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每個人都是時代的主角。今天我們關注的主角是他們——獨居老人的守護者。
1
“就這麼說定了哦!如果您沒事兒,請給我們發個‘暗号’。”
這個“暗号”就是拉窗簾。
窗簾若被拉開,表明老人安全;如果窗簾沒有被拉開,志願者就會立即前往老人家中檢視詢問,防止意外發生。夜幕降臨,志願者還會檢視老人的窗簾是否已經拉上。
這是山西省紅十字情緣志願服務隊開展的“窗簾行動”。從今年4月至今,已經有35名志願者和8個社群16戶老人立下了“窗簾之約”。主要服務對象是獨居老人、孤寡老人。
窗簾一開一合,傳出平安的信号,也傳遞着溫暖與關愛。
2
你知道獨居老人的生活有多難嗎?
獨居老人最怕的是自己出了事,無法第一時間通知别人。
上文中提到的“窗簾行動”,就是針對這個難題作出的應對。為了破解這個難題,有些地方還用上了科技手段。比如,智能水表。

近幾年,上海、武漢等地的一些社群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表,引發了輿論關注。智能水表一旦12小時内讀數低于一定的數值,居委會便會立即收到信号,及時派專人上門檢視。
除了智能水表,還有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等,社群工作者通過對這些裝置的監測,全天守護着老人安全。
吃飯問題,對于高齡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也是一個無法回避的難題。
有人看到了老人們的需求,推出了“老年食堂”。
上圖中老人就餐的地方,是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今年11月開始營業的長者大食堂。據了解,長者大食堂面向社會開放,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可享受優惠價格。
像這樣的食堂,是近年來不少地方在探索并逐漸趨于完備的社群養老服務項目之一。為了更好滿足老人需要,這些食堂在服務方式上越來越靈活,除了提供堂食,還提供送餐服務。打個電話,或者上養老智慧平台上預約一下,外賣小哥就會送飯上門。
說到這兒,不得不提智能時代老年人的另一個困境——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導緻老人逐漸“與世隔絕”。
有了針對老人的定向教育訓練,網購、掃碼支付、刷短視訊,這些都不叫事兒。
比如,杭州市推出的“智能手機長者公益課堂”。課程面向西湖區全部鎮街村舍,主要教授老人智能手機基本操作、拍攝技巧、地圖、購物、挂号繳費等,意在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這些針對老年人開展的工作,并不是多轟轟烈烈,但是都有一個特點:
細緻入微做工作,點滴小事暖人心。
3
每一個人都會走向老年,關心獨居老人的現在,就是在關心我們的未來。
但是,怎麼關心呢?
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釋出。意見提出一攬子具體舉措,着力解決老年人的“急難愁盼”。
比如,如何解決老年人應用智能技術困難,如何打造老年宜居環境,如何培育發展“銀發經濟”,如何完善居家養老,如何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等等。
有了方向,下一步就是具體怎麼幹的問題了。
無論方式方法是什麼,是開展“窗簾行動”,還是裝“智能水表”,都請多些對老人細緻入微的關懷。
“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事關每個人。
4
近年來,一種名為“時間銀行”的互助養老服務形式正在多地興起。
将“時間”和“公益”挂鈎,倡導人們用空閑的時間幫助有需要的人,把所付出的時間“存儲”起來,當自己有需要時從中支取“已存儲時間”。老人“下單”,志願者“接單”,服務時間“儲蓄”在“時間銀行”中,待到自身有需要時可以換取服務。
用自己年輕時的時間守護年老時的自己,這不正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嗎?
監 制:朱永磊 安傳香
策 劃:李潔瓊
文 案:李 童
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