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寫:“我在大陸找到夢想的舞台”——台胞在海峽論壇上分享動人故事

作者:春河月亮

新華社廈門12月11日電 題:“我在大陸找到夢想的舞台”——台胞在海峽論壇上分享動人故事

新華社記者許雪毅、鄧倩倩

一位台灣“90後”,與大陸同學在“東北台灣話”的創業氛圍中,一起登上“精英榜”;一位台灣學子,因為學習馬克思主義來到大陸,發現原來台灣青年就有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一位台灣苗栗青年,在大陸實作人生的兩次“彎道超車”……

11日,在第十三屆海峽論壇大會上,3位台灣同胞登台分享自己在大陸求學、創業、就業的動人故事。他們說:“大陸無限機遇+台青拼搏勇氣=夢想就會實作。”

(小标題)“新北京人”徐韬:“在這裡,夢想真的能實作”

1993年出生于台灣台北的徐韬,與東北同學合夥創業,2020年登上“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他認為,這是“兩岸齊心、其利斷金”的最好展現。

大學期間,徐韬在台北創業3次都不溫不火。當他糾結于畢業後留在台灣還是去美國時,同桌的大陸交換生鮑冠羽暢談大陸共享單車和外賣小哥,給了他第三個選項。

兩人在北京中關村合夥創業。來自海峽兩岸天南與海北的搭檔,思維方式不同,幾乎天天吵架,卻又好得像親兄弟。鮑冠羽是哈爾濱人,徐韬笑稱公司的官方語言是“東北台灣話”。

他們的公司叫“小包智工”,這是一個網約工作平台,通過網際網路幫助普通人找工作。創業過程一度面臨不被投資人看好、抓不準業務方向、公司資金鍊斷裂、甚至10個月發不出工資等“慘況”。但徐韬不甘心放棄。他認為,網際網路平台的創業,以台灣的市場體量,幾乎沒可能做成。

在最艱難的日子裡,徐韬每天在北京各大商圈挨家挨戶拜訪調研,公司核心團隊白天兼職送快遞,晚上一起研究産品。2019年底,公司成功獲得天使投資。

新冠疫情期間,徐韬第一時間接種了大陸新冠疫苗,公司也從大陸經濟複蘇政策中獲得助力。一年來,“小包智工”幫助北京5000多家企業複工複産,幫助3萬多名待業人員找到就業崗位。如今,公司業務以每月30%的速度增長,近日又獲得新一輪戰略投資。

“不跨過這灣海峽,你永遠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徐韬說,台灣青年需要的不是耍廢,不是躺平,而是有足夠大的舞台來改變命運。“在這裡,夢想真的能實作。”

(小标題)“馬克思主義研究者”林哲元:“繼承台灣青年光榮傳統”

“台灣人為什麼研究馬克思主義?”每次林哲元做自我介紹時,都會被問到這個問題。

來自台灣的林哲元2012年從南京大學哲學系取得博士學位,如今是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老師。

在海峽論壇大會上,林哲元以《繼承台灣青年光榮傳統 認識祖國也認識自己》為題,分享在大陸從“台生”轉為“台師”的過程,更分享了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收獲。

林哲元說,百年來在争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艱苦鬥争過程中,一批又一批愛國進步青年挺身而出、奮起抗争,其中也有台灣青年奮鬥犧牲。

吳思漢、鐘浩東、陳映真……林哲元對台灣愛國人士的事迹如數家珍。他表示,他們的理想是兩岸完全統一和台灣人民徹底解放,他們代表了台灣青年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

林哲元說,今年暑假,大陸多所高校的數十名台師和台生到雲南昭通市魯甸縣進行深度調查。他們走訪了魯甸地震受災戶的重建小區、魯甸扶貧産業的花椒園,走進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群。“脫貧攻堅戰第一線的真實故事,觸動了台灣青年。”

這位台籍老師期待,更多在大陸求學工作和生活的台灣青年,擺脫“做客”心态,關心政治、關心社會,把更多真實客觀的大陸情況傳播回台灣。“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眼睛一樣保護兩岸的和平穩定、保護兩岸同胞共同家園,堅決反對外國勢力幹涉,堅決反對‘台獨’。”

(小标題)“福建女婿”陳柏叡:人生的兩次“彎道超車”

2002年,台灣苗栗青年陳柏叡選擇來大陸求學,沒想到一待就是近20年,再也舍不得離開。如今,他是福州市皮膚病防治院一名副主任醫師。在大陸,他實作了人生道路上兩次“彎道超車”,收獲愛情婚姻和事業發展,擁有了幸福人生。

17歲那年,陳柏叡在父親對祖國情懷的寄托下,報考港澳台聯招,成功考上北京大學。

在北大,陳柏叡發現:不管你如何努力學習,旁邊一定都會有比你更努力更優秀的同學。不過,他沒有氣餒,因為奶奶告訴他:“讀書如果讀不過女同學,那就把她娶回家。”

陳柏叡在北大情定福建“學霸”張金燕,娶妻随妻,落戶福州。

2009年,福建在大陸率先開放事業機關招收台灣畢業生。第二年夏天,陳柏叡成為福州市首位事業機關聘用的具有研究所學生學曆的台胞,跟大陸職工享受獎金、待遇、升遷等同等待遇。

在大陸,陳柏叡的事業越做越好:他考取上海同濟大學博士班并順利畢業,牽頭在醫院成立了“皮膚影像采集室”,代表中國科學家去意大利參加世界級皮膚病學會議。

他慶幸在最好的時代抓住機遇,成為祖國大陸成千上萬個建設者中的一員,見證這片土地的日新月異和無限可能。“我給兩個孩子都辦了大陸身份證,因為我們支援并期盼着兩岸早日和平統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