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社交,抗拒集體生活,黑龍江某高校男生在宿舍走廊打地鋪近4年

作者:誠言呈語

文|誠言呈語

不誇張地說,大學生活裡的美好記憶,至少有一半都來自于宿舍。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沙雕”室友們,會在這四年裡鬧出多少驚世駭俗的段子來。

應該說在這個不是“爸爸”就是“寶寶”的小圈子裡,承載着大夥學生時代最後的單純和歡樂。

而很多畢業生最留戀的大學回憶,也正是當年那開不完的卧談會,聊不完的室友情。

不社交,抗拒集體生活,黑龍江某高校男生在宿舍走廊打地鋪近4年

在這種氣氛的熏陶下,就算是入學前再内向、再腼腆的同學,也遲早會被整出“社交牛X症”來。

不過,和諧的宿舍氛圍千篇一律,割裂的室友關系也各有不同。

在黑龍江科技大學的宿舍樓裡,就有一位“特殊”的同學,正在“四年如一日”地抗拒着集體生活。

不社交,抗拒集體生活,黑龍江某高校男生在宿舍走廊打地鋪近4年

據黑科大的一位同學介紹,他們的宿舍樓裡,有位哥從入學後就很抗拒集體生活。

他從不住宿舍,而是在走廊裡打地鋪,不僅不與“理論上的室友”打交道,還和其他同學沒有任何交集。

從照片上來看,這位哥的“住宿條件”屬實不太好,走廊裡本身燈光就比較昏暗,而且還被挂曬的衣服給遮住了不少。

而他的生活用品,也隻有一雙拖鞋、一個枕頭、一套被褥和幾件衣服、幾本書。

窗台是“書櫃”,窗沿是書桌。

這感覺怎麼說呢,就好像是這走廊裡既“空曠”得沒有人,又“擁擠”得隻有你自己。

不社交,抗拒集體生活,黑龍江某高校男生在宿舍走廊打地鋪近4年

說實話,這樣的生活,看上去真的是标準意義上的“日子沒法過了”。

因為在這種條件下,看書隻有兩種姿勢:站在窗台前,或者坐在地鋪上。

要是四年裡都用這兩種姿勢學習的話,甭說人了,蛇都能給整出來頸椎病。

而且,這個季節的哈爾濱,那溫度是可以“用心靈去感受”的低。

動辄零下20度的氣溫,讓宿舍樓裡的老式暖氣片,看上去都有點杯水車薪的意思。

不社交,抗拒集體生活,黑龍江某高校男生在宿舍走廊打地鋪近4年

我查了查黑龍江科技大學的住宿條件,應該說雖然樓是老了點,但該有的全都有。

是以這位男生不住宿舍,不會是硬體上的問題,而是人的原因。

到底是什麼讓他如此抗拒集體生活?

不社交,抗拒集體生活,黑龍江某高校男生在宿舍走廊打地鋪近4年

從了解到的資訊來看,這位男生的性格十分内向。

這不奇怪,畢竟不内向的人,也不會如此抗拒社交。

但是從他的“随手日記”上可以發現,他雖然不善于社交,但并不缺失應有的情感。

比如說,他會給長輩打電話,還會跟為數不多的朋友聊生活。

不社交,抗拒集體生活,黑龍江某高校男生在宿舍走廊打地鋪近4年

這一方面說明他并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反而是個溫暖的人;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并不是不具備社交的能力,而是克服不了心理上的障礙。

而且更值得欣慰的是,他在和朋友的溝通中,也敢于正視自己在社交上的軟肋,并且記錄着,等待着改進。

是以總的看下來,這位男生的問題隻能算是過度内向,而不能算是“自閉”。

那麼既然隻是心理上的障礙,那就一定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社交,抗拒集體生活,黑龍江某高校男生在宿舍走廊打地鋪近4年

初入大學校門的時候,可能很多同學都會感到不适應,畢竟不少人都沒經曆過住校,更鮮有長期集體生活的經曆。

但是注意,這裡說的“不适”,是“不适應”的那種不适,而不是“不适合”的不适。

因為年輕人在一起,就不存在什麼嚴格意義上的不适合。

比如說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吧,有的人習慣到點就睡,有的人則是“夜來瘋”。

但宿舍不是兩個人的生活空間,而是至少四個人的區域,那麼這種區域雖然是私人的,但同時也有公共的屬性。

是以大夥最終的生活習慣,會在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前提下,逐漸趨于統一。

生活習慣上如此,别的方面也如此,而且在這個磨合的過程中,大夥還有着共同的目标可以一起追求。

當然了,這個目标可以是上學,也可能是上分,但無論如何,它都會不斷地增進室友之間的感情,而不是讓大夥更加疏遠。

既然如此,又何必要恐懼社交,抗拒室友呢。

不社交,抗拒集體生活,黑龍江某高校男生在宿舍走廊打地鋪近4年

可能是由于我當年的大學室友關系過于融洽,是以多年來,一直對大學宿舍裡出現長期沖突的現象感到匪夷所思。

當然了,如果實在是點兒背的話,也确實會遇到個别“不當人”的室友。

但在遇到問題時,正确的辦法永遠是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

或許你會說,自己确實在社交能力上較為欠缺,但是别忘了,能成為一名大學生,就意味着聯考這道坎已經阻擋不了你了。

既然這麼高的門檻都阻擋不了你,那麼區區一個社交,就能難倒你嗎?

不會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