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零号音樂廳】“曲以人傳”,打造廣東音樂新經典的關鍵

廣東小曲,是流傳于珠江三角洲一帶的絲竹合奏樂,從傳統器樂曲、民間小調、戲曲曲牌音樂等衍變、發展而來,最初是作為粵劇的過場音樂,故也被稱為"過場譜子"或"小曲"等,後産生了不少可獨立演奏的樂曲,流傳到外省後便被稱為"廣東小曲"。

在音樂風格上,廣東小曲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旋律流暢、節奏輕快、音色明亮,富有南國情調,代表樂曲有《旱天雷》、《雨打芭蕉》等。

畢生緻力于廣東音樂創作及挖掘廣東民歌、廣東小曲、小調等傳統音樂素材的黃德興老師,創作了大量粵語民歌、器樂曲、廣東小曲等多體裁和形式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旋律、配器、歌詞均圍繞嶺南音樂展開。這一次,他的三重奏《春與荔枝灣》被評為2021年“廣東音樂新經典工程”原創國樂優秀作品。

【零号音樂廳】“曲以人傳”,打造廣東音樂新經典的關鍵

黃德興

【零号音樂廳】“曲以人傳”,打造廣東音樂新經典的關鍵

零号音樂廳來到廣東音樂曲藝團對黃德興老師進行專訪,年過七旬的黃老師精神矍铄,稱自己在夏天還堅持遊泳鍛煉,并保持着旺盛的創作激情。

零号音樂廳專訪黃德興

在構思《春與荔枝灣》的過程中,黃德興老師截取嶺南大地一景,将“春”之于嶺南的生意盎然之态進行了一番思考:若運用廣東音樂大合奏的方式,無論是從樂器的編制還是音響效果上都過于濃重,凸顯不了嶺南意蘊隽永、淡雅秀麗的自然風光;如若采用獨奏的寫法,不能更好地反映“春”、“荔枝灣”、“流水”等意象,需要從伴奏和配器上進行映襯。是以,黃德興老師在演奏形式上采用了中和性的減法思維,選用了廣東音樂特色樂器高胡、箫、古筝,三件樂器組合來表現作品内容,通過箫的甯靜優雅,高胡的優美飄逸,古筝的流水潺潺,交替的橫向旋律将羊城荔枝灣的鳥語花香、小橋流水、亭台樓閣等畫面娓娓道來。

黃德興老師在《春與荔枝灣》中段的快闆中設計三次演奏變化,同時借鑒了展現江南特色的樂器曲笛的演奏技法,用節奏變化來反映荔枝灣流水的感覺,跟古筝一結合,就有一種好像讓人到現場的感覺,第三次轉到C調,又用了廣東的特色樂器二弦,把這一段重複的話很有時間感,也很有廣東音樂的味道。

為了使廣東音樂優秀新作品更加容易推廣與普及,黃德興老師提出“一曲二用”的建議——邀請作詞人為曲子填詞,再加一些創作,變成廣東小曲,使得作品可以反複傳唱,力求做到“曲以人傳”,讓每首作品産生更大的吸引力,并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過去大量的廣東小曲都是在粵曲的基礎上填詞,在社會上各種院線流傳,這是一個很好的傳播方式,是以廣東音樂能夠有這樣輝煌的成就,這是廣東人創造文化财富,應該很好地去傳承。黃老師倡議作曲家也好,或者政府部門也好,在這方面加大一點投入,産生這樣豐富的文化産品,假以時日進入到群衆的心裡,這首曲子才能慢慢成為經典。

黃德興老師身體力行,将自己的兩首作品《春與荔枝灣》、《五羊醉樂》改編成廣東小曲,分别由榮獲“文華大獎”及“國家曲藝牡丹獎”的粵曲演唱家梁玉嵘、粵語相聲泰鬥黃俊英演唱。

【零号音樂廳】“曲以人傳”,打造廣東音樂新經典的關鍵

《春與荔枝灣》手稿

您的浏覽器不支援 audio 标簽。

《春與荔枝灣》填詞:陳錦榮 演唱:梁玉嵘

《晚晴樂》填詞:陳錦榮 演唱:黃俊英

黃德興老師表示非常感謝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了“廣東音樂新經典工程”原創國樂新作品征集活動,一個樂種能夠持續輝煌,或者有一段輝煌,有原創作品是很關鍵的因素。這次活動正是做實、做強新時代有創造性、創新性的原創作品,這對傳承和弘揚廣東傳統文化的有着深遠的意義。

【零号音樂廳】“曲以人傳”,打造廣東音樂新經典的關鍵

作曲家,原廣東音樂曲藝團藝術室主任。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廣東音樂家協會會員。廣東音樂大全編委。長期從事廣東音樂、廣東民歌創作研究和演出工作,演出足迹遍及全國各地,曾随團赴德國、波蘭、奧地利、日本、新加坡等地演出及藝術交流。曾受邀為多所高校進行藝術指導及音樂工作坊的專題講座。緻力于嶺南音樂文化工作,積澱深厚、成績斐然。

主要代表作有廣東音樂合奏《珠江暢想》;三重奏《春與荔枝灣》;硬弓組合《五羊醉樂》;廣東鹹水歌對唱《鹹水歌·甜水歌》、《滿載歸來飲杯勝》;男女聲對唱《情醉五層樓》;獨唱《門當戶對》;小組唱《珠江謠》等,大量作品成為廣東音樂曲藝團的專業演出保留曲目。曾為粵曲《情醉珠江》擔任音樂唱腔設計,獲得全國群星獎。

#零号音樂廳,華語原創音樂再出發!#

【零号音樂廳】“曲以人傳”,打造廣東音樂新經典的關鍵

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原創音樂空間

廣東國家音樂創意産業基地

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中309号羊城創意産業園2-2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