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少将開破車探望楊得志,被攔下氣得跺腳,怒道:再也不來了

開國少将開破車探望楊得志,被攔下氣得跺腳,怒道:再也不來了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魯迅《題三義塔》

現如今,多少人因小事兄弟朋友反目成仇,孰不知一笑恩仇泯,大肚容天下。

這不開國少将齊釘根開着破車去探望昔日老兄弟楊得志,被門前警衛員攔下,氣得跺腳,怒道:“再也不來了!”但開國将領的肚量非常人可比,任何波折都蓋不住過命的兄弟情。

開國少将開破車探望楊得志,被攔下氣得跺腳,怒道:再也不來了

齊釘根是我國開國少将,十三歲加入革命隊伍,曆經戰火與滄桑的洗禮,早已褪去了青澀與沖動。不拘小節的他總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軍事建設上,自己的生活總是異常簡樸。

在去探望老上司楊得志的路上。他的思緒早已飛回到那讓人熱血沸騰、純真質樸的戰争年代。

殊途同歸

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個十七歲的湖南少年熱血沸騰地擦拭着自己的武器。雖然年紀不大,但自國小習打鐵又下過礦,是以身闆兒還算結實。

開國少将開破車探望楊得志,被攔下氣得跺腳,怒道:再也不來了

今年,他剛剛入伍,憑着一腔熱血跟着隊伍來到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這裡,他深深地感受到這裡的人都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而拼搏的,他被大家的革命熱情與革命理想所感染,成為了黨的一員,志願為革命事業而奮鬥終生。他就是開國上将楊得志。

1930年,一個13歲的孩子成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一員,他的家在南昌齊家村,家庭貧困,生活非常艱難。為了能讓自己和大家的日子都好過起來,他毅然拿起了武器。大家看着這個孩子,仿佛看到了革命的希望,仿佛看到了遠在他鄉的幼子。

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他雖然年紀小,但打起仗來那種拼勁兒鼓舞着周圍的每一個人。四年後,他也成為了黨的一員,他就是開國少将齊釘根。

開國少将開破車探望楊得志,被攔下氣得跺腳,怒道:再也不來了

這兩個來自不同省份、有着不同經曆、不同人生的少年,為了相同的理想都拿起了武器,用自己的熱血書寫中國少年的氣概。

袍澤之誼

“1937年呐,鬼子就進了中原……”

這年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來了一位團長,他就是楊得志,剛剛從大學深造歸來,上級給他安排在這一線重要位置之上,而齊釘根此時已經是團裡的一位連長了。

開國少将開破車探望楊得志,被攔下氣得跺腳,怒道:再也不來了

他們共同趕赴平型關,685團作為部隊左翼是合圍時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側,這可讓意氣風發的齊釘根熱血沸騰,就連走路都帶着勁風。可沉着冷靜的楊得志仿佛并沒有受到影響,坦然面對這一切,有序指揮部隊行進。

老爺廟之戰中團長指揮得當,齊釘根這員猛将的作用可以發揮得淋漓盡緻,不禁被這位團長的上司才能所深深折服,對他的話言聽計從。

這時楊得志就是一位經驗老到的劍士,而齊釘根就是他手中的一把利刃,二人合作無往不利!終于685團搶先攻上一側高地,為後面部隊的進攻減輕了很大的壓力。

開國少将開破車探望楊得志,被攔下氣得跺腳,怒道:再也不來了

25日的喬溝伏擊戰中,685團的戰士們早已在這主戰場中伏擊。由于地形開闊平坦、條件艱苦、裝置簡陋,兩軍交鋒之際除火力掩護,戰士們抽出腰間利刃,展開了一場場慘烈的“白刃戰”!戰火起,白刃出,馬革裹屍灑熱血,誓與袍澤共生死。

終于在下午時分,楊得志率685團登上高地與其他部隊合圍成功,這一戰中損失慘重,但也殲敵千餘,迎來了平型關大捷。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1951年,當初那兩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如今都已成為了铮铮鐵骨的漢子。老大哥楊得志先一步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戰場。

開國少将開破車探望楊得志,被攔下氣得跺腳,怒道:再也不來了

第二年,在軍事學院學成歸來的猛将齊釘根也跟随着這位老大哥的步伐來到了抗美援朝的戰場。此時,他早已不是那個急躁的毛頭小子了,如今他也成為了一名經驗豐富的指揮官。這一年楊得志作為司令員正在上甘嶺奮戰。

有戰争總會有犧牲,年少的兒郎,年邁的老兵,血灑戰場,隕落在這異國他鄉。懷着沉痛的心情,楊得志指揮着戰鬥,喀秋莎如流星般砸入敵陣,一個個血肉之軀迎着炮火毫無退縮。轉年的金城之戰,齊釘根也緊随其後給敵人迎頭重擊。

幸運的是,他們都活了下來。3年後他們終于回到了祖國的土地上,可一個被調去了空降部隊,一個進入軍事學院繼續深造。他們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我國的現代化軍事的發展做着不可磨滅的貢獻。

開國少将開破車探望楊得志,被攔下氣得跺腳,怒道:再也不來了

1955年楊得志被授予了上将軍銜,而齊釘根也成為了少将,他們都成為了我國舉足輕重的老将,這是祖國與人民對他們的肯定。

破車波折難擋袍澤兄弟情

車停下了,齊釘根的思緒拉了回來,他整理好軍容激動地走到門口,卻被門前的警衛員攔了下來。警衛員怎麼也想不到一位堂堂少将竟會開這輛破車來拜訪昔日的老大哥,隻以為是打着旗号攀關系的小角色,說什麼也不讓他進去。

這無異于給了齊釘根當頭一棒,萬萬沒有想到,昔日的老大哥現在發達了,就連門前的警衛員都是這種做派,一怒之下毅然離開,再不登門。

開國少将開破車探望楊得志,被攔下氣得跺腳,怒道:再也不來了

如果事情到這裡,無疑是一個悲劇。但事後,當楊得志得知這件事情時,他大驚失色,知道這事其實自己也有不可推脫的責任,也知道自己這位老弟那剛正火爆、說一不二的脾氣,當即決定去負荊請罪。

看到楊得志過來賠罪,齊釘根心中的氣已消了大半,但是對這種狗眼看人低的做派感到極為不齒。經過深談,才得知警衛員其實也有難言的苦衷,并非看不起當時開破車來的齊釘根,而是生怕那些攀關系走後門的宵小來打擾。

楊得志沒有變,還是那個積極進取、豁達直率的楊得志。于是兄弟二人冰釋前嫌,這小小的破車波折絲毫沒有影響二人純真深厚的袍澤兄弟情,反而互相為對方在自己崗位上努力取得的成績大加贊賞,談笑風生,暢談未來。

開國少将開破車探望楊得志,被攔下氣得跺腳,怒道:再也不來了

他們回首追憶逝去的戰友、感慨國家前進道路的坎坷、展望未來光明美好的生活。我們這些後輩也從這對老将的身上體會到了革命先輩那份剛正與豁達。

當我們和兄弟朋友發生争論、不和時,不如從兩位老前輩的身上找到難得的啟發。

結語

他們以為時過境遷,對方已經不是當時的他,這才有了沖突,但問題講開,二人赫然冰釋。因為二人都因有豁達的胸懷、鋼鐵般自律的意志,才能幾十年如一日堅守自己的志向。

開國少将開破車探望楊得志,被攔下氣得跺腳,怒道:再也不來了

雖然兄弟情誼就如《題三義塔》中說的那樣“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但在實際的生活中又有幾人天天捧着名言過日子呢?

可明白了什麼恩怨都抵不過兄弟情誼的道理時,世間該會少多少兄弟反目的悲劇。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