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鴉片戰争有多難打?2.27萬清軍換523英軍,失敗的背後悲壯又荒誕

什麼樣的裝備才能對清軍“降維打擊”

在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争中,英國軍隊給了清軍赤裸裸的“降維打擊”。

英國使用火器,清軍使用冷兵器,兩方交戰,竟然打出了1:43的戰績,這場戰役慘不忍睹,清軍輸得難看至極。

根據記載統計:英國傷亡人數僅523,清軍卻足足傷亡2.279萬人!

鴉片戰争有多難打?2.27萬清軍換523英軍,失敗的背後悲壯又荒誕

看到這個資料,很多人都會認為,清朝原本就閉關鎖國,肯定是沒法與裝備先進的英軍對比的。

但是這其中别忘了一點,抛開武器裝備不說,清朝的兵力可是十分雄厚的,那麼兩國之間的實力,到底懸殊在什麼地方呢?

在這裡讓很多人訝異的是,清朝閉關鎖國是事實,但是這并不代表軍事實力就比西方國家落後。

我們隻需要看看這場戰争兩方軍隊各自的人數,就能明白所謂的“降維打擊”有些偏頗。

鴉片戰争有多難打?2.27萬清軍換523英軍,失敗的背後悲壯又荒誕

當時清朝人口總數達到4億,清朝派出的軍隊90萬人有餘,而英軍卻隻有2萬人。

面對這樣巨大的軍隊差異,鴉片戰争一直以來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議,大部分人都認為,是清政府的懦弱無能才導緻中國遭受這巨大的恥辱與傷痛。

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

1840年6月份,英國海軍少将義律作為最高指揮官,帶了2萬兵力、47艘戰艦浩浩蕩蕩來到了中國。

這場侵略戰役清軍慘勝,不僅割地賠款,更是犧牲巨大,造成了我國近代史屈辱的開端。那麼當時的英國到底強到什麼地步,才能有了這壓倒性的勝利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英軍的優勢。

鴉片戰争有多難打?2.27萬清軍換523英軍,失敗的背後悲壯又荒誕

英軍首先派出了4千的兵力進攻清軍,他們進入清朝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封鎖了珠江口,在後來西方陸陸續續派出兵力後,英軍總兵力達到2萬。

英軍沒有首先對朝廷猛攻,而是先遊走在沿海地區,我國的海岸線漫長,清軍根本不确定敵人會在哪處登岸。

是以這就導緻了一個問題:隻有英軍開始行動的時候,朝廷才能得到确切的消息,但是等到朝廷集結好兵力抵達目的地的時候,英軍早已發起戰鬥了。

清軍完完全全處在了被動的地位。

除了他們有絕對的主動權之外,他們的裝備才是對清軍真正的“降維打擊”。

鴉片戰争有多難打?2.27萬清軍換523英軍,失敗的背後悲壯又荒誕

英軍帶來了當時最先進的滑膛槍,這種滑膛槍無論是戰鬥力還是速度上,都不是清軍的鳥槍能比的。除了滑膛槍以外,英國人還帶來了殺傷力巨大的炸彈炮。

這種炸彈炮幾乎是“落地開花”,射程是老舊大炮的數倍,由于那時候的英國早已經曆了改革開放,是以光是鑄造水準就已經跟落後的清朝不在一個層次。

如果僅僅隻是從這些方面看,也許大多數人都認為,落後的清朝如何能是英軍的對手,失敗當然也是無可厚非。

然而,由于我們先入為主地認為清朝落後腐敗,是以總是覺得清軍脆弱地不堪一擊,事實上,清軍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落後。

那麼說完了英軍的裝備情況,我們再來看看清軍的裝備,了解過後,一定會颠覆你的認知。

鴉片戰争有多難打?2.27萬清軍換523英軍,失敗的背後悲壯又荒誕

清軍竟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差?

在鴉片戰争中,清朝相對來說的确落後,但是落後的并不多。

雖然英國有炸彈炮,但是清朝也有自己的前膛炮,雖說隻是老式的炮彈,但是勝在數量上。

英國千裡迢迢跑到中國,攜帶的炮彈數量有限,清軍在本土,可以使用的火炮數量遠勝過英軍。

清朝使用的火炮都是靠自己冶煉的鋼鐵,因為技術有限,是以肯定不如英軍的炸彈炮優良,其精确度也是差了一些。

但盡管這樣,清軍火炮的數量優勢不容小觑,至少不至于被英軍壓倒性地打擊。

鴉片戰争有多難打?2.27萬清軍換523英軍,失敗的背後悲壯又荒誕

其次,就是雙方裝備的槍支對比。

當時英國最先進的主流槍支是前裝燧發火槍,這種槍最大的射程大約是250米左右,最大的殺傷距離也才70米遠。

這種槍的發射步驟十分頻繁,并不是我們現代見的,隻要上膛、扣動扳機就能完成射擊。

根據英軍的訓練手冊記載,最優秀的士兵,在沒有任何外力幹擾的情況下,最快也就每分鐘射擊3發子彈。

相較于英國的槍支來說,清朝的火器裝備也略差。

鴉片戰争有多難打?2.27萬清軍換523英軍,失敗的背後悲壯又荒誕

清朝雖說還是以冷兵器為主,但是并不是沒有槍支彈藥,當時清軍火器裝備率也是達到一半了,他們使用的一般就是鳥铳或擡槍,鳥铳的射擊距離大概在100~150米,與英國的槍支相比,也沒有那麼大的差别。

另外,清朝還有一種笨重的擡槍,這種擡槍的射擊距離就遠了,如果角度找得好,最多能打出300米的射程。

不過擡槍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行動緩慢,射程慢,雖然兩種槍支都有缺點,但是我們還是那句話:“品質不夠數量湊”,總之不管怎麼說,清朝都不應該有慘敗的結局。

另外,還有一個看似“拉胯”沒用,實則實力不容小觑的一點,那就是清朝的弓弩優勢。

鴉片戰争有多難打?2.27萬清軍換523英軍,失敗的背後悲壯又荒誕

自古以來,弓弩都在我國曆史上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我國古代弓弩的種類繁多,在曆史的程序中,甚至演變出了機械裝置蓄力的弓弩。

在漢朝時期,弓弩的射程就能達到100米左右了,宋朝時期的床弩射程更是能達到300米,在古書還有記載過更誇張的距離,有一種三弓床弩的射程能達到1500步。

我們姑且保守來算一步1米的距離,1500步至少就是1500米遠了。

當然了,這個記載有些誇張了,假如清朝時期使用的是普通的弓弩,平均射擊距離在150米左右,城牆之上靠數量堆積,依靠弓弩每分鐘能達到3~4次的射擊速度,也必定能給英軍造成一定的殺傷力。

總之左看右看,兵力是英軍幾十倍的清軍,怎麼都沒道理敗得如此狼狽,那麼問題出在哪兒呢?

鴉片戰争有多難打?2.27萬清軍換523英軍,失敗的背後悲壯又荒誕

一個蠢笨的戰術讓西方稱霸世界200年

首先,清軍與英軍的戰術對比,高下立見。

在這場戰争中,英軍用的是非常著名的“排隊槍斃”戰術。

這種戰術非常出名,它出名的地方除了幫助歐洲稱霸世界200年之外,還出了名的“蠢笨”,戰術技巧就是士兵們分别成排戰列,然後層層射擊。

這種方式雖然看似古闆呆滞,但是卻能夠讓火力密集,并且發揮最大的效果。

就是這種看似老舊的戰術,卻打得清軍不堪一擊,英軍首先集中火力進攻清軍最前方的排槍陣,一舉擊潰以後,清軍就會改變戰術。

鴉片戰争有多難打?2.27萬清軍換523英軍,失敗的背後悲壯又荒誕

清軍會派出騎兵從兩側進攻,這時候,英軍就立馬改變陣型,這是他們根據清軍的特點,在“排隊槍斃”戰術中加入的各種線性戰術。

這種戰術上的打擊還是其次的,要說清軍失敗的緻命因素,那就是他們薄弱的戰鬥力了。

清末時期,朝廷腐敗,百姓更是困苦、民不聊生,在這種環境之下,朝廷能強大到哪裡去呢?

清朝的水師雖然聽起來很威風,但是實際的戰鬥力根本沒眼看,别說帶着洋槍大炮來的英國軍隊,就連沿海地區的海盜都打不過。

甚至在兩方交戰的過程中,清朝軍隊竟然還異想天開,想出用火燒毀英軍船隻的辦法,結果可想而知,被英軍打得節節敗退。

當時清政府能夠集結起這些兵力已經是用盡全力了,這些士兵原本就帶着恐懼的心理與英國人對戰,一次處于下風,就恨不得立刻丢盔棄甲地逃跑。

鴉片戰争有多難打?2.27萬清軍換523英軍,失敗的背後悲壯又荒誕

另外,在當時的清軍隊伍中,還有一個我們忽略的狀況:

那時很多百姓都吃不上飯,是以為了活命,很多人都被迫跑去大沽炮台當兵,這些天天忍饑挨餓的百姓哪裡受過什麼專業的訓練,大家的想法都是一緻的,那就是好歹在這裡混一混,能有口飯吃。

很多人剛剛跑去當兵,敵人就已經攻進來了,他們又不得不趕鴨子上架地去跟敵人對抗,一群烏合之衆對峙裝備精良的英軍,自然是一擊即潰。

當時的清朝号稱是90萬兵力,但是這90萬兵力肯定不是全部都上戰場的,90萬裡面還要刨去獄卒、庫兵、守城門和保護皇上的重兵、混日子的纨绔子弟,還有全國各地無法快速調遣的兵力。

鴉片戰争有多難打?2.27萬清軍換523英軍,失敗的背後悲壯又荒誕

如果算下來的話,可能投入鴉片戰争中的兵力也就10萬,當然了,平心而論10萬對戰2萬也不少了,但是奈何清軍确實失敗了。

此外,當時的清朝已經腐敗,國庫空虛,朝廷也拿不出足夠的财力去支撐一場戰争了,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清政府的确耗不起。

是以清軍幾乎一觸即潰,在萬般無奈之下,清政府隻能被迫議和,割地賠款以求自保。

時至今日,這場震驚中外的鴉片戰争依舊是國人的痛楚,盡管道光皇帝答應簽署條約确實讓人诟病,但是人們在痛恨清政府無能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想林則徐等人這樣的民族英雄。

鴉片戰争有多難打?2.27萬清軍換523英軍,失敗的背後悲壯又荒誕

其實就目前的形式而言,大清簽署《南京條約》的确已經是窮途末路之舉,曆史已是過去,如今我們要做的就是銘記曆史,知恥而後勇,這樣我們的民族才能振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