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年賣掉3000隻狐狸!貓狗已經滿足不了95後的“野心”

作者:天下網商

天下網商 朱之叢

2018年的冬夜,小江決定養一隻蝈蝈。

在這個大學剛畢業的“北漂”女孩眼中,這種渾身閃着金屬光澤的小昆蟲意味着“複古”和“獨特”。電影裡,老北京大爺們提着蝈蝈籠子穿過胡同,悠然自得,跟他們豢養同一種寵物,好像也能拉近和這座陌生城市的距離。

然而,和蝈蝈相伴的煩心事也随之而來。小江在收到蝈蝈後才知道,它的食糧除了蔬菜還有面包蟲。她忙不疊在淘寶下單,收到時快遞包裝破了一角,十幾條活體面包蟲蠕動着爬到她的手上。

蝈蝈是“百日蟲”,在飼養3-4個月後就會死去。如今,小江的寵物是一隻泰迪。她最終選擇了一名普通“鏟屎官”的角色,沒有踏入硬核“異寵玩家”的陣營——盡管,昆蟲已經算是“異寵”中最初級的選手了。

一年賣掉3000隻狐狸!貓狗已經滿足不了95後的“野心”

在像小江這樣的年輕人群體中,異寵生意正在悄然蹿紅。《2019寵物消費生态大資料報告》中有一條“不同年齡段消費者寵物産品的消費偏好”:“80前”偏愛水族,“80後”偏愛海洋類,“90後”鐘愛喵星人,“95後”則更愛小衆動物。但它們要形成一條規模化的賽道,和常見的貓狗等寵物争奪客源,還尚需時日。

一年賣掉3000隻狐狸!貓狗已經滿足不了95後的“野心”

電影《末代皇帝》中的蝈蝈

飼養異寵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通常,差別于傳統貓狗之類的各種小衆寵物,均歸類于異寵。它們的潮流、小衆,迎合了一部分年輕人标新立異的氣質,但在飼養和照顧上的難題,也“勸退”了不少躍躍欲試的異寵界新手。

今年是小江北漂的第三年,她已習慣了回到家裡迎接小狗的歡叫、在晚飯後牽着它出門散步的日子。對她來說,貓狗這樣的動物“有靈性”,陪伴在身邊更讓人安心。蝈蝈剛飼養時讓人覺得新鮮,但“終究隻是低等生物”。

回憶起飼養蝈蝈的初衷,小江說,除了精神需求外,經濟上的拮據也是原因之一。相比起貓狗,昆蟲這樣的小型異寵容易照料、售價便宜,不需要頻繁清理和互動,也不占據多少活動空間,這對于剛畢業的學生來說尤為關鍵。

一年賣掉3000隻狐狸!貓狗已經滿足不了95後的“野心”

今年26歲的羽田,則正在籌劃養一條蛇。

幾年前,他和當時的女友合養過一隻田園貓。對他來說,貓這種生物需要花費的心思太多,領地意識也太強。而蛇是一種“漂亮且省心”的寵物,平時可以充作景觀,寒冷時還會冬眠。

為了摸清這種小衆寵物的脾性,羽田通過社交軟體聯系了不少資深繁育者,了解蛇類的生理特點和市場行情。小型帶毒的蛇類最吸引他,以近年來流行的豬鼻蛇為例,花色斑紋的價格幾百元一條,純色的則要上千。

有多少人屈服于貓狗的可愛和溫順,就有多少人着迷于異寵的獨特和張揚。不少年輕人對此趨之若鹜,一批默默耕耘多年的商家也借此浮出水面,受到市場和輿論的關注。

“異寵”是一個外延非常寬泛的概念,下限極低,上限極高。

在“另類寵物”的百度詞條中,這一概念涵蓋了水族類(觀賞魚、水母)、爬行類(蛇、龜、蜥蜴)、迷你哺乳動物(倉鼠、蜜袋鼯)、節肢動物(蜘蛛、蠍子),甚至植物(捕蠅草、豬籠草)。它們所需的時間和照料成本可能非常低,适合囊中羞澀的學生黨;也可能異常昂貴,非硬核玩家無法置辦。

廣義來講,老一輩愛養的烏龜、鹦鹉、蝈蝈都算是“異寵”的一部分。但近些年來,以狐狸、浣熊、水貂、蜜袋鼯等為首的新型異寵,正在闖入年輕人的生活。

在淘寶售賣寵物狐狸的一家店鋪向《天下網商》介紹,他們在山東濰坊有自己的狐狸繁育基地,年産3000多隻寵物狐狸,“雖然不一定能全賣光,但也差不多了。”

這家店從十幾年前開張至今,起初生意乏人問津,賣不出去的狐狸隻能交給皮毛販子處理。如今,伴随着異寵之風的盛行,狐狸這種長相乖巧、氣味濃烈的寵物,也開始為許多養寵人所接受。

一年賣掉3000隻狐狸!貓狗已經滿足不了95後的“野心”

不同品種的寵物狐狸

店鋪詳情頁顯示,購買寵物狐狸即贈送疫苗、糧食和除臭手術,店家保證:“做完手術,味道就跟寵物狗差不多。”

和品種貓狗一樣,這些新興異寵也有自己的花色等級。狐狸分為“火狐”“熊貓狐”“赤狐”“冰島”等品種,最近廣受歡迎的雪貂也有“火焰”“焦糖”“奶茶”“香槟”“暗黑”等諸多花色。

由于這個市場仍然小衆,商家在和消費者打交道時總以謹慎為先,他們會擺出《陸生野生動物經營許可證》《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等一系列資質證明和許可證,以證明自己的合法身份。

盡管如此,他們仍然對市場前景抱有信心。售賣寵物狐狸的商家對《天下網商》記者說:“這個東西(異寵)正在成為主流,以後價格會慢慢上漲。”

一年賣掉3000隻狐狸!貓狗已經滿足不了95後的“野心”

不同花色的寵物雪貂

異寵市場的火熱,也一并帶動了産業鍊的上下遊。

住所和食物,是異寵的兩大剛性開支:從簡單的鳥籠、蝈蝈葫蘆,到配置複雜的水族箱、生态缸;從随處可得的幹草、蔬菜,到喂養蛇類的小鼠、鹌鹑,供給蝈蝈、倉鼠的面包蟲。可以預見,就像貓狗寵物用品逐漸趨向精緻化一樣,異寵市場的繁榮,也将帶着相關産業“沖擊高端”。

一年賣掉3000隻狐狸!貓狗已經滿足不了95後的“野心”

某面包蟲商品頁面标注的“适用寵物”

艾媒咨詢資料顯示,中國寵物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2953億元,同比增長33.5%。其中,寵物食品及寵物用品市場規模分别為1382億元及282億元。異寵雖然隻占其中一小部分,但其體量也随之逐年攀升。CBNData公布的報告顯示,近三年來,小衆寵物市場獲得了蓬勃的發展。

相比以貓狗為首的正常寵物,異寵以其稀少而彰顯身價,但其中許多品種的普及,依然受到諸多限制。

首先,冷門寵物品種隻能以托運方式寄送,無形中增加了死亡風險;其次,許多異寵很難被正常寵物醫院收治,一旦生病或受傷,隻能依靠養寵人自己解決;第三,個别異寵品類其實遊走在法律法規的灰色地帶,如果未及時完成辦證等手續,可能帶來法律風險。

一年賣掉3000隻狐狸!貓狗已經滿足不了95後的“野心”

某些商家販賣的寵物浣熊

對大多數人而言,“異寵”這個門類仍然尚顯陌生。“貓奴”們時常會線上下見面,異寵飼養人雖大多隻在網上交流,但身邊越來越多的異寵館,往往也會聚集起一群“興趣相投者”。

國内第一家“鴨咖”出現在網紅城市成都,曾因“排隊2小時隻為撸鴨”的話題快速走紅網絡;在社交平台上,一名網友在參觀完上海一家爬行館後興奮寫道:“在這裡第一次見到了蛇粑粑的樣子,打開了新世界。”評論中,許多人分享起蛇觸摸在手上的冰涼感。

當然,無論飼養異寵的初衷是除憂解煩,還是經濟困境下的求全之策,都不能掩蓋養寵人期望互動、尋找陪伴的精神需要。小江的蝈蝈死去那天,她開着燈在桌前坐了一整晚,默默地流下淚來。

她網購了一整套工具,将蝈蝈屍體封存在琥珀裡,“讓它換一種形式陪伴在我身邊。”

編輯 李丹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