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王朝》中康熙跪拜朱元璋墓,除了表功外還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導讀:康熙不吹不黑的說确實是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在《康熙王朝》中給平台前線的姚啟聖、施琅和李光地三人下旨要求在8月30日收複台澎金廈。他要在那一天祭拜明孝陵,選擇在收複台灣當天祭拜洪武萬歲朱元璋絕對不像劇中僅僅向明太祖吹牛表功那麼簡單。個人了解有四層意思,接下來我們一一詳述。PS:純屬給人一家之言,如果不喜歡歡迎交流評論。

《康熙王朝》中康熙跪拜朱元璋墓,除了表功外還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首先我們需要說的是在清朝祭拜明皇陵有一定的傳統,不少清代帝王都祭拜過明朝皇陵。康熙更是祭拜過多次,并有感對洪武萬歲朱元璋的欽佩親自寫下“治隆唐宋”并立碑在明孝陵。現在還能看到這塊碑亭。

《清聖祖實錄》中記載康熙第三次南巡講的話:“明朝洪武乃創業之祖,朕兩次南巡俱舉祀典,親往奠酒,今朕臨幸,當再親祭”

《康熙王朝》中康熙跪拜朱元璋墓,除了表功外還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康熙王朝》中康熙祭拜明孝陵的背景

在康熙平定三藩後大清并不太平:西有日益強盛的蒙古準噶爾部,大汗葛爾丹剛剛以武力威脅迫使康熙的藍齊兒格格和親;東南有控制台澎金廈的大明延平郡王鄭經頻繁襲擾大清東南沿海。

《康熙王朝》中康熙跪拜朱元璋墓,除了表功外還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雖然此時大清已經确定了要平定台灣,但是在剿還是撫反複溝通後決定武力攻台。但是此時在福建平台前線的以普賴為首的滿洲八旗士兵和20萬綠營兵發生了嚴重的滿漢對峙。普賴的手下搶奪百姓物資後居然還揚言要姚啟聖制裁對抗八旗兵丁的将士還要漢軍将士賠償白銀30萬兩,一怒之下姚啟聖上奏康熙要求滿八旗完全撤出福建。平定台灣的軍隊由漢人綠營兵一力承擔。

《康熙王朝》中康熙跪拜朱元璋墓,除了表功外還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當奏折到康熙手裡的時候,康熙已經決定同意姚啟聖的奏折内容和平台方略。也就是說同意由綠營将士獨自完成平台過程。此時距離大清入關已經數十年,經過平定三藩後居然滿漢沖突還尖銳的到這個程度讓康熙很是惱火。這也是促使他去擊敗明孝陵的原因之一。

《康熙王朝》中康熙祭拜明孝陵

康熙在這個時候來祭拜明孝陵是南巡的内容之一,除此之外還有檢視漕運、河工和各地政績民情。太子胤礽和所有十六歲以上的阿哥随駕,抵達南京後就近督促平台之戰。

《康熙王朝》中康熙跪拜朱元璋墓,除了表功外還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如果單純從中把祭拜明孝陵拿出來究其原因有以下四點:

第一、清朝皇帝有祭拜明皇陵的習慣和傳統,這個對他們來說意味着大清的江山是傳承自大明王朝。注意這個重點是繼承,不是推翻。因為大清認為他們是擊敗明朝的反叛李自成後進入中原立國的,這是為大明王朝報仇。就是為了證明清朝統治的合法性。

況且康熙确實非常欽佩明太祖,他曾經明言“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是以他都南巡到南京了去祭拜明孝陵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康熙王朝》中康熙跪拜朱元璋墓,除了表功外還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第二、就是康熙希望通過祭拜明皇陵顯示滿漢一家,緩和自從開國以來依然尖銳的滿漢沖突。在平台前線當姚啟聖提出撤出所有的八旗兵丁的時候,滿人所有大臣包括重臣索額圖都不同意撤兵。明珠雖然贊成,但是也是有限度的贊成還是要陳兵福建邊境随時防備姚啟聖造反。

《康熙王朝》中康熙跪拜朱元璋墓,除了表功外還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第三、康熙希望通過祭拜明孝陵收複江南漢人、士子以及讀書人的人心,目的還是穩定大清王朝的統治基礎。祭拜的時候允許忠誠于大明的臣子和讀書人共同祭拜。

《康熙王朝》中康熙跪拜朱元璋墓,除了表功外還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首先江南是洪武萬歲朱元璋的起家之地,朱元璋就是通過在江南征戰統一江南後在南京建都建立大明後北伐推翻元朝的。是以說即使三百年過去了,江南尤其是南京地區忠誠于大明的讀書人和老百姓還是有很多基礎的。是以此次康熙此次祭拜明孝陵還有很強的作秀成分。曆史上記載康熙二十三年祭明孝陵,三跪九叩禮至二門外,又于寶城前三奠酒,當時南京的父老百姓深受感動。

《清聖祖實錄》記載:上由甬道旁行,谕扈從諸臣皆于門外下馬。上行三跪九叩頭禮,詣寶城前行三獻禮。

第四、這點也很重要,就是緩和江南百姓對滿清的仇恨緩和民族沖突。在清朝南下的過程中制造了很多慘案比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是以康熙到江南祭拜明孝陵就是想讓江南百姓看到以康熙為代表的滿清高層的側面的表現,消散心中的憤怒。如果能在順勢接收一些江南的讀書人才就更合适了。

至于康熙在得到平台勝利的消息後,打算跟明太祖說什麼大清好于大明的表功行為隻不過是獲得平定台灣後的炫耀之語。并不是他祭拜皇陵的主要目的。

《康熙王朝》中康熙跪拜朱元璋墓,除了表功外還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我是曆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