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兵張嘎》中,區隊長遭遇鬼子,為啥說“衛生員新疆的幹活?”

小時候看電影《小兵張嘎》,第87分鐘左右,老羅叔和區隊長帶着人摸進鬼子炮樓,準備把嘎子救出來,不料被鬼子發現了。鬼子小隊長喊道:“什麼滴幹活?”區隊長:“衛生員新疆的幹活。”說完擡手一槍将鬼子摞倒。這句話足足困擾了我幾十年,明明是區隊長,為什麼自稱衛生員呢?明明的白洋澱的,為什麼說是從新疆來的呢?直到多年後學了一些日語才解開這個疑團。

《小兵張嘎》中,區隊長遭遇鬼子,為啥說“衛生員新疆的幹活?”

【區隊長開槍前大吼一聲:衛生員新疆的幹活】

1963年的《小兵張嘎》是一部極有特色的兒童題材劇情片,塑造了一個在白洋澱和鬼子鬥智鬥勇的少年英雄張嘎子的形象,這部電影可以說是許多人兒時的回憶。那個時代的抗日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劇中的鬼子都說着一種奇奇怪怪的、不中不洋的日語。比如,“你的,什麼的幹活?”,“你的良心大大的壞了。”,“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喲西,花姑娘的有?”

很多人都認為, 這可能是劇組為了醜化小鬼子,故意給他們安上這種不倫不類的說話方式。其實在當時還真有這種語言,它就是“協和語”。日本侵占東北之後,迫不及待在當地推廣日語,日語成為中國小校的必修課。但想全員學會日語需要大量的時間,為了加快消化東北,一種漢語和日語雜糅的語言變體産生了。這種語言變體用漢字寫和讀,但使用日語的文法,表達的是日語中的意思。比如“榻榻米”,其實就是日語中的“草墊子”。

《小兵張嘎》中,區隊長遭遇鬼子,為啥說“衛生員新疆的幹活?”

【一些協和語的句式】

于是一大批我們耳熟能詳的“日語”就誕生了,如“喲西”、“米西米西”、“死啦死啦”、“嗨以”、“八嘎壓路”等等,其實這其中一些都不是日語,而是日語誤傳後的變種。如日語中吃飯就不是“米西”,而是“鍋汗哦塔貝魯”。倒是有一種米飯的名稱讀作“美西”,後來誤傳成“米西”,是以吃飯就變成了“米西”。

協和語雖然用中文表意,但在文法上卻使用日文的。比如河村清1939年編著的《滿洲農業概況》:“人生所需求的衣食住一切物品,無一不可以大豆供給的!……大豆用途大大的,需要種植廣泛的。“這基本上和電影中的小鬼子說話是一個語氣了。

《小兵張嘎》中,區隊長遭遇鬼子,為啥說“衛生員新疆的幹活?”

【八路軍對日本小妮子說日本話】

真實的協和語在曆史上隻流傳于東北地區,日本投降後,協和語在東北地區也随之消失,沒有證據表明,協和語在關内也曾大量使用,比如嘎子所在的白洋澱地區。但在六七十年代幾乎所有的抗戰電影中,小鬼子們都是這樣說話的。比如大家最熟悉的“你滴,八路滴幹活?死啦死啦的有!”

既然劇中的小鬼子都全部使胳協和語了,那麼其他角色偶爾使用一下也無可厚非了。比如區隊長說的那句“衛生員新疆的幹活”,這其實是說得太快沒聽情,區隊長真正說的是“衛生丸新交的幹活”。“衛生丸”是日語“子彈、彈丸”的意思,在日語中,新交是日語“進上、奉上(しんじょう)”的意思,是以“衛生丸新交”是一句道地的日語,意思就是送上子彈的意思,這裡可以了解為“請你吃槍子兒”,用敬語說“請你吃槍子兒”再加上協和語的文法,一句經典的“衛生丸新交的幹活”就誕生了。

《小兵張嘎》中,區隊長遭遇鬼子,為啥說“衛生員新疆的幹活?”

說它經典,是因為它不僅僅出現在了《小兵張嘎》中,也出現在了《平原遊擊隊》的李向陽口中。那個年代的主創人員都極具生活體驗,這樣的金句絕不會是憑空臆想出來的,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它可能是當年真正的八路軍中對面鬼子時最常用的日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