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戰士在戰場上經曆過生死,是以他們格外珍惜那些并肩作戰的戰友,在和平年代,戰友之間也會經常走動,互相幫助,然而有位将軍曾開心地去部隊裡探望戰友,結果卻吃了閉門羹,此後十年裡,這位将軍就再也沒有出去拜訪過友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名将軍名叫齊釘根,于1917年出生在江西進賢縣,像軍中大部分戰士那樣,齊釘根出身貧困,他的父母都是老實本分的農民,一家人連飯都吃不飽,更沒有閑錢去供養齊釘跟上學了。
不僅如此,小小年紀的齊釘根還被母親送到幾百裡之外的黎川縣學木匠,在當學徒期間,他挨了師傅很多打罵,吃了不少苦頭。

1930年是齊釘根人生的轉折點,那一年我軍來到江西各縣招募士兵,14歲的齊釘根聽到後就立刻報名了,當時負責征兵的戰士詢問他為什麼要參軍?齊釘根的回答卻讓人大吃一驚:“我想吃飽飯,不要被人打罵。”
齊釘根因為年紀太小被招募人員拒絕了,但是他并不死心,一直跟在我軍隊伍後面,最後終于被破格收到了隊伍裡。
在部隊裡的齊釘根,沒有因為年紀小而逃避訓練,相反他不僅認真訓練,而且還努力學習文化知識,誓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文武全才。
後來,齊釘根因為在戰場上作戰勇猛,而被軍中戰士們叫做“齊猛子”,而他接下來的表現也讓我軍戰士們更加相信他确實擔得起這個綽号。
齊釘根曾在戰場上受過8次重傷,小傷更是不計其數,他受傷最嚴重的一次,當屬被一顆子彈打穿前胸後背,那顆子彈曾距離心髒隻有一厘米,如果不是救助及時,齊釘根早就犧牲了。
齊釘根雖作戰勇猛,可是他的脾氣也十分火爆,1943年我軍準備一舉拿下孫良誠,為了完成這一任務,我軍可是做了很多準備。
行軍到達王郭莊據點附近時,擔任指揮員的曾思玉下令讓第八團團長齊釘根帶領部下挖戰壕,為作戰做準備。
齊釘根雖接受了任務,卻沒能在規定時間内完成任務,曾思玉見狀十分生氣,他更是當衆罵了齊釘根一通,這一罵讓齊釘根的暴脾氣上來了,他也生氣地告訴曾思玉:“别說有戰壕了,就是沒有戰壕,我也能帶領部下打勝仗!”
說罷,他就拿起槍沖向了前線,他帶領着敢死隊向敵人沖鋒三次,不僅成功拿下王郭莊據點,還殲滅敵軍兩個連,此戰役過後,齊釘根的火爆脾氣就在軍中傳播開了。
新中國成立後,性子剛烈的齊釘根卻吃了閉門羹,在和平年代,組織上給了這些功臣優厚待遇,準許他們安享晚年,齊釘根是苦娃子出身,他知道這些物質來之不易,是以他生活十分節儉。
他經常開的那輛車玻璃都碎了,前面的保險杠也是被膠帶纏上去的,總之就是各種毛病都有,即使這樣了,齊釘根還把這輛破車當成珍寶,堅決不把它換掉。
一次,齊釘根心血來潮,想去幹休所探望自己的老戰友楊得志,他開着那輛破車興沖沖地來到幹休所門前,卻被警衛員潑了冷水,警衛員把他攔在了門外。
齊釘根忍住自己的暴脾氣,耐心地對警衛員說道:“我可是你們楊将軍的結拜兄弟,你不信的話可以去裡面問一下你們楊将軍嘛。”
警衛員本來都信了他的話,可是看到他的車子又堅定了自己的想法:“這個車子如此破舊,怎麼會是楊将軍的戰友?這個人肯定是來搗亂的。”
于是,任憑齊釘根怎麼解釋就是不放他進去,半天時光過去了,齊釘根的耐心和熱情都被這個警衛員磨沒了,他一氣之下就開着車子回家了,還決定再也不和楊得志來往了。
後來,楊得志從警衛員那裡得知了這件事,他知道齊釘根的脾氣,心想肯定壞事了,于是他連忙準備了兩瓶白酒和一些好菜,就去了齊釘根家裡,兄弟兩人在觥籌交錯中也冰釋前嫌了。
齊釘根為了安撫戰友,嘴上一直說着沒關系,可他也在此事之後的十年内隻專心練兵、發展國家空降兵事業,再也沒有探望好友的想法了。
1986年,齊釘跟将軍逝世,他生前立下遺囑:不要埋葬遺體,要捐給國家供科研人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