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間焦慮症

時間焦慮症

黃玉岚

我有過嚴重的時間焦慮症。

年輕時,從來沒有想到過要死的事。雖然國小二年級時奶奶就去世了,可奶奶和我之間相差70歲,根本不會由她想到我自己。

30多歲時,外婆、母親、父親相繼離世,雖是悲痛欲絕,也沒怎麼想自己會死。直到前幾年大哥去世,感同身受,恍惚間我就是躺在冰棺中的他。

尤其是前年婆母去世,讓我突然想到自己也會在某一天死亡。這是一個極其痛苦、極其痛苦地發現。我也會被推進爐裡變成一把灰、放進一個小坑,一生就此結束。

我不甘心啊!我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呢。

是以,就有了緊迫感,想要抓緊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兒。好在孩子已大,婚姻、工作都很穩定,就有做喜歡事的可能了。

喜歡做的事很多哦!可一天隻有那麼點時間,做不了太多,隻能精簡。我的性格極端,最想做的事也極端,一件熱鬧,一件孤寂。

我想買輛車去世界各地遊蕩,遭遇奇奇怪怪的人、物、事兒,去看最好的大學和圖書館;還想去山裡居住,隻有樹木青山寂寂,花草果蔬默默,一山清風明月撫慰……

可現在是疫情期、還沒退休、山裡不安全等原因,外出或住在山裡都行不通。

那麼讀讀寫寫總歸可以吧?不用車馬勞頓,不用清涼避俗,随時随地,在家出家、入世出世,自如輪回,也是超乎一切的歡喜。

我怕死,讀寫可以是救贖。不是相信真有什麼地獄,而是怕黑暗。我想通過讀寫,讓自己最終帶着神一樣的光芒安然離世,不懼那永世黑暗。

想要相對延長生命,就得抓緊時間,用一個時間做成兩個時間的事。就像當年想不到自己會死一樣,也巴不得24小時不睡覺。怎麼可能呢?那不會延長壽命,隻會折短生命。

健康當然是首選。是以,隻好安排個作息時刻表,嚴格執行。每天8小時的睡眠(包括午睡20分鐘)是必須保證的。

工作家務、日常活動、個人衛生等等也是必須的。我還在上班,也是一個家庭主婦,還不敢把自己弄得渾身臭烘烘的。

時間焦慮症

這個社會也不容許女人丢下家庭不管,是以面上的工程還是要搞的。

除此以外,才能擠時間讀寫。早上6:00~7:30去讀書、聽書,寫筆記;中午,看百家講壇;晚上,7:00~9:00是固定的寫作時間。9:30~10:00再翻書。

白天時間,讀書寫作可以随時抽空進行。

這樣下來,我一個月最好的成績是發了7萬多字,看了76節的視訊課,讀完5本書,翻了10本書,還抽空看了兩部電影(分好幾天看的)。

我在工作、家務和讀寫中來回轉換。每天都在重複着同樣的事情,興趣盎然,充實、快樂。覺得自己像一棵小苗一樣,茁壯成長。

即使有人說我穿着随便、不去應酬也無妨。希望在臨終前真可以看到自己智慧、輕盈又始終美麗的心靈。

可是,問題來了:生活不可能是我安排好的那樣,再說我也有想玩的時候。剛開始試行的時候,還能等到時間就慌忙回家,可總有意外,朋友邀約、家人有事等等。

是以,做事難免就會着急,吃飯走路都很快,任何時候都拿着書或紙筆,不停地讀讀寫寫,神經兮兮。

嚴格遵守作息時間,習慣一旦養成,到時候不讀不寫,也會覺得很焦慮,很不安。某個時間段被打擾或占領就很不舒服。

完不成固定的讀寫任務的時候,就渾身出汗,在心裡罵自己“太沒用”,甚至想狠狠地抽自己幾個大嘴巴。

記得有一次吃飯,朋友看我火急火燎的樣子,說:“急什麼?飯是一口一口吃的。”我就是巴不得把飯一下子倒進肚子裡的人。

對面桌的上司也會對我說:“浪費時間比殺你還厲害!”我分明聽出這話不是褒揚的意思。他還說:“少寫一篇文章會死啊?”

這些勸導都是好心,想要我放緩腳步,平複情緒,貪多嚼不爛,一件事一件事地處理,着急上火是适得其反。

是以,慢慢地就好多了。容許自己玩一會兒,理由是“會休息才能會工作”;也容許自己哪天寫不出文章,理由是“腦袋有時靈有時澀”;容許自己有時不按作息時間表行事……

學着不去着急“還有那麼多的好書要讀”或“還有那麼多文章沒時間寫”,世界上的好書,我一輩子都讀不完,而我要寫的文章也永遠寫不完。

不如安下心,讀幾本就幾本,寫幾篇就幾篇。隻要我不貪玩不做無聊的事,盡量按作息去做,就算不錯了,太苛刻會把自己逼到早死的。

讀寫是為了更好地活着,如果用嚴苛、死闆來綁架生活,那就得不償失了。

再說,人生之美,不僅在個人精神的錘煉,更在于天地人和的親友之情以及自然之美,在面對親友、自然的時候,我把讀寫丢下,全面以對。

這樣,每一刻我都是專注的,傾心與周圍的世界互鑒,那每一刻的時間才不會被浪費。這樣的生命才是豐厚的、向上的、感激的,才是我想要的。

時間焦慮症

現在,對于時間的焦慮還是存在,但總是從容淡定了很多,就如這秋,由淺到濃,自然而然,收放自如,一如你清澈的眼眸和怦然的心動!

我願你在時間的長河裡,不徐不疾,堅定柔韌,花開果現,任意流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