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古代,科考是古人唯一的出頭之途徑,也是光耀門楣的一件大事,作為文科中舉是很多人都争破頭的。這跟我們現代的公務員考試是一樣的,普通的老百姓隻有通過公務員考試,才能實作往上攀爬的可能。

就像吳敬梓先生筆下寫過的一個人物——範進,範進在他五十歲的時候,參加舉人考試,被選中,可能是喜極而泣,差點瘋了。不過對于範進之是以能夠樂瘋,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根據當時的職位和官銜來看,舉人的官銜相當于現在的副廳級幹部了。換成是哪個讀書人能不高興呢?或許會比範進更加的魔怔。
作者吳敬梓的筆觸非常的辛辣,對于範進考舉後的失态表現的淋漓盡緻,雖然範進多次考試不成,家裡也是亂七八糟,但是想想考中後的利益和前途,不禁讓許多人瘋狂。在當時的社會,如果考中了秀才,家裡都會跟着沾光,如果再考中了舉人,基本上生活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交流的人群也會變得層次不同。
在當時,如果想要當官,就必須要考中舉人,即使考不中,朝廷也會給個小官當一下,就好像是現在的縣長,這可是光耀門楣的事情。範進因為多年的科考,早已家徒四壁,多年的生活所迫,一朝得道瘋了也是情理之中的。
而且中了舉人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免除賦稅和徭役,當時的朝廷苛捐雜稅比較多,人們本身就朝不保夕,不斷的加重百姓的稅收更是讓日子苦不堪言,範進自己中舉後,相當于為家庭節省了一部分的開支,想想就覺得幸福,多年的夢想實作,一下子從貧困戶變成了小富豪,相當于現在的人中了彩票,想想都會發瘋。
再一個中舉後,就是身份的轉變了,見到官吏可以不跪拜,這在當時的封建王朝,是多大的殊榮啊,可以直接讓老百姓仰視了,而且自己說的話也會有了一定的分量。可以看出當時人們之間階級觀念的嚴重性。可以說相當于有了特權。這在現代可是省級以上的官員才有的氣派。
這種突然之間的跳躍,讓範進這樣的窮人一下子跳躍到了富豪的級别,瘋了可以了解,換成我們,可能會比他更加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