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暫别沒有傷感,與上海書城道一聲“再見2023”

申城飄雨的寒冬,抵不住愛書人的熱情。12月12日,上海書城福州路店是暫停營業前的最後一天,無數讀者趕來參與書城23周年慶祝,再與書城道一聲“再見2023”。

上海書城福州路店是上海有史以來第一家超大型的零售書店,也是上海重要文化地标建築之一,自1998年開業至今,書城一直是書香上海的一座重要文化地标,這裡舉辦過衆多各種類型的文化活動,将書香灑滿整座城市,豐富市民的精神生活。

暫别沒有傷感,與上海書城道一聲“再見2023”

活動現場

沒有離别的傷感,隻有濃濃的暖意和對未來的期許。最後一天裡,上海書城全程都以豐富多元的文化活動内容營造快樂、歡聚的氣氛展現出上海書城的曆史性轉折時刻,與市民讀者一起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暫别沒有傷感,與上海書城道一聲“再見2023”

當年參與建立上海書城的老上司們和老員工也來到了現場。回想起23年前開業時的盛況,原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海書城第二任總經理趙建平至今還曆曆在目。趙建平向澎湃新聞記者回憶:“書城剛開業的第一周,市民熱情非常高,為了安全考慮,還需要購買門票才能進來,福州路周邊四條馬路排滿了人。早年間因為福州路實施交通管制,這條馬路是比較冷清的,書城一開,人氣重新拉回來,福州路這一帶也被很多市民稱為‘上海文化風景線’。”

暫别沒有傷感,與上海書城道一聲“再見2023”

最後一批讀者離開上海書城

上海書城可以說是應上海出版行業的發展“應運而生”,趙建平介紹:“書城還沒開的時候,上海的出版社有十萬多個圖書品種,但市場上沒有書店能容納這麼龐大的出版讀物。沖突就出現了,出版社反映自己的書到不了讀者手裡,而讀者又抱怨找不到自己要看的書。上海書城的出現,解決了這一沖突。上海書城7層樓,展出的出版讀物品類多達30-40萬種,對于讀書人來說,這就是閱讀的狂歡。來書城逛一下是不能解渴的,要逛一整天,還有許多長三角的讀者坐火車來上海書城。”

“如今上海書城已經成為了上海的文化标志,是市民心中的閱讀殿堂。轉型後的上海書城,也将繼續發揮它的文化引領作用。”趙建平說。

暫别沒有傷感,與上海書城道一聲“再見2023”

時代在變化,書城也需要轉型,為了更符合現在讀者的需求,書城也将變身為新型書店。上海書城轉型後會變成什麼樣?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利說,在設計階段,書城的“變身”也考慮了讀者的要求,但讓她意外的是,在如今書店越做越好看的市場背景下,許多讀者對書城的“顔值”并沒有太多要求,基本上都是關注書城的圖書品類和閱讀空間。

江利說:“市民讀者可以放心,上海書城永遠是以‘閱讀’為中心,未來的上海書城将更加多元化,給讀者更多的體驗感。未來當然還是以‘書’為核心,但這個‘城’将更豐滿、更現代,是書的文化之城。還有讀者提出是否能有飲用水、保留音像制品等要求,我們也會在未來設計的過程中考慮這些具體需求。”

暫别沒有傷感,與上海書城道一聲“再見2023”

捐贈儀式

即使是最後一天營業,依然有許多讀者拉着行李箱來“掃貨”。而沒有賣空的書架上的圖書,上海書城将做公益活動,全部捐贈給張家口蔚縣FA公社圖書館。最後,在鋼琴演奏家孔祥東彈奏的樂聲中,嘉賓和讀者們為上海書城推上了生日蛋糕,共同慶祝上海書城23周年生日,為書城的未來送上誠摯的祝福。

21:30,上海書城大門帷幕落下,在一首薩克斯《回家》的背景音樂聲中,最後一批讀者離店。

2023年我們重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