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入世貿組織20年:福田保稅區的質變與量變_深圳新聞網

作者:深圳新聞網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第143個成員國,無論對我國對外開放程序還是世界經濟全球化曆程,均具有裡程碑意義。在深圳市福田中心區南端,毗鄰香港的深圳河畔,有一個酷似漏鬥型的拐角,那裡坐落着中國最早的,也是全國唯一一個與香港直通直連的保稅區——福田保稅區。加入世貿組織20年來,福田保稅區也共同見證并參與了我國的改革開放曆程:進出口貿易額從2001年約1100億元人民币,躍升至2020年逾3700億元,增長2.4倍,以不足萬分之八的土地面積貢獻了約八分之一的深圳市外貿進出口額,機關面積貢獻的貿易額和産出的工業總産值在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中均居首位。開疆拓土挑“重擔”1991年5月28日,國務院準許設立深圳福田保稅區,這一曆史性的舉措标志着深圳在改革開放發展程序中邁出了重要一步。1993年2月18日,福田保稅區長達7.2公裡的全封閉金屬隔離設施通過海關總署驗收并正式投入運作。至此,一個嶄新的、被賦予新時代使命的特殊監管區宣告誕生。依托毗鄰香港的地緣優勢、先行先試的體制優勢以及國家對保稅區的優惠政策,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福田保稅區迅速發展成為人們口中的“特區中的特區”“中國内地的小香港”。為全力支援保稅區發展,福田保稅區海關于1996年5月25日應運而生。2001年,伴随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福田保稅區迎來高速發展時期。同年,福田保稅區研究試行海關聯網監管和通道電子自動核放模式改革;2002年,恰逢加工貿易管理體制改革,福田保稅區海關全面取消合同備案的手工操作,率先推行企業電子聯網監管,實作海關監管質的飛躍。2003年,福田保稅區海關乘勝追擊、大膽改革,進一步優化監管模式,建構起集聯網監管、風險管理、通道自動核放系統為一體的“保稅區電子監管綜合系統”。為啃下通道自動核放系統這塊“硬骨頭”,同時確定系統研發工作不影響企業正常通關,福田保稅區海關迅速成立了攻堅小組,白天制定實施方案,晚上關閘後集中開展測試研發。經過近一年的努力,系統終于在11月28日如期順利啟用,有效緩解了監管裝置老化、人力資源緊張等“老大難”,标志着保稅區海關通道監管工作邁向新的裡程,保稅區通道人工擡杆的狀況徹底改變。“進化”後的保稅區監管系統通過對企業資料的擷取和捕捉,在真正意義上實作寓海關監管于企業生産營運之中,為企業24小時不間斷生産創造條件,極大地降低企業營運成本,提高海關監管效能。“科創”加持譜新篇2019年1月28日,福田保稅區海關正式更名為“福田海關”,開始承擔AEO認證、企業稽核查等屬地海關職責和多項檢驗檢疫業務,更新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集“口岸屬地特殊監管區域”優勢的新海關。更名後的福田海關轄區範圍進一步延伸,幹部隊伍更加壯大,創新發展任務更加艱巨。但福田海關人從來都不畏難、不知疲,聚焦屬地職責,搶抓改革機遇,為地方外向型經濟發展積極貢獻“海關力量”。近年來,伴随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國家戰略的确立,福田保稅區憑借着紮實的外向型經濟基礎、成熟的産業配套、高效的通關環境及創新聚集的良好前景,成為科創區的先導區。随着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的推進,科研企業、機構等對裝置和物資入區的需求集中顯現。2020年8月,科創區迎來“首家入駐”的科研機構——南方科技大學量子技術與工程研究院。此前,福田海關了解入駐需求後,組織精幹力量“送政策上門”,提供全流程通關支援,疫情期間“不間斷、不見面”遠端指導其辦理海關手續,保障科研用基建物資及設施裝置“當日申請、當日辦結”。2020年10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要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加入世貿組織20年來,福田海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見證了時代的變遷,經曆了改革的洗禮。如今,福田海關正在如火如荼開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截止2021年11月,南科大量子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等17家科研機構順利入駐,一批批科研項目在充滿着蓬勃朝氣的河套灘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作為“老一代”海關特殊監管區,福田保稅區正在“科創”的加持下煥發出新的光彩。海關資料顯示,2021年前10個月,福田保稅區進出口貿易額近3500億元,位列全國特殊區域第四、廣東省第一,同比增長16%,拉動深圳外貿2個百分點;在2020年度全國綜合保稅區發展績效評估結果中,福田保稅區繼續名列前茅。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作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先導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平台,福田保稅區承載着深圳外貿“穩增長”和“促科創”的雙重使命。福田海關将繼續圍繞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國内國際雙循環發展、支援科研創新産業發展等多個領域,全力促進外貿穩中提質,助力打造科技創新發展新高地。實習編輯 李依林 稽核 汪新林window.HLBath=1;window.HLBath=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