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蒙古是如何一步步脫離中國的?

作者:于民思

筆者很小的時候記得一個比喻,特别形象:清朝的版圖形狀象一片葉子,而日本的形狀象一條蟲,專門來吃葉子的。葉子形狀的版圖随着外蒙古的獨立,變成了現在的雄雞形狀。那麼,外蒙古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脫離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

今天我們就從頭來捋一捋,話說從頭,從清朝開始吧。

清朝時期:

在這個時期是沒有所謂的“外蒙古”、“内蒙古”的說法的。清朝時期,對于“内蒙古”區域就是清朝的“漠南蒙古”,“外蒙古”則稱為“漠北蒙古”。這兩個區域的對中原政權的忠誠度以及親密度與他們和中原政權的距離成反比。漠南蒙古一帶的蒙古族,從努爾哈赤的後金時期就已經歸附滿族政權,很早就與滿族貴族聯姻,雙方也是長期的盟友,他們一直追随滿族政權。是以,清朝建立後,他們與清朝的聯系非常緊密,也非常忠誠,經常與清軍并肩作戰,東征西讨,浴血作戰。

而漠北蒙古,則是在康熙27年(1688年)為躲避準噶爾部擴張和叛亂才被迫投奔清朝,請求歸附。清朝為了拉攏這部分的蒙族貴族,授予蒙族貴族高貴的爵位和并允許他們自行管理部族,政府所派遣的官員更多隻是中央政府的代表,拉攏上層關系,并不介入具體管理中。是以,從一開始,漠北蒙古就擁有較大的自治權力和獨立性。而漠北蒙古的貴族階層由于利益得到保護和尊重,也樂得在中央政府的蔭蔽下自由自在的過日子。

清政府與漠北蒙古的這種關系,在中央政府實力強大的時候,自然是歲月靜好,一片祥和。但到了清朝末期,内憂外患,戰火連天,割地賠款,造成國庫空虛,軍力廢弛。這時,清政府為了支付對外的賠款,試圖把漠北蒙古的高度自治改為行省制,以求能夠增加一些财政稅收。這必然觸碰到了蒙古貴族的切身利益,因為這是要從蒙古貴族的口袋裡搶錢的。自然,引起了相當多數蒙古貴族的強烈抵觸,脫離清朝自立的思想散播開來。

而這一階段,俄國為了自己占有遠東的野心,也一直在拉攏漠北蒙古的貴族階層,扶持分裂勢力。

到了宣統退位前一年,清政府自己已經是風雨飄搖,朝不保夕了。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趁此機會,1911年12月1日,漠北蒙古的王公貴族和進階喇嘛們在沙俄的支援慫恿下,在庫倫(烏蘭巴托)宣布“獨立”,建立“大蒙古國”,擁立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登基,稱為“日光皇帝”或“博克多汗”,年号“共戴”。

公元1912年2月12日(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頒布退位诏書,清朝正式滅亡。辛亥革命勝利。中國曆史進入中華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時期:

根據清政府的《退位诏書》,中華民國繼承了全部清朝領土,漠北蒙古自然就納入了中華民國的版圖。“大蒙古國”曾試圖與袁世凱溝通,尋求民國政府承認獨立,袁世凱答複:“庫倫獨立,前清并未允行,中華民國亦斷無允準之理”,要求他們“刻日取消獨立”。

雖然中華民國政府态度強硬,但國内仍然動蕩不安,無力征伐,也隻能堅決不予承認。而這時“大蒙古國”依托沙俄經濟和軍事上的大量援助,堅持自己的獨立性,甚至野心膨脹,試圖拉攏内蒙地區共同獨立,一度在1914年攻打過呼和浩特。

這時的國際國内形勢都是風起雲湧,瞬息萬變。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沙俄在法國的打擊下搖搖欲墜,為盡快安定後方,于是與中國簽訂了《中俄蒙協約》,承認中國對外蒙的宗主權,外蒙是中國領土,采用民國紀年,仍然“高度自治”。

1919年,十月革命爆發,沙俄滅亡,蘇聯成立。蘇聯國内内戰慘烈,已無人顧得上外蒙。于是,漠北蒙古中的部分王公們上表北洋政府,希望“恢複前清舊制”。此時的總統是徐世昌,送上門的好事他自然會笑納。于是,北洋政府宣布廢除《中俄蒙協約》,取消外蒙自治(撤治),設立“中華民國西北籌邊使公署”。派遣徐樹铮率西北邊防軍第一師進入外蒙,擊潰了幾支堅持獨立的王公武裝,活捉了幾個“活佛”,收複了唐努烏梁海。

外蒙古是如何一步步脫離中國的?

徐樹铮進駐外蒙後,試圖通過強力鎮壓控制局面。但國内風雲再變,1920年,直皖戰争爆發,徐樹铮率主力撤回參戰。獨立派勢力依靠沙俄舊軍官的力量,再次叛亂,留守外蒙的北洋軍不過三千人,無力控制局勢,退回内蒙,外蒙再次宣布獨立。

之後,北洋政府忙于應付軍閥混戰,再無力征讨外蒙。

到了1924年5月,外蒙的“蒙古人民革命黨”接管政權,“大蒙古國”變成了“蒙古人民共和國”,庫倫改名為烏蘭巴托。新政權完全複制蘇聯制度,允許蘇聯駐軍。

這時的中國政府,内有軍閥混戰,外有日本侵占東三省,除了反複重申不承認蒙古獨立之外,也實在是束手無策。

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外蒙古也迎來不可逆的命運轉折點。

1945年6月30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宋子文攜帶蔣介石的親筆信抵達莫斯科,目的是商談簽訂中蘇友好條約事宜,外蒙問題已無轉圜的空間。

宋子文先後提出“暫時擱置”、“高度自治”等方案,試圖拖延,但均被斯大林嚴詞拒絕,他表示,為了西伯利亞鐵路大動脈的安全,也就是蘇聯遠東地區的安全,他不會有絲毫讓步。為了争取蘇聯盡快出兵東北,蔣介石最後不得不接受斯大林的方案,外蒙“獨立”的條款被寫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條約規定,中華民國政府允許并将依照公正的公民投票的結果,決定外蒙古是否獨立。10月20日,外蒙古人民在外蒙當局與蘇聯的監視和控制下,進行公民投票,結果顯示97.8%的公民贊成外蒙古獨立。

外蒙古是如何一步步脫離中國的?

  就這樣,曾經屬于中國領土的外蒙古,完成了全部程式,徹底地脫離了中國的版圖,而國民政府也最終在1946年1月5日,被迫正式承認了外蒙古的獨立。至此,外蒙古已再無收回的可能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新中國成立前後,一直希望能夠收回外蒙古,或就外蒙獨立問題與蘇聯商談,争取有所挽回。斯大林随後發電報稱:“外蒙上司人主張按獨立統一的蒙古國的原則,将中國所有蒙族地區同外蒙合并。蘇聯政府表示反對這一計劃……即使是所有蒙族地區都統一成一個自治地區,外蒙也不會放棄自己的獨立而在中國版圖内實行自治。自然,這事的決定權屬于外蒙自己。”這其實是一種警告,如果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性,外蒙古将會主張與内蒙古合并并獨立!

1950年,周恩來在與斯大林會談時提出,“關于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地位,中國準備發表一項聲明”,斯大林馬上緊張起來,“蒙古問題不是早已解決了嗎?并不存在問題,有什麼要聲明的?!”完全不允許就外蒙問題進行任何磋商。

1950年2月14日,新中國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并釋出《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之間締結條約與協定的公告》,其中寫道:“雙方政府确認蒙古人民共和國之獨立地位,已因其1945年的公民投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業已與其建立外交關系而獲得了充分保證”。

蒙古脫離中國,是在中國長達百餘年積貧積弱的混亂時代中一步步形成的。事已至此,無可挽回。我們現在能做到的,就是努力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隻有強大的祖國,才有完整的山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