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1年杜月笙的女兒回國,長歎:隻有我一個人回家,他們都走了

“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民國時期,是社會最為動亂的年代,軍閥互相争搶地盤,革命者呼喊尋求改革與自由,勞工學生罷工罷課想要尋求社會一絲絲改變,黑幫大佬忙着思慮政局謹慎戰隊,以求斂财自保。在這個紛亂的年代,無數風雲人物應運而生。

幼年貧苦他寄人籬下,十幾歲就隻身闖蕩上海,苦累都嘗過,長工短工都做過,以最快的速度取得當時黑幫大佬黃金榮的信任,三十多歲憑借努力叱咤上海,成為上海灘的傳奇人物,他就是杜月笙。

黨政變革并沒有讓杜月笙笑到最後,建國前夕,杜月笙攜家眷逃離上海,到香港尋求一襲落腳之地。也正是這次離開,杜月笙以及家人再未回到故土。

2001年杜月笙的女兒回國,長歎:隻有我一個人回家,他們都走了

一、倉皇逃離

年幼時雙親去世,杜月笙在十裡洋場混迹生活,依靠黃金榮建立起自己的關系網絡,打通了軍政與工商界錯綜複雜的關系。戰火硝煙四起,杜月笙選擇與蔣介石站在統一戰線,幫助國民黨殘殺許多革命戰士,雙手沾滿了共産黨員的鮮血。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曾經親自邀請杜月笙随他一同前往台灣,可是自己知道蔣介石那麼多事,與他一同去往台灣豈不是和軟禁一樣,賠上整個身家性命。杜月笙沒有同意蔣介石的邀請,帶着一家老小前往香港。

到達香港後,杜月笙找了一處偏僻狹小的住處,不同于當年的意氣風發,如今杜月笙更害怕那麼多仇家找上門來尋仇,于是杜月笙整日郁郁寡歡提心吊膽,吃不下睡不着,甚至會從噩夢中驚醒。

2001年杜月笙的女兒回國,長歎:隻有我一個人回家,他們都走了

大概過了兩年這樣擔驚受怕的日子,上了年紀的杜月笙病倒了,僅僅兩年,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黑幫大佬中風偏癱卧床不起。

或許是這樣日日擔驚受怕的生活耗盡了杜月笙的心血,未來毫無意義,杜月笙決定不再治療。

一日,身體愈發虛弱的杜月笙昏了過去,醒來後,大概是覺得自己大限将至,杜月笙将所有的姨太太和子女都召集到床前,交代好身後事宜,将家中剩餘财産做好分割,内心輕松了許多的杜月笙撒手人寰。

2001年杜月笙的女兒回國,長歎:隻有我一個人回家,他們都走了

杜月笙有五位太太,八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最疼愛的女兒要數四姨太姚玉蘭所生的長女杜美如。

從上海逃往到香港時,杜月笙隻帶了三十萬美金,向來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這三十萬美金很快就被揮霍得差不多了,在杜月笙去世後,每位姨太太和兒女們隻得到一少部分遺産。杜月笙臨終前最放心不下的,也是這個最疼愛的小女兒。

在父親離開前夕,杜美如今後的生活,他深知在财物方面自己沒給女兒留下什麼,瘦弱的女兒如何能稱得起她與母親的日常生活。可是,杜月笙大限已至,再說什麼也無力回天,隻是望着最疼愛的女兒不斷流淚,不停對女兒說着對不起。

2001年杜月笙的女兒回國,長歎:隻有我一個人回家,他們都走了

二、獨立生活

杜美如出生時,杜月笙已經四十多歲了,老來得女,這個孩子對他來說太珍貴了,杜美如得到了父親所有的偏寵與疼愛。杜月笙十分注重對兒女的教育培養,杜美如從小就被安排學習琴棋書畫,精通各方面禮儀,過着上流社會的精緻生活。

十九歲時,杜美如成功考取上海聖約翰大學,原本她該去學校報道入學,可是父親決定離開上海太過突然,本以為前去香港隻是暫避風頭,杜美如隻好将上學的事擱置一邊,本以為風頭隻是暫時的,過一陣子再去完成學業也不遲,可誰知這次離開便是成了永遠。

由于家族人口衆多,而杜月笙留下的遺産也少之又少,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突然變得緊張拮據,各位姨太太都适應不了,無奈之下隻能悄悄變賣首飾,貼補奢靡的日常生活。即使兄弟姐妹衆多,在一家之主去世後,杜家其他人為了生活也隻能各奔東西。

2001年杜月笙的女兒回國,長歎:隻有我一個人回家,他們都走了

杜美如的母親姚玉蘭稍稍幸運些,姚玉蘭與宋美齡是閨中好友,杜月笙去世後,姚玉蘭帶着女兒杜美如前往台灣投奔宋美齡,有了宋美齡的照顧,姚玉蘭的日子與其他人比起來好過不少。

可是自己與母親不能一直依靠宋美齡過日子,杜美如深知靠别人生活是如何看人臉色,于是她想要自己找事情做,掙錢養活母親。

很快,杜美如憑借知識方面的優勢,找到了一份工作,擔任法語教員。由于當時會講外語的人少之又少,對于法語教員的需求很大,再加上有文化的女性也不多,杜美如的能力就顯得十分突出了,于是她憑借這份工作得到了豐厚的報酬。

2001年杜月笙的女兒回國,長歎:隻有我一個人回家,他們都走了

有了這份豐厚的報酬,杜美如與母親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也不必仰人鼻息依靠别人。正是在台灣生活的這段時間,杜美如找到了此生的另一半。丈夫是一名飛行員,祖籍安徽,同樣生長在大陸的兩人很快找到了共同語言,相談甚歡。

丈夫的風趣幽默和俊逸潇灑吸引着杜美如,而杜美如的知性與優雅也同樣吸引着丈夫,這對年輕人很快墜入愛河。

2001年杜月笙的女兒回國,長歎:隻有我一個人回家,他們都走了

結婚後,如同當時社會上許多女性一般,杜美如選擇放棄事業,一心一意在家服侍丈夫,誰又會想到叱咤上海灘風雲人物杜月笙的女兒如今成為一個家庭主婦,相夫教子,默默無聞。

随後,在很快的時間,丈夫被調任到約旦,杜美如也跟随丈夫一起動身前往國外。定居國外後的杜美如漸漸感受到自己對這個家庭好似毫無用處一般,事事都要靠丈夫打點。

尤其當初令杜美如引以為傲的法語翻譯技能,在國外絲毫不能發揮用處。為了家庭生計,杜美如不能總是坐在家中等待,于是思前想後,杜美如決定與丈夫共同在約旦開一家中餐館。

2001年杜月笙的女兒回國,長歎:隻有我一個人回家,他們都走了

三、回到祖國

杜美如的餐館生意并不如想象的那麼好,當時的中餐還沒有在國外流行普及,餐館的生意十分差,店裡也很冷清。杜美如的丈夫收入較高,足以養活一家人,即使餐館生意不太好,杜美如也并不着急,畢竟家中的生存來源也不是靠餐館的收入。

在一次約旦國王舉辦的宴會中,國王邀請了許多商界和政界要員,杜美如和丈夫也在這次宴會的賓客名單中,正當宴會進行到一半,一名外賓上前與國王交談,外賓講着一口法語,讓約旦國王聽得一頭霧水。國王并不會法語,無法和外賓交流,在場也沒有配備翻譯,一臉蒙圈的國王十分尴尬。

2001年杜月笙的女兒回國,長歎:隻有我一個人回家,他們都走了

杜美如款款上前,将外賓的法語翻譯成阿拉伯語講給國王,再将國王的話翻譯成法語講給外賓,充當二人的翻譯,一來二去讓國王與外賓相談甚歡。

這一次的外交十分圓滿,杜美如在宴會上大放光彩,若是沒有杜美如的幫助,或許這次宴會要變成外交事故,最後會産生怎樣的後果也無人知曉。

杜美如幫了國王大忙,國王在後來也帶領皇室貴族前往杜美如的餐廳吃飯,有了國王的帶動,許多上流社會名媛望族也追随國王的腳步光顧杜美如的中餐館,讓原本生意冷清的餐館熱鬧起來,杜美如也得到了高昂的收入。直到後來中約建交之後,杜美如的餐館無形中成為兩國友好發展的樞紐。

2001年杜月笙的女兒回國,長歎:隻有我一個人回家,他們都走了

在丈夫退休後,夫妻二人一同經營這家餐廳,回想此生,杜美如心中滿是感歎。當年匆匆離開上海,原本以為不久之後就能回到故土,可誰知在外漂泊已有半生,中國人有句古話,落葉歸根 ,無論在外漂泊多久,也要回到家鄉故土。

在約旦的餐館已經經營幾十年了,杜美如和丈夫提議将餐館傳給子女經營,可是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事業,沒有時間再打理餐館,可是思鄉心切的杜美如管不了太多,幾十年沒有踏上祖國的土地,與回國相比起來,任何事都不那麼重要了。

2001年杜月笙的女兒回國,長歎:隻有我一個人回家,他們都走了

杜美如終于如願踏上回國的旅程,杜公館見證了她少女時的夢想,也見證了杜氏家族的興亡與衰敗。杜公館曾經要被拆除,可是有人出資買下了公館,并且将公館維持當年杜美如離開時的樣貌,杜美如心中倍感欣喜。

2001年時,杜美如已經七十歲了,杜公館與以前有所不同,站在門口好似看到當年父親笑着沖她招手,也好像看到母親溫柔依偎在父親身旁,緩緩看着她。故人都已不在,唯有杜美如一人回家,昔年景象,如今隻能靠回憶填補心中的空缺了吧。

2001年杜月笙的女兒回國,長歎:隻有我一個人回家,他們都走了

結語:

屬于杜月笙的傳奇早已落幕,如今新時代下的中國比之前更加強大,沒有黑幫打架鬥毆,沒有提心吊膽颠沛流離,安居樂業已成常态,嶄新的社會風貌早已徐徐打開。所幸多年的漂泊終于結束,杜美如也重新踏上祖國的土地。

父親當初鼓勵她學法語的決定是正确的,依靠這項技能,杜美如養活了母親,為國王解決了尴尬,間接促進了中約兩國友好發展。父親留下的不僅僅是錢财,還有對杜美如的培養與教導。也許父親當年想要讓她成為獨立的女性,依靠誰都不如依靠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