身,成了這個國家的絕對權威。終大明一朝,皇權基本上沒有受到過任何挑戰(明朝萬曆年間張居正專權是特例)。這也使得明朝的太監聽起來特别狠,但是隻要皇帝想殺,專權的太監根本沒有反抗的能力。比如說明武宗正德皇帝時代的劉瑾,便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除了劉瑾涉嫌謀反之外,明朝的其他大太監基本上都能湊合活着,即使失寵了,皇帝也未必會對他們痛下殺手。這主要是因為,當時明朝的黨争還不是特别劇烈,大家之間并沒有你死我活的權力鬥争。

魏忠賢在明朝呼風喚雨,為何會被剛剛登基的崇祯擊敗?

不過到了崇祯皇帝這裡,情況又發生了變化。崇祯帝小的時候是由東李選侍撫養的,二人感情很深。但是東李選侍和魏忠賢的主人西李選侍關系不好,是以魏忠賢和客氏都曾陷害過從東李選侍,甚至東李選侍就是因為這個而死的。是以,魏忠賢和崇祯皇帝有直接的血仇。而且從崇祯帝後來的用人脈絡來看,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東林黨人。這并不能說明崇祯有什麼問題,當時的東林黨還不像周延儒、溫體仁時代那樣不堪。而魏忠賢,則是閹黨的首領,和東林黨天生的勢不兩立。雙方之間,已經出現了你死我活的鬥争态勢。

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變得合情合理了:天啟皇帝病重時,未來的崇祯皇帝朱由檢進宮侍奉,為了害怕不同派系的魏忠賢謀害自己,自帶幹糧清水。這等于是明确告訴魏忠賢,我對你不信任。魏忠賢慌了,找到錦衣衛都督田而耕和兵部尚書崔呈秀,想要發動一場政變。但是明朝皇帝權威隆重,田而耕和崔呈秀不敢應承,此事隻能做罷。

魏忠賢在明朝呼風喚雨,為何會被剛剛登基的崇祯擊敗?

崇祯登基之後,魏忠賢為了繼續給皇帝當馬前卒,弄了四名美女過去。結果崇祯心思細密,發現了美女衣服上的迷魂香,對魏忠賢印象更差。不過此時,閹黨的勢力還很大,而崇祯皇帝自己的勢力又太小,不能不考慮對魏忠賢使用緩兵之計。他一方面不許魏忠賢辭職,讓他繼續當東廠的總管太監;另一方面,從客氏開始,逐漸剪出魏忠賢的羽翼。對于那些并不忠誠的閹黨大臣,崇祯采用了拉攏的辦法,讓其變成自己的馬前卒。等到時機成熟後,再授意大臣發起對魏忠賢的彈劾。而魏忠賢完全不具備和皇帝抗衡的能力,最後隻能眼睜睜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向深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