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藥理學家張安中病逝,女兒陳沖發文悼念!曾培養多位知名學者

藥理學家張安中病逝,女兒陳沖發文悼念!曾培養多位知名學者

12月11日,著名影星陳沖通過個人微網誌透露了母親張安中病逝的消息,悼文情真意切,令人淚下。南都記者獲悉,張安中曾為上海第一醫學院(今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是中國藥理學會表彰的“對中國藥物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老一輩藥理學家”之一。她指導的多位研究所學生,後來都成為著名學者,其中包括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與屠呦呦同獲國際傳統醫學獎的複旦大學教授夏螢等。

藥理學家張安中病逝,女兒陳沖發文悼念!曾培養多位知名學者

張安中(左一)與女兒陳沖。

據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資料,張安中是我國藥理學創始者、著名藥理學家、藥理學一級教授張昌紹長女。1941年,上海遭到日軍侵占,正在美國哈佛大學進修的張昌紹懷着報國的強烈願望歸國,任教于内遷重慶的國立上海醫學院,張安中也随父親在重慶生活,直至1946年,一家人重新回到上海。

1951年,張安中追随父親腳步,成為上海醫學院的一名大學生。在這裡,她受到了多位全國知名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專家的精心栽培,也遇到了自己的丈夫、後來成為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終身教授的陳星榮。畢業後,張安中走上母校講台,緻力于神經藥理學等領域的研究。

藥理學家張安中病逝,女兒陳沖發文悼念!曾培養多位知名學者

年輕時的張安中。

陳星榮與張安中先後育有一子一女,1961年女兒出生,由張昌紹取名“陳沖”,意為像張安中那樣的“第二個阿中”。

不過,長大後的陳沖沒有走上醫學研究的道路,而是投身演藝事業,19歲憑借電影《小花》獲得第3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上世紀80年代參演的電影《末代皇帝》橫掃第60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逐漸成長為一名身兼演員、導演、編劇等角色的影人。

盡管如此,陳沖與母親張安中感情親密。她回憶說:“一位母親過去的同學和同僚告訴我,你媽媽最突出的是她的想象力,她的創造性思維。她一配置設定到教研組就把‘傳出神經系統藥理’編成一本劇本,跟另外一位同學合作拍了一部卡通片。因為拍得好,是以後來在全中國使用。也許我長大後對用聲畫講故事的興趣,就是母親從小在我心靈裡播下的種子。”

作為一名科學家,張安中的成績和貢獻曾被寫進上海第一醫學院中西醫結合系的發展史,以此為基礎,如今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中西醫結合學科已成為國家重點學科;2009年,中國藥理學會表彰了86位“對中國藥物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老一輩藥理學家”,張安中是其中之一。

作為教育者的張安中,同樣成績斐然。著名學者、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曾撰文回憶,張安中是其1983年至1985年在上海第一醫學院求學時期的研究所學生導師,受她的影響,對醫學産生了濃厚的興趣。1999年,張安中指導的博士研究所學生晏義平獲得了全國百優博士論文的榮譽。她在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指導的另一位博士研究所學生夏螢,2020年與中國中醫研究院教授屠呦呦一起獲頒了首屆Sheikh Zayed國際傳統醫學獎的金質獎章。

晚年的張安中定居上海,常與一雙子女煲電話粥。女兒陳沖回憶:“她會跟我講正在彈的曲子或者閱讀的書籍。母親的閱讀範圍很廣,中文、英文的書都讀得很多——從醫學文獻到暢銷小說,無奇不有。”然而,大約從8年前,她逐漸失憶,程度越來越深。過85歲生日那天,陳沖和哥哥都在上海相陪,用手機放了蘇聯和美國的老歌,有一副美麗歌喉的母親卻可以字正腔圓地跟唱。

今年2月,張安中被确診為淋巴癌,接受化療之後病情好轉;但到了9月底,又因嚴重感染和輕度心衰再次入院,最終沒能挽回。

母親離世後,陳沖飽含深情地寫道,“她那不可腐蝕的純潔和真,比我見過的許多少女都更有‘少女感’。自己更願意想象,母親去到了愛和音樂所在的那個美麗的次元,跟靈魂和夢在一起”。

采寫:南都記者侯婧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