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年前大熱的RPO,未來還有前景嗎?

五年前大熱的RPO,未來還有前景嗎?

大約五年前,安迪-裡德系的教練們将RPO(傳跑選項進攻)從大學普及到職業,馬霍姆斯無縫銜接進入職業體系、尼克-福爾斯和特魯比斯基都享受了超出預期的成績。雖然這種配合并沒有什麼問題,除了裁判要盯着進攻前線,判斷他們是否有掩護超過一碼的犯規以外。問題在于,我們對解釋每種RPO不同之處的了解存在很大差異,以及在何時何地使用RPO。

首先,觀衆和分析師從RPO中的傳球進攻能獲得某種審美滿足感,這使得我們很容易認為RPO的正常操作類似于某種假跑真傳或是快速傳球。當然,以這種方式了解RPO有好處,從海豚進攻就能清楚看出這一點。海豚在RPO的傳球使用量領先全聯盟,他們的RPO傳球領先第二名18檔傳球嘗試、200+碼。根據全方位的資料統計,海豚的RPO效率同樣也是聯盟最佳。圖阿-塔奧維洛阿已經成為了聯盟最好的RPO四分衛,可很難說這是褒還是貶。

解答謎題的最好方法就是檢視海豚在RPO傳球中的平均傳球縱深。本賽季至少使用25檔RPO傳球的13支球隊中,海豚的傳球縱深5.4碼領跑全聯盟,比第二高的比爾幾乎要多出一碼。slant路線(29%)、fade路線(20%)和flat路線(18%)合計要占到海豚所有RPO路線裡的三分之二,但僅占其他31支球隊RPO路線的36%。

五年前大熱的RPO,未來還有前景嗎?

從功能和理念上講,海豚使用RPO傳球的方式與其他球隊有所不同——本質上是掩蓋他們路面進攻羸弱的事實。本季前13周,海豚的沖球均碼3.3碼聯盟倒數第二。考慮到RPO這類快速傳球對于進攻前線的要求沒有直接後撤步那麼高,海豚利用這招更好地保護四分衛避免施壓。

五年前大熱的RPO,未來還有前景嗎?

除了傳球,RPO的另一個次元是沖球。從視覺上看,RPO中的交遞球給跑衛,似乎是對于對方防守組的一種退讓。然而,對于許多球隊來說,由于四分衛閱讀了對方線衛的動态,是以一旦線衛協助防傳,那麼四分衛就會交遞球給跑衛,攻擊對手的薄弱區域,或者說是讓無人掩護的防守者遠離攻擊點。RPO沖球使用率前五的球隊——紅雀、酋長、無名、包裝工和老鷹——在使用這類沖球時,沖球均碼均超過了4碼,其中四支球隊在遇到擒抱接觸前的碼數超過總碼數的三分之一。

五年前大熱的RPO,未來還有前景嗎?

盡管這五支球隊在跑衛和進攻前線的能力各不相同,但在進攻設計的相似性同樣可以用RPO傳球的平均縱深來解析。這五支球隊的平均縱深都不到三碼(其中兩隊的均碼都不到一碼),而且隻有酋長在這五隊中中嘗試了50次以上的RPO傳球。

五年前大熱的RPO,未來還有前景嗎?

外接手屏風短傳(通常是泡沫屏風)占這五支球隊路線的38%,這表明這些球隊正在使用RPO作為路面進攻的延伸。進攻前線做垂直掩護到第二層,讓對手以為進攻組要走路面,而且他們也沒有外接手跑slant路線挑戰更深的視窗,最終變成一次外接手屏風。

五年前大熱的RPO,未來還有前景嗎?

雖然RPO無論是收球傳球,還是交遞球給跑衛,我們能看出這類進攻的欺騙性和多樣性讓衆多球隊能玩出花來,可職業賽場防守者天賦和個人能力太過驚人,時常能用個人能力彌補RPO中的判斷失誤,這使得RPO很難作為一支球隊的“主菜”,隻能作為“配菜”使用。出于這個原因,遺憾的是,RPO在未來五年内不會有太多的進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