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蔡穗聲第一次聽到“三星堆”的名字,感覺不到殷墟、二裡頭、龍山等曆史遺址的蒼涼和古樸,倒是有星空般的缥缈和神秘感。

三星堆遺址位于四川省德陽市轄下廣漢市,分布面積12平方公裡,距今有4800年至2600年,延續兩千多年。

上世紀20~30年代發現三星堆遺址并初步發掘,1986年發掘出兩個祭祀坑,随後勘查了古城。

古城始建于夏代,成型于商代中晚期,面積約3.5平方公裡,有宮殿區、居住區、作坊區、祭祀區等,城牆外有墓葬區。

古城北邊是鴨子河,東南西面有城牆圍閉。東城牆局部使用了土坯磚,是中國築城史首例。

南城牆殘存三個起伏相連的土堆,狀若散落星辰,故當地人以“三星堆”名之。

兩個祭祀坑在古城西南角,出土器物的奇異詭谲與數量龐大震驚世界。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三星堆遺址祭祀坑(複原)

三星堆是古蜀國早期的都邑 ,夏商時期長江上遊文明中心。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使古蜀國曆史從傳說成為信史,改變了人們對中國上古史、世界上古史的看法。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三星堆遺址(局部)

2001年在成都城區西北金沙村發現大量文物,揭開金沙遺址發掘的序幕。

金沙遺址北距三星堆40公裡,分布面積在5平方公裡以上,有宮殿區、居住區、祭祀區、大型墓地等遺迹。

金沙遺址的年代約當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1200~前650年),是三星堆都邑衰落後興起的中心都邑,三星堆文明的繼承者。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金沙遺址博物館遺迹館

走進三星堆博物館和金沙遺址博物館,各類器物映入眼簾,初始感覺詭異,繼而引發思考。

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青銅器了,其中青銅人頭像和青銅面具令人震撼。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青銅人頭像

商代晚期(公元前1200~前1000年)

三星堆2号祭祀坑出土

棱角分明的方形臉、高直鼻梁、大眼睛、長耳朵、闊長嘴,與歐羅巴人種有幾分相像。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青銅人面具

突出成柱形的雙眼,誇張的高鼻和耳朵,完全超出我們對地球人類面相的認知極限。

三星堆文物的神秘性在青銅縱目面具上得到充分展現。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青銅縱目面具

造型奇特的青銅戴冠縱目面具。額頭的裝飾物是頭朝下的夔龍,夔龍背部鑄有刀狀羽翅,尾巴上揚向前卷曲。

夔龍是古代神話傳說的動物,有翼能飛,單腳,也稱“獨腳龍”。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青銅戴冠縱目面具

戴冠人像。對“冠”的介紹是獸首冠。是什麼獸首?看到長方形大口,瞬間聯想到的是高速飛行器前端的進氣口。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青銅獸首冠人像

試比較同是商代晚期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青銅人面,橢圓臉杏眼低鼻梁、臉部平緩、神情平和,與今天東亞人相差不大。

作為蒙古人種支系的東亞人,面部平緩、鼻梁中等、顴骨較平等是其主要特征。

三星堆青銅人像及面具與殷墟青銅人面比較,造型截然不同,風格大相徑庭。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青銅人面

商代晚期(公元前1400~前1100年)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

圖源網絡

青銅大立人像,是令人驚奇的高達2.62米大型銅器。

采用寫實手法,按真人高矮 、比例、動作塑造。頭戴太陽紋冠,穿三件上衣,身佩帶飾,手足戴镯,赤腳立于祭台。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青銅大立人像

商代(公元前1600~前1200年)

這是古蜀國集神靈、巫師、國王三位一體的最高權威。

商周時期中原地區的青銅器多是食具、禮器、樂器和兵器等。青銅人像及面具在古代西亞和地中海盛行。

三星堆青銅人像的鑄造工藝精湛高超,所采用的鑄鉚工藝和鑄後切割開孔技術在商代中國絕無僅有。

青銅器之謎:淩厲威嚴的立人像、人頭像及面具源自何處?立人像誇張的雙手抱持何物?抑或是作法的手勢?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青銅大立人像(局部)

青銅神樹高3.95米,是同期世界上最大的單件青銅文物。

神樹上有九隻鳥,推測頂上應該還有一隻,缺失了。一條造型怪異的龍嵌鑄在樹幹上。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青銅神樹

中國古代認為大地兩端有兩棵大樹,東邊的叫扶桑,西邊的叫若木。樹上有10個太陽,由10隻鳥在兩樹之間來回馱運,輪流照耀?地。有段時間10個太陽全都升到了天上,便有了“後羿射日”的神話故事。

這樣看來,西部蜀地的青銅神樹就是若木了。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青銅神樹枝頭立鳥

鳥是古蜀先民的圖騰,是自然崇拜、神靈崇拜的神物。

青銅鳥造型奇特,風格怪異,紋飾工細精妙。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青銅鳥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祭祀與軍事是古代國家的頭等大事。

青銅神壇高53厘米,分三層。底層神獸代表地界,中層是人間,上層代表神域天界。可從神壇窺探古蜀先民的信仰,了解他們對天地、自然、神靈、人世的認識體系。

古埃及、西亞、古印度文明崇拜神權,中華文明崇拜王權。古蜀先民對神權的崇拜遠超過對王權的崇拜。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青銅神壇

如果說三星堆文明的青銅器精美絕倫的話,那麼,其金器則是流光溢彩,驚豔于世了。金器種類和數量遠超同期中原地區,達到很高的工藝技術水準。

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出土了多個璀璨奪目的金面具。其中三星堆有2具金面罩和4具戴金面罩的青銅人頭像。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金面罩

三星堆1号祭祀坑出土

戴金面罩的青銅人頭像更顯尊嚴高貴,氣度不凡。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

國内在三星堆以外極少出土金面具。

1986年在内蒙古通遼市出土了遼代金面具,是典型的蒙古人種面相。三星堆的金面具與之明顯不同,而與古埃及、古希臘等地區的金面罩相似。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公主金面具

遼代(907~1125年)

内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出土

黃金面具在埃及和希臘多有發現,著名的有古埃及圖坦卡蒙金面具(公元前14世紀)與古希臘邁錫尼金面具(公元前16世紀)。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古埃及和古希臘金面具(圖檔)

三星堆博物館

三星堆金杖是中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為夏商周考古中發現器形最大的金器,堪稱絕世珍寶。

金杖是用金條捶打成金皮後,包卷在木杖外。出土時木杖已成碳化木渣。

金杖長1.42米,直徑2.3厘米,淨重500克。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金杖

金杖極可能就是古蜀國政權的最高象征物。

金杖作為權杖的一種,象征着最高權力。權杖在古埃及、地中海、西亞及古印度比較流行。商周時期中原王朝多以鼎象征最高權力,以後的朝代以玉玺代表皇權。

在金杖的一端有魚、鳥、箭、人物圖案,可能是古蜀國的圖騰。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金杖紋飾(圖檔)

金沙遺址出土金器200多件,最吸引眼球的是金冠帶和太陽神鳥金飾。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金冠帶

金沙遺址祭祀區出土

金冠帶也是王權的象征。其上錾刻的紋飾與三星堆金杖的紋飾類似,說明了兩者的文化内涵一緻,其擁有者的社會地位相同或相近。

金器之謎:古蜀國為何有西方王權标志的金杖、金冠帶?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金冠帶紋飾(描畫)

金沙遺址博物館

置放在圓形大廳中央大型玻璃筒内的是鎮館之寶。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太陽神鳥金飾在射燈照耀下金光燦爛,熠熠生輝。

金飾直徑12.5厘米,器身極薄僅0.02厘米,重20克,含金量94.2%。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镂空表現的圖案分内外兩層。内層是等距分布的12條弧形齒狀芒飾,順時針旋轉;外層有繞日的四隻神鳥,逆時針飛翔,再現“金鳥負日”的神話故事。

太陽神鳥金飾以其豐富想象力、非凡藝術創造力和精湛工藝水準,被國家文物局啟用為中國文化遺産标志。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太陽神鳥金飾

玉器在中國古代是通天地、禮四方、祀鬼神的社稷重器。“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周禮·春官》),也是權勢與地位的物質表征。

三星堆與金沙遺址出土大量玉器,其種類豐富、色彩絢麗令人驚歎。其中種類和數量最多的是玉戈和玉璋。

戈原是鈎殺兵器,玉戈是演變為儀仗用器的禮器。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玉戈

金沙遺址出土

玉璋是古代祭祀禮器,柄端有兩排鋸齒狀的是玉牙璋,禮儀性兵器,也是軍隊發兵的依據。“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周禮·典瑞》)

1990年代越南在與商同時期的馮原文化遺存中發掘出玉牙璋,無論是玉料還是造型風格與三星堆牙璋如出一轍。這為解開三星堆文化的去向之謎提供了依據。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玉牙璋

天圓地方是古人宇宙觀。“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周禮·春官》)

璧圓形像天蓋,是“禮天”法器。金沙出土玉璧200餘件,形制分有領與無領兩種,有領的玉璧圓孔周緣凸起。

玉璧厚薄若一,璧面光潔,有的璧面上細膩均勻地刻劃出7組同心圓圈狀弦紋,表現出高超的工藝技術。

玉器之謎:為什麼沒有發現制玉的切割工具?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玉璧

方形筒狀的玉琮是“禮地”法器。玉琮是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前2300年)的代表,中國多地均有出土。

十節青玉玉琮高22.2厘米、寬6.9厘米、孔徑5.1~5.6厘米。每節以轉角為中心構成四個簡化人面紋,其中一面的上部還陰刻一神人圖案。十節玉琮在料、工、形、紋上與良渚文化晚期玉琮完全一緻。

這些玉器表明三星堆文化與黃河中下遊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3000年)和龍山文化(公元前2500~前2000年)、長江下遊良渚文化、遼河流域紅山文化(公元前4000~前3000年)的聯系及交往。

古代“蜀道難”對文化交流的阻隔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十節玉琮

金沙遺址出土了19塊占蔔用的龜背甲,有燒灼的孔洞。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占蔔龜背甲

占蔔是古代祭奠中的重要儀式,一般選擇龜腹甲,在龜甲的一面鑽(鑿)孔,然後燒灼,根據另一面的裂紋(兆)蔔問吉兇。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有燒灼孔洞的龜甲

商代河南、陝西等地已經出現了契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今稱“甲骨文”。

三星堆出土的陶器殘片上有刻劃符号,可能是蜀地文字的雛形,惜未能破譯。

蔔甲之謎:中原王朝多在蔔甲上刻字記錄,為什麼金沙蔔甲沒有文字?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三星堆刻劃符号(圖檔)

三星堆祭祀坑和金沙遺址出土了數量巨大的象牙,堪稱中外考古史奇觀。

據分析,這些象牙源自古蜀地的亞洲象群,可能是古蜀先民奉獻給天地神靈的祭品。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象牙

在三星堆祭祀坑中發現了5000多枚海貝。它們大小均勻,有的還經過了加工,可見每一枚貝殼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

據分析,這些貝殼産于印度洋北部地區,主要是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之間的地區。

海貝之謎:古蜀國是遠離海濱的内陸腹地,何以大量出現海貝?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海貝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

公元前126年,張骞出使西域13年後回長安報告漢武帝,在大夏( 今阿富汗北部) 看到了蜀國的布匹和邛竹杖,據大夏人告之購自身毒(今印度)。張骞推測在西南方有一條道路由蜀地通往身毒國轉而至大夏。

這就是蜀身毒道,今稱為“南方絲綢之路”(亦名:西南絲綢之路),比張骞“鑿空之舉”開辟北方絲綢之路早上千年。

沒有駝鈴悠揚,隻聞蹄聲清脆,一隊隊負重騾馬在崎岖茶馬古道上趕路。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發端于三星堆的南方絲綢之路往南方分三路延伸。

西線經雲南入緬甸,抵印度,直通中亞、西亞和地中海。

中線走禮社江、元江、紅河水路,出雲南抵達越南和中南半島。史稱“步頭道”和“進桑道”。

東線通過紅水河、黔江、西江抵達廣州,接上“海上絲綢之路”出南海。史稱“牂牁(zāng kē)道”或“夜郎道”。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南方絲綢之路示意圖

至此,三星堆文明的諸多謎團解開了許多,但還不是全部。

自祭祀坑發掘以來30多年,人們反複探究:三星堆文明 源于何處?有西來說、中原分支說、獨立起源說,甚至有外星文明說,等等。縱觀中國考古史,還沒有一處遺址引發出如此多的疑問和讨論。

先民之謎:古蜀國先民是土著抑或移民?若是移民,來自何處?

祭祀坑之謎:若是祭祀,為何禮器被毀?若是兵燹(xiǎn,因戰亂而遭受焚燒破壞的災禍),為何被毀禮器有序填埋,且不見人類骸骨?

消亡之謎:為何在文明鼎盛之際突然在當地消失?

……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審視曆史遺存,辨認其與中原及西方同類器物的異同,嘗試領悟其中的文化内涵。

它們凝聚了古蜀國天地靈氣,又兼收多種文明精華,也許還遺留外星文明的印記。

40年前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1909~1997年)論述新石器時代中國六大文化區系,每一區系都有自身發展起來的文明,颠覆了中華文明發源局限于黃河流域的傳統觀念,提出“滿天星鬥”說。

曾被鄙視為“蠻夷之城”的古蜀國是“滿天星鬥”中璀璨的一顆。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金沙遺址博物館陳列館

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的發掘遠未結束。

聽聞三星堆又有多個祭祀坑被發現,發掘活動及研究工作正在嚴謹有序地進行中。

蔡記|探索之旅·三星堆之謎

考古工作者雕像

攝于三星堆遺址

考古發現總是一次又一次突破文明史的時間上限與空間邊界,重新整理我們對遙遠時空的認知。

新的發掘會否發現文字?能否最終揭開三星堆之謎?

我期待着。

攝于2016年8月

2020年7月

撰文、制作于2021年11月

圖檔如有侵權,告知即撤

蔡穗聲 廣東省房地産行業協會名譽會長 觀點地産新媒體專欄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