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将李志民與他的政治仗

「本文來源:學習時報」

從曆次反“圍剿”到西征,從西北戰場到三八線南,從中隊政委到軍區政委,李志民上将縱橫萬裡,馳騁疆場60年,積累了豐富的政治工作經驗。他文韬武略,所編著《革命熔爐》《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争政治工作總結》等是軍隊政治工作與黨史研究的寶貴财富。而擅打政治仗更是他馳名軍中的華美篇章。不戰而屈人之兵李志民1906年7月生于湖南省浏陽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8年在家鄉開展武裝鬥争,後調入工農紅軍第5軍,參加了中央蘇區曆次反“圍剿”作戰。1936年5月,李志民調任紅81師政治部主任。8月底,部隊接到野戰軍指揮部指令,進攻由國民黨軍馬鴻賓部第35師騎兵團駐守的李旺堡。師上司分析地勢及敵我情況後一緻認為,李旺堡隻宜智取,不宜強攻。作戰會議上,李志民分析馬鴻賓部雖聽命于蔣介石,但傾向于抗日,且對我軍心有餘悸,加之困守孤城,惶恐不安,繼而提出“不戰而屈人之兵”,即做好統一戰線工作,化敵為友,争取和平占領李旺堡。經師黨委同意後,李志民召集第242、243團政委和師部宣傳隊,要求他們積極發動群衆,主動對敵展開政治攻勢。在李志民的帶領下,全師官兵齊動手,把抗日傳單系在風筝尾巴上和孔明燈下,抗日傳單便如雪花般飄落城内,使李旺堡守軍随手可得,以便其進一步了解共産黨團結抗日的立場。夜裡宣傳隊向城内喊話:“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槍口對外,一緻抗日!”十三四歲的“紅小鬼”們還唱起抗日歌謠。突然,城牆上傳下話來:“狗來了”,緊接着兩聲槍響。原來,國民黨特務機關在非嫡系部隊都安插有“藍衣社”特務監視。待特務走後,城牆上又傳來:“狗跑了,繼續唱吧!”經過數日宣傳,李志民感到條件已成熟,便向李旺堡守軍寫了“公開信”。信的大意是:“兄弟阋于牆,外禦其侮”,盼與貴軍共同抗日,現請貴軍退出李旺堡,傳回駐地,我軍将保證貴軍安全并熱烈歡送。李志民将信交由破壞科科長袁林,并囑咐其帶上幾隻肥羊做禮物。當日,李旺堡守軍便取走“公開信”,牽走肥羊,翌日便派代表談判,表示同意撤離李旺堡。馬鴻賓部騎兵團準備撤走的那天清晨,李志民一方面派出部分部隊徒手列隊等候騎兵團,同時命各連司号員集中待命。另一方面為防有變,李志民早已讓部隊做好戰鬥準備。當騎兵團一出城,我軍樂團便吹起莊重、友好的禮号,以示歡送。如此,紅81師不費一兵一卒便進入李旺堡,創造了紅軍以政治攻勢克敵制勝的成功戰例。一場奇特的阻擊戰1936年12月,李志民所在紅81師奉命于李旺堡附近阻擊東北軍王以哲部第129師,以遲滞其對陝甘甯根據地的進攻。根據黨中央關于“争取東北軍一緻抗日”的訓示,紅81師一方面組織部隊構築防禦工事,準備阻擊;另一方面,由政治工作經驗豐富的李志民重點負責政治攻勢的準備工作。在李志民的發動下,各指戰員抄寫抗日智語、抗日歌曲,張貼、分發緻東北軍全體将士書等傳單,讓東北軍置身于抗日的氛圍中,造成一種紅軍與東北軍團結抗日的熱烈氣氛。12月6日,東北軍第129師的先頭部隊靠近我師陣地。雙方均十分謹慎,東北軍先打數槍後再緩慢行進,李志民見狀即刻命戰士對空打槍并喊話:“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槍口對外,打回老家去,收複東北失地!”待東北軍退走後,我軍發現東北軍槍打得不少,但我軍卻無一傷亡。當晚,李志民便派宣傳隊在東北軍陣地附近動情地唱起抗日歌曲《松花江上》《打回老家去》等。萬籁俱寂,悲壯的歌聲在東北軍陣地上空回蕩。翌日,東北軍槍聲減少,并佯裝沖到我軍陣前。李志民見狀立刻命戰士喊話:“東北軍兄弟們!東北三千萬同胞正處在水深火熱中,東北軍和紅軍聯合起來,打回老家去!”見東北軍匍匐在我軍陣地前聽我軍戰士喊話,李志民趁機讓戰士邀請東北軍來我軍做客。夜晚,東北軍來了20多人,其中還有校級軍官。大家坐在一起聊到東北老家,聊到家中還剩何人,東北軍官兵情到深處,不禁傷心落淚。老鄉問東北軍:“紅軍專打鬼子,你們咋打紅軍?”東北軍官兵立馬解釋:不是我們要打,是蔣介石逼着我們打的……通過這樣無拘無束的交談,李志民帶領士兵和群衆把政治工作做到了東北軍官兵心窩裡。就這樣,紅81師同東北軍129師夜晚談心,白天“打仗”,“激戰”五六日,雙方無一人傷亡。12月13日清晨,我軍發現東北軍129師已全部撤離。用李志民自己的話說:“這真是一場奇特的阻擊戰!”犒而遣回,瓦解美軍1951年2月,李志民參加抗美援朝,擔任第19兵團政治委員。在抗美援朝戰争中,戰俘問題是戰争雙方談判階段耗時許久的難題之一。1951年12月,臨近聖誕節時,李志民考慮到美軍遠赴重洋到北韓戰場充當炮灰現又被俘,便打算利用思鄉之情助長美軍的厭戰情緒。于是,在他的親自部署下,第19兵團對美軍戰俘展開聖誕節政治攻勢。各軍借由布置聖誕樹、贈送賀卡、禮物袋、糕點和廣播等形式向美軍戰俘進一步宣傳中國和北韓兩國對和平解決北韓問題的主張,傳達停戰談判的情況,告知他們如果不是美方毫無談判誠意,戰争早就結束了,大家都可回國與親人團聚,等等。據統計,1951年聖誕節期間,第19兵團的63軍送出聖誕樹5棵、禮品袋153個、聖誕宣傳品50餘萬份。美軍戰俘收到禮物後,有的直接将和平鴿紀念章别在帽檐上以示友好;有的直接罵杜魯門害他們回不了家。時任英國陸軍大臣赫德曾公開表示:“從我們所知道的他們(戰俘)給親戚的六千多封信裡,幾乎衆口一詞地說他們的待遇是相當好的。”1952年聖誕節前,已調任志願軍政治部主任的李志民布置對敵政治攻勢。他指揮我軍通過廣播,同敵人達成臨時停火協定,舉行火線聯歡,讓敵人從内心感受到志願軍對人道主義的堅持以及對和平的向往。1953年7月,北韓停戰協定簽署後,盡管敵軍司令嚴令禁止,但仍有敵軍士兵與志願軍在前沿陣地進行聯歡,并表示“今後不再與中國人為敵”。1955年,李志民被授予上将軍銜。1987年,李志民在北京病逝,享年81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