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雍正為何要給鳌拜平反?因為清朝10個皇帝都欠鳌拜一個大人情

《彙聚文摘》每日經典,不見不散。

清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八,年紀輕輕的順治皇帝一病而亡,死時年僅24歲。順治帝年方八歲的幼子玄烨,身不由己走上了曆史的風口浪尖,成為清朝入關後第二任皇帝。

考慮到玄烨年紀太小,順治皇帝臨終時,指定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鳌拜四人為輔政大臣。這四人都是忠心耿耿、功勳卓著的清朝重臣,故此順治才把如此重任賦予他們。

輔政四大臣之中,索尼是四朝老臣,資曆最高,但他為人性格平和,與世無争。而鳌拜性情剛烈兇橫,“意氣淩轹,人多憚之”,有着極強的權力欲,漸漸露出專權跋扈的野心。遏必隆是個見風使舵的随風草,為了自保而倒向鳌拜。隻有蘇克薩哈性情耿直,多次與鳌拜正面硬抗,兩人之間勢同水火。

雍正為何要給鳌拜平反?因為清朝10個皇帝都欠鳌拜一個大人情

康熙六年,德高望重的索尼病故。四大臣之間的權力制衡被打破,鳌拜借機羅織24項大罪上奏康熙,強行逼迫康熙下達聖旨處死蘇克薩哈。

康熙當時已經14歲,完全具備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對鳌拜的居心了然于胸,拒絕下旨。鳌拜勃然大怒,“攘臂上前,強奏累日”,康熙在自身安危已經受到威脅的情況下,被迫下達聖旨,結果蘇克薩哈與長子查克旦被處死,家産抄沒,釀成轟動一時的冤案。

鳌拜除掉蘇克薩哈,也為自己徹底掃清了奪權之路,朝中大臣再無一人敢和他抗衡,滿朝文武紛紛依附鳌拜,一時之間鳌拜權勢熏天。康熙通過此次事件,清楚認識到鳌拜野心勃勃和實力之強,已經對他的皇位構成極大威脅。

在巨大的危機面前,年僅十幾歲的康熙卻迸發出驚人的勇氣和才幹。經過一番精心籌備,他在康熙八年五月的一次禦前會議上,以雷霆之勢一舉擒住鳌拜,徹底剪除了這個心腹大患。鳌拜的一切爵位和官職都被剝奪,定成“背負先帝重托、任意橫行、欺君擅權”的大罪,被圈禁至死。

令人奇怪的是,康熙一手經辦的鳌拜謀逆鐵案,卻被四兒子雍正給推翻了。

雍正元年,雍正登基的第一年就給鳌拜高調平反,“賜鳌拜祭葬,複一等公,世襲罔替”,給鳌拜恢複名譽、官爵。

雍正為什麼要違背父親的意願,給鳌拜平反?因為清朝入關之後的10個皇帝,都欠鳌拜一個大人情。

雍正為何要給鳌拜平反?因為清朝10個皇帝都欠鳌拜一個大人情

早在清朝入關之前的1643年,清朝内部發生過一起激烈的皇位争奪戰。清太宗皇太極病死,死前未能指定繼位人。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衮,與皇太極長子豪格之間,為了争奪皇位繼承權,幾乎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

清朝皇權傳承于此時來到轉折點,要麼是皇太極這一支脈後裔繼位,要麼是多爾衮這一支脈後裔繼位。

關鍵時刻,鳌拜堅決站在皇太極後裔一方,反對多爾衮繼位,力争讓皇太極的子嗣繼位。

沖突最激烈時刻,鳌拜不顧個人生死,“佩劍上殿”,擺出一副拼命的架勢,在滿朝文武面前宣稱:“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

鳌拜用他的強硬姿态成功遏制了多爾衮的野心。多爾衮被迫讓步,皇位這才得以傳到了皇太極幼子順治手裡。如果不是鳌拜誓死力争,皇位很可能就此轉移到多爾衮支脈。

換而言之,如果沒有鳌拜,清朝入關後的10個皇帝,從順治到宣統,作為皇太極的支脈後裔,會永遠與皇帝寶座失之交臂。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10個皇帝都欠鳌拜一個天大的人情。雍正給鳌拜平反,也就毫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