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書|“何以江戶”與“何以日本”——讀橫田冬彥《天下泰平》

讀書|“何以江戶”與“何以日本”——讀橫田冬彥《天下泰平》

《天下泰平:江戶時代前期》

[日]橫田冬彥 著

瞿 亮 譯

文彙出版社出版

我以為,閱讀鄰國日本的曆史,除了單純的史學志趣外,也多少包含着一定的現實意義,即了解我們如今所面對着的日本。

如今幾乎所有被視作日本傳統的代表内容,大多産生或成型于江戶:新興的歌舞伎、淨琉璃、城郭建築等自不必提,舊有的和歌、能樂、茶道、花道等也都是在江戶時代實作了重塑或更新。政治和經濟方面亦是如此,近代天皇制、财閥等重要存在都與江戶時代的影響密不可分。作為當今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東京,更是直接由江戶城發展而成,以至于老東京人在彰顯地域身份時仍要自稱“江戶之子”。可以說,認識和了解江戶時代,是解讀“何以日本”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然而,我們對江戶時代的認知卻并不充分,至少遠比不上奈良、室町等中日交流頻繁的其他時代。對大多數人而言,作為整體的江戶時代如“熟悉的陌生人”一般,無從窺知其真實面貌。顯然,在回答“何以日本”之前,首先需要面對“何以江戶”。本卷所觸及的正是關于江戶時代如何開啟、怎樣演進的内容,也是認知“何以江戶”的關鍵。

事實上,相較于其他關于江戶時代前期的通史著作,橫田冬彥先生所著本卷有着鮮明的叙述特性,主要展現在以下三個關鍵方面:

其一,時代劃分。無論是傳統日本曆史“四分法”下的近世,還是以統治中心所在地為依據斷代下的江戶時代,大多會以德川家康在豐臣秀吉死後(1598)憑借關原之戰(1600)的勝利奪取天下、三年後(1603)就任征夷大将軍等事件作為起點。如此劃分,無疑側重于曆史程序特别是政權發展的連續性,畢竟“江戶開幕”一舉奠定了德川政權260餘年的統治基礎。

當然,本部通史将家康奪取天下的時期與此前初步實作統一的織豐政權時期劃歸前卷、以“元和偃武”作為叙述起點的分期方法,同樣有其合理性:由信長開啟、秀吉初步實作、家康最終确立的全國統一政權重建,徹底終結了應仁亂後百餘年間的戰亂割據。而自從大坂之戰落幕的元和元年(1615)起,至19世紀下半葉幕末開國為止,日本再無大規模的戰亂或統治失控,現實情勢與相應的政治、社會活動也的确發生了重大轉變,書名“天下泰平”正是對這一時代特征的完美诠釋。

更重要的是,如此“另類”的時代劃分事實上引發了對江戶時代曆史叙述重心的轉移。始于江戶開幕的江戶時代史自然不能忽視政權開創者家康的巨大影響,延伸向下的曆史叙述便會不可避免地側重于統治秩序和制度建設的确立過程。相比之下,如果分期始于迎來長久和平之後,那麼叙述重心則會自然而然地轉向政治活動如何持續、社會生活怎樣發展,乃至武家儀式、公武關系、鎖國禁教、宣揚儒學背後的統治意識形态。由此,叙述政治演進的同時,撥繭抽絲般地解讀江戶時代的世俗人文也才能夠實作。

其二,叙事手法。本卷從未試圖以教科書式的嚴肅語氣陳述曆史,反而從序章起便通過《大坂物語》等江戶時代出版物的記述及其成書考證,直覺地切入當時的語境之中,并由此引出對幕府制度建設、社會管理、民間訴訟以及兵農分離、身份制等統治秩序和社會生産生活條件變遷的具體介紹。關于政治史,作者則在概述統治機構和制度确立過程之後,着重解讀江戶城中武家儀式、日光東照宮信仰、南蠻起請文與禁教等相關話題。這些獨特且生動的内容,反映出本卷不同于以政治史為軸心,分類叙述思想、文化、藝術等内容的典型通史著作之性格。

事實上,本卷的叙述主線非但不再拘泥于政治史,甚至并未嚴格按時間順序展開。前三章雖各有側重,卻仍依照重大事件發生時間逐一介紹。自第四章起,叙述重心便因各有側重(村落社會、都市社會、文治思想、書籍知識)而自成序列。這讓本卷内容更接近于融合了政治、社會、思想文化的橫向曆史叙述,或許視其為某種意義上的布洛赫“總體史”式著作也未嘗不可。

其三,學術視野。正如國内多位學者已經指出的那樣,講談社這部日本通史自問世以來就以極高的學術價值聞名,在目前引進國内的日本史著作中亦為學術佳作,本卷更是清晰地反映出了這一特征。除前述曆史分期、研究範式和研究視野的獨特性格之外,本卷不僅充分挖掘、廣泛引用多樣性史料以為佐證,而且對所觸及的相關曆史問題,也都以成書時得到學界普遍認可的最新結論加以解釋。

這些治學性格,無疑塑造了本卷内容的學術視野:對村落社會的叙述從農民執筆文書的解讀切入,并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曆史分期的局限——近代日本民俗學開創者柳田國男的家庭史也被寫入其中;對以江戶為首的“三都”社會生活,橫田先生廣泛利用包括屏風畫、地圖、城市治理法令(町觸)、商人貿易記錄等多樣性史料或記錄進行說明,帶領讀者盡可能地逼近江戶時代的都市生活真實面貌;關于村落、都市文書記錄以及對書籍和知識流傳脈絡的考察,正是橫田先生的主要研究領域之一,為我們提供了從政治史、社會史立場辨明江戶時代的思想文化,以及通過知識流傳視角了解江戶時代特征的有效途徑。

可以說,本卷以獨特的時代劃分、叙事手法和學術視野,呈現出了一幅細節豐富、畫面廣闊的江戶時代前期全景圖像。當然,如此叙述難免會造成時間順序模糊、曆史人物形象不夠鮮明,以及政治史演進過程割裂等情況,但是對完整叙述這些方面内容的通史著作——如藤井讓治先生所著《江戶開幕》——而言,本卷無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補充。綜合這些關于江戶前期曆史的著述,我們将有可能最大程度地逼近“何以江戶”的回答,也就能對“何以日本”進行更加詳細地解讀。

作者:劉 晨

編輯:蔣楚婷

責任編輯:朱自奮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