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少将王扶之:北韓戰場上被兩隻蒼蠅救了一命,後終生不打蒼蠅

七十一年前,有場艱苦的戰争讓世界震驚,甚至與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不相上下,在那個天寒地凍缺衣少糧,吃不上喝不上的艱苦環境下,志願軍戰士們還要同敵人周旋搏鬥,戰死凍死餓死的戰士更是數不勝數,這就是最真實的抗美援朝戰争。

戰争進行中狡詐的美軍不斷派出偵察機巡邏,隻要發現可疑目标就會投放炸彈進行轟炸,無數的戰士被炸死或者炸傷後被掩埋緻死,開國少将王扶之就是如此。不過幸運的是他被埋在廢墟的下的時侯,有兩隻蒼蠅救了他。

開國少将王扶之:北韓戰場上被兩隻蒼蠅救了一命,後終生不打蒼蠅

一、機智勇猛繳槍

王扶之出生于一九二三年,自小家境貧苦的他十分能體會到社會最底層百姓的困苦,他五歲時,母親去世,年幼的王扶之在父親和爺爺的拉扯下逐漸長大。由于家中太過貧窮,基本的生活難以保障,無奈之下,父親隻能前往遠房親戚做工的地主家打工謀生。

父親深知文化的重要性,不想讓王扶之和自己一樣一輩子給人種地放牛,于是幾經輾轉,父親将王扶之送入學堂,學習文化知識。當時正逢革命烈火熊熊燃燒,王扶之受革命思潮影響,想要通過參軍改變窮苦百姓的生活。

一九三五年,王扶之報名參軍,當時他僅僅隻有十二歲,王扶之害怕征兵時被嫌棄年齡小,利用自己一米六的身高優勢聲稱自己的年齡已經到十七歲。不管怎樣,王扶之成功加入了紅軍,開啟了他此生的革命之路。

開國少将王扶之:北韓戰場上被兩隻蒼蠅救了一命,後終生不打蒼蠅

由于紅軍當時條件艱苦,缺少槍支和子彈,許多戰士們都分不到武器,隻能拿着斧子砍刀在戰場上憑自己的能力繳獲武器。紅軍在與東北軍交火過程中,計劃從各方向包圍東北軍,多股部隊同時進攻,将敵人沖散各個擊破。

王扶之的隊伍負責圍剿一片高地,敵人瞧着底下的兵娃娃個頭不大,是以沒有把王扶之等人放在眼裡。可誰知這些孩子們一點也不怕,他們正面留幾人牽制火力,其餘人從側面包抄,王扶之沖在最前面拿着梭镖抵着敵人脖子繳獲此生第一把槍,此戰足見他的勇猛。

二、奔赴北韓戰場

十二歲參軍,王扶之從最初的普通士兵一步步成長為軍區司令員,他實作了自己當初立下的誓言,為貧苦百姓改變暗無天日的生活,讓人民不再受到壓迫,他确實做到了。本以為新中國建立後,國家可以迎來安甯祥和,可是帝國主義國家的陰謀打破了甯靜。

開國少将王扶之:北韓戰場上被兩隻蒼蠅救了一命,後終生不打蒼蠅

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聯軍認為新中國剛剛建立,國内局勢還不穩定,或許有些問題還未得到解決,就想要趁火打劫。不過直接攻打中國似乎不太妥當,于是美方等帝國主義決定先從離中國最近的北韓入手。

此時北韓還沒有獨立,殖民統治使其四分五裂,帝國主義輕松攻占北韓,步步緊逼我國邊境。形勢已經刻不容緩,子彈随時都會打來,中國志願軍決定再次扛起鋼槍,奔赴北韓抗擊美國,還國家一個安甯。戰場瞬息萬變,王扶之在這一次參戰中,差點犧牲。

三、兩隻蒼蠅救命

在北韓戰争中美軍不斷派出偵察機巡查情況,一旦發現可疑目标就會進行大規模轟炸,在一次躲避轟炸中,王扶之不幸被埋在廢墟下。前一秒大家還在平靜交談戰況,後一秒已經被黑暗籠罩,兩名戰士被炸彈氣流奪去生命,王扶之與另外兩位戰士也被滾落的石塊砸傷暈了過去。

開國少将王扶之:北韓戰場上被兩隻蒼蠅救了一命,後終生不打蒼蠅

等王扶之和戰士再次醒來,眼前已經漆黑一片,他們被掩埋在廢墟底下,外面的聲音聽不到,不知情況如何,石塊壓着身體動彈不得隻能等待戰友救援。王扶之嘗試輕輕将被壓的身體移出,由于受傷沒有力氣,大概過了兩三小時才将自己從石塊下解救。

為了讓救援的戰士們可以快速找到被困位置,王扶之嘗試敲擊發出聲音,可是被掩埋太深,根本無濟于事,王扶之等人隻能儲存體力靜靜等待救援。地上的戰友們挖了很久很久都沒有見到王扶之的身影。

開國少将王扶之:北韓戰場上被兩隻蒼蠅救了一命,後終生不打蒼蠅

三十小時過去了,依然沒有結果,所有人都不希望王扶之出事,于是在反複确定王扶之被埋的位置後,救援的戰士們再次扒開廢墟。挖了沒多久,有戰士發現地下飛出兩隻蒼蠅,負責挖掘的戰士大喊有救,看到了蒼蠅飛出,底下必定有空氣,于是衆人對着此處奮力挖掘,終于找到了被掩埋的王扶之和戰友。

被困38小時成功獲救,王扶之卻并沒有大礙,隻有是皮外傷,經過調養很快就恢複了。他想要找第一個發現蒼蠅的工兵連長,卻沒人出來承認,王扶之無法感謝救命恩人,成為此生遺憾,于是在後來王扶之宣布再也不打蒼蠅。

開國少将王扶之:北韓戰場上被兩隻蒼蠅救了一命,後終生不打蒼蠅

結語:

萬事萬物都有其存在的用處,雖然蒼蠅不是益蟲,但是它卻間接救了王扶之的性命。機緣巧合之下,這個小生命的指引讓王扶之再獲新生,為志願軍減少了損失,避免國家再次失去一員大将,實在是萬幸。

戰争必然殘酷,當年的艱險後人無法體會,如今通讀史書依然能感覺到當初的驚心動魄。是以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當熱愛和平,在愛國的同時勿忘國恥,時刻銘記曆史,這樣才不負革命前輩當初拼進全力的付出與犧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