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大隋第一戰略家長孫晟,将強大的突厥一分為二

長孫晟是誰?

他是北魏的皇族貴胄,北魏上黨文宣王長孫稚曾孫、北周開府儀同三司長孫兕第三子;

他在少年時就曾受到隋文帝楊堅的賞識;

他死後多年,隋炀帝遇到危難時,對他念念不忘;

他是大唐賢後長孫皇後、三朝元老長孫無忌的父親;

他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的老丈人;

他是唐高宗李治的外公。

他是一箭雙雕的神射手;

他是隋朝右骁衛将軍、著名外交家,平突厥之功臣,将突厥汗國一分為二的大隋第一謀略家!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大隋第一戰略家長孫晟,将強大的突厥一分為二

長期以來,在軍迷們一直在争論一個問題,在戰争中軍事裝備重要還是軍事謀略重要,或者說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為此争論不休。

但在中國古代戰争中,謀略有時候所起的作用更大一些,有時候甚至是決定性作用。

正所謂:将在謀,不在勇。

長孫晟十八歲時為司衛上士。别人不知其才能,唯楊堅一見,深贊其異才,攜其手并對人說:“長孫郎武藝逸群,适與其言,又多奇略。後之名将,非此子邪?”(《隋書·長孫晟列傳》)

北周北齊時,突厥強大,兩國為了避免被突厥攻擊,争先向突厥進獻厚禮。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突厥首領沙缽略可汗(即攝圖)求婚于北周,北周宣帝以宗室女許之。

因為突厥人精于騎射,崇拜勇士,是以北周送親的隊伍也選拔了一些精于騎射的骁勇之士,而長孫晟作為宇文神慶的副手随同前往突厥。

因為長孫晟精于騎射,是以沙缽略可汗十分喜愛他,打獵時經常帶上他一同前往,長孫晟在突厥停留了一年之久。

一次出遊,天上有兩隻雕在争奪一塊肉,沙缽略可汗給長孫晟兩枝箭,并說:“請射取之。”

長孫晟馳馬而奔,彎弓搭箭,一箭而貫雙雕。沙缽略可汗驚異于長孫晟的射箭之術,命諸子弟貴人皆與長孫晟親近,學習其射箭的本事。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大隋第一戰略家長孫晟,将強大的突厥一分為二

長期以來突厥一直是北周的大患,猶如匈奴對漢朝,是以長孫晟每次出獵,都将突厥的山川地理、水源草場一一記下,并暗中打聽突厥各部之間的恩怨和實力強弱。

沙缽略可汗之弟處羅侯(号突利設)年輕有為,很能服衆,結果遭到沙缽略可汗的猜忌,處羅侯便暗中托心腹之人與長孫晟結盟。

長孫晟欣然同意,這等于在突厥中安插了一個暗子,待戰時見奇效。

等長孫晟回國後,楊堅已經擔任大丞相,長孫晟便将突厥的情況詳細地告訴了楊堅,楊堅聞後大喜,遂将長孫晟遷為奉車都尉。

不久,楊堅篡北周建立隋朝。

這時楊堅做了一件很不明智的事。

以往,北周北齊每年送給突厥的禮品很多,突厥才不會大規模入寇邊疆。但隋朝建立後,竟然減少了對突厥的禮品,讓突厥可汗沙缽略可汗十分不滿,在他的妻子北周千金公主的挑撥下,聯絡北周舊将,準備向隋朝大舉進攻。

隋朝大修長城,情況十分危急。

隋文帝甚至撤回了準備進攻江南陳朝的軍隊,全力抵禦。

長孫晟面見隋文帝,陳述自己對抗突厥的戰略。

當時沙缽略為大可汗攝圖,其他突厥小可汗還有達頭可汗玷厥、阿波可汗大邏便、突利可汗處羅侯等,他們雖然是叔侄兄弟,但卻各統強兵,都号稱可汗,在廣闊的蒙古高原上遊牧。雖然表面上認可沙缽略為大可汗,但貌合神離,西部的達頭可汗兵力最強,心中十分不服氣。

長孫晟以自己對突厥的了解,“複口陳形勢,手畫山川,寫其虛實,皆如指掌。”針對突厥各部落實力的強弱,各大小可汗之間的沖突,提出了“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提議。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大隋第一戰略家長孫晟,将強大的突厥一分為二

隋文帝大悅,派出使太仆元晖為使者出突厥汗國西部伊吾的達頭可汗處,特賜狼頭纛,故意表示欽敬。沙缽略可汗聽說後,果然對達頭可汗産生了猜疑。

隋文帝又命長孫晟東出黃龍道,将大量财物賜予當地的奚、契丹等部族,誘使其脫離突厥汗國,或者在突厥和隋朝的戰争中保持中立,或出工不出力。

長孫晟又來到處羅侯的牙賬,對其百般示好,賜給财物,誘其歸順隋朝。多年布下的暗子終于在戰時發揮了作用。

經過長孫晟的一番操作,突厥内部被分化,無法形成合力,沙缽略可汗被孤立起來。

開皇二年(582年)五月,北周舊将高寶甯引突厥兵攻平州(治今河北盧龍)。突厥發40萬騎兵,突入長城,分路攻隋。

隋軍與突厥大戰,敗多勝少,突厥大軍緊逼到了陝北上郡(今陝西富縣)、弘化、延安(今延安東北)等地。

沙缽略可汗欲繼續南進攻打長安,但達頭可汗不從,引兵退走。

長孫晟乘勢用計,派人秘密告訴沙缽略可汗之侄染幹一個謠言。染幹大驚,急忙告訴沙缽略:“鐵勒(居突厥以北遊牧族)等反,欲襲其牙(賬)。”

沙缽略可汗唯恐老巢被占,急忙撤兵。隋朝轉危為安。

在這場大戰之中,隋朝落入下風,但在長孫晟的計謀之下,終于迫使突厥退兵,轉危為安。

經此一戰,隋文帝認為突厥是心腹大患,遂停止征伐陳國,全力抵抗突厥。

開皇三年(583年)四月,突厥内部沖突加劇,又遭遇嚴重災荒,隋文帝趁機下令隋軍出塞反擊突厥。

長孫晟跟随窦榮定率步騎兵3萬出涼州(治今甘肅武威)道,在高越原(今甘肅民勤西北)數次擊敗阿波可汗軍。

長孫晟乘機派派使者前往面見他,離間他與沙缽略可汗的關系,說他屢戰屢敗,而沙缽略可汗屢戰屢勝,将來回國沙缽略可汗會治他的罪,還告訴他達頭可汗已經與大隋聯合正要進攻沙缽略可汗。

一聽此話,阿波可汗便把軍隊停留在塞上,按兵不動。

沙缽略可汗聽說阿波可汗按兵不動,大怒,派軍襲擊阿波可汗的牙賬,全部俘虜阿波可汗的部衆,并殺死阿波可汗的母親。

阿波可汗震怒之下投奔西域達頭可汗,達頭可汗借兵十餘萬給他。阿波可汗軍力強大,大敗沙缽略可汗,奪取故地。沙缽略可汗損失慘重,由強變弱,隻好遣使向隋朝進貢,北周千金公主亦請求改姓楊并認隋文帝為義父。

長孫晟的一番話,令突厥三個可汗之間就爆發了混戰,削弱了自身的勢力,突厥從此分裂成西突厥和東突厥兩部,令隋朝北疆的國防壓力大減。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大隋第一戰略家長孫晟,将強大的突厥一分為二

開皇四年(584年),隋文帝遣長孫晟出使東突厥沙缽略可汗,賜千金公主姓為楊氏,改封大義公主。

但沙缽略可汗自認為是突厥大可汗,奉诏時不行跪拜之禮。

雙方一時僵持。

長孫晟說道:“突厥與隋俱是大國天子,可汗不起,安敢違意。但可賀敦(可汗的妻子,相當于皇後)為帝女,則可汗是大隋女婿,奈何無禮,不敬婦公乎?”

沙缽略可汗這才笑着對左右官員說:“須拜婦公(老丈人),我從之耳”。

于是乃跪拜诏書。

這場外交風波,以長孫晟的足智多謀化解,成功的讓沙缽略可汗下跪,維護了大隋的威儀,在外交之中占了上風。

長孫晟還朝後因功授儀同三司、左勳衛車騎将軍。

開皇五年(585年)七月,沙缽略可汗向隋請和稱藩。從此隋朝北部邊患基本消除,國防壓力大減,解除了隋朝南下滅陳的後顧之憂。

公元589年,51萬隋軍南下,僅僅2個多月就攻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中國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勵精圖治,史稱開皇之治。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大隋第一戰略家長孫晟,将強大的突厥一分為二

開皇七年(587年)四月,沙缽略可汗卒,其弟處羅侯為莫何可汗,長孫晟持節前去祝賀。

處羅侯是長孫晟的老朋友,希望隋朝能夠和他聯合出兵進攻阿波可汗,但遭到了長孫晟的拒絕。長孫晟認為這是突厥内部事務,他們之間互相攻打,有利于隋朝的安全,是以拒絕趟渾水。

莫何可汗親自率兵前往攻打阿波可汗,雖然獲勝,但中箭而死。他的兒子都蘭可汗(即葉護可汗)繼位。

都蘭可汗向隋朝請婚,但長孫晟對隋文帝說都蘭可汗狼子野心,如果成為隋朝的女婿将會勢大難制,是以拒絕了,反而把公主嫁給染幹之子突利可汗。

因為突利可汗實力弱小,是以對隋朝極為恭順,隋朝讓突利可汗率領部族南遷到隋朝長城邊境一帶。每當都蘭可汗入寇,突利可汗都會派人及時報告給隋朝,讓隋朝做好防備,是以都蘭可汗每次都無功而返。

開皇十九年(599年),突利可汗通過長孫晟奏報都藍可汗制造攻城器械,準備攻擊大同城(今内蒙烏拉特前旗東北)。隋文帝命大軍分道出擊。

都藍可汗大敗突利可汗,盡殺突利可汗的兄弟子侄。突利可汗與長孫晟率五騎趁夜南逃。隋文帝冊封突利可汗為啟民可汗。

但趙仲卿率領隋軍反擊大破突厥,都藍可汗敗逃。隋将楊素軍西北再敗達頭可汗。

突厥分裂之手,勢力弱小,根本不是隋軍的對手,因而屢戰屢敗。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大隋第一戰略家長孫晟,将強大的突厥一分為二

不久,都藍可汗死于内亂,達頭可汗趁機招降都藍可汗的餘部,實力大增,自立為步迦可汗,又攻打隋朝。

隋文帝命隋軍反擊。長孫晟随晉王楊廣出擊。

一路上,長孫晟招降突厥歸附各部,讓他們擔任前鋒。

楊廣大軍與步迦可汗對峙,兩軍僵持。

長孫晟因為熟知突厥的山川地理,是以命人在河水上遊下毒,突厥人畜飲水後多被毒死。

突厥大軍人心惶惶,驚道:“天雨惡水,其亡我乎!”急忙撤走,楊廣下令追擊,長孫晟率部斬殺突厥軍千餘人,俘百餘口,六畜數千頭。

楊廣與長孫晟在内帳,把酒言歡,慶祝勝利。

此戰,隋軍之是以能獲勝,除了武力強大之外,長孫晟的“毒計”功勞第一!

當時有突厥人來降,說:“突厥之内,大畏長孫總管,聞其弓聲,謂為霹靂,見其走馬,稱為閃電。”

楊廣笑着說:“将軍震怒,威行域外,遂與雷霆為此,一何壯哉!”

後步迦可汗餘部被隋将史萬歲擊潰,逃入大漠。

凱旋後,授長孫晟上開府儀同三司,受命安撫歸順的突厥人。

仁壽元年(601年),長孫晟夜觀天象,認為突厥亡國之象顯露,請求北伐突厥。

隋文帝诏令楊素為行軍元帥,長孫晟為受降使者,聯合啟民可汗北擊步迦可汗。

長孫晟與上大将軍梁默率輕騎追擊,轉戰六十餘裡,大敗突厥。

這一次,長孫晟又一次動用了自己高超的外交手腕,讓啟民可汗分遣使者,往北方鐵勒等部招撫歸附。在隋軍武力進攻下,步迦可汗部潰不成軍,鐵勒、思結、伏和具、渾、斛薩、阿拔、仆骨等十餘部紛紛背離步伽可汗,降于啟民可汗。

衆叛親離的步迦可汗大敗,西奔吐谷渾。

步迦可汗餘部歸降啟民可汗,此後多年啟民可汗與隋一直保持親善關系。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大隋第一戰略家長孫晟,将強大的突厥一分為二

大業三年(607年),炀帝北巡至榆林郡,欲出塞外,陳兵耀武。

啟民可汗聞訊後,召所部奚、室韋等數十個部落的酋長聚集,以迎接炀帝。

為了讓這些胡人頭領對大隋天子恭敬,長孫晟手指帳前的草說:“此根極香。”啟民可汗聞後說:“殊不香也。”

長孫晟又說:“天子行幸所到之地,諸侯都躬親灑掃,除清禦路,以表示自己的至敬之心。如今牙帳中荒蕪,是以說是留香草罷了!”

啟民可汗這才知道長孫晟的用意,拔下佩刀,親自除草。其餘各部族長見後,争相仿效。

炀帝得知此事,對長孫晟的辦法非常贊賞。

炀帝慷慨地向各位胡人酋長賜物二十萬段,史載"諸胡駭悅,争獻牛羊駝馬數千萬頭"。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大隋第一戰略家長孫晟,将強大的突厥一分為二

啟民可汗又發命舉國就役開禦道,西起榆林,東達于薊,長三千裡,寬百步。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大隋第一戰略家長孫晟,将強大的突厥一分為二

業五年(609年),長孫晟去世,時年五十八歲。炀帝深表悼惜,賜予豐厚的祭品。

長孫晟“好奇計,務功名。性至孝,居憂毀瘠,為朝士所稱。”

“晟體資英武,兼包奇略,因機制變,懷彼戎夷。傾巢盡落,屈膝稽颡,塞垣絕鳴镝之旅,渭橋有單于之拜。惠流邊朔,功光王府,保茲爵祿,不亦宜乎”(《隋書·長孫晟列傳》)

長孫晟同突厥交往達20餘年,他時而與突厥各個可汗稱兄道弟,把酒言歡,時而兵戎相見,刀戈相向。

長孫晟雖然箭術超群,但在指揮上不如同時代的隋将,很少指揮大規模作戰,有限的幾次戰果也很有限,不能與其他隋将相比。

不過他擅長奇謀妙計,謀略過人,利用突厥各部落各可汗之間的沖突,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硬生生的把一個強大的突厥汗國折騰的一分為二,扶植了最弱的啟民可汗上台,迫使東突厥各部歸降隋朝。此功非常人所能及也!

《孫子兵法·謀攻篇》:“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如果從這一點上來說,長孫晟恐怕是大隋第一軍事家了。

試想,用多少兵力才能把突厥打的一分為二呢?

南宋思想家葉适說:長孫晟終隋世,能以計縻突厥,開阖盛衰,無不如志,卒弱其勢,以成北方之功,過于衛霍用百萬師矣。 (《習學記言》)

蔡東藩:以夷攻夷,為中國制夷之上策,漢班超之是以制匈奴者在此,隋長孫晟之是以制突厥者亦在此。蓋夷人無親,又無信義,誘之以利,怵之以威,未有不為人所欺,而自相殘殺者。晟上書計事,不過寥寥數語,而夷虜已在目中,厥後依策施行,無不獲效,乃知制夷不難,難在無制夷之策,與制夷之人耳。 (《南北史演義》)

信哉斯言!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大隋第一戰略家長孫晟,将強大的突厥一分為二

大業十一年(615年),炀帝出塞北巡,突厥始畢可汗(啟民可汗之子)突然發兵把隋炀帝包圍在雁門。

當時情況十分危急,突厥人的箭矢都已經射到了城裡。隋炀帝抱着兒子大哭道:“如果長孫晟還在世的話,朕不至于被突厥逼到如此地步!”

“向使長孫晟在,不令匈奴至此”(《隋書·長孫晟列傳》)!

隋炀帝被圍困的消息傳來,隋軍紛紛前去勤王。屯衛将軍雲定興率軍營救,當時一個17歲的少年李世民從軍。他建議采用疑兵之策,多置旗幟連綿數十裡,晚上敲鑼打鼓,讓始畢可汗誤以為隋軍主力到了。

雲定興采納了李世民的建議。突厥人果然中計,撤圍逃去,隋炀帝轉危為安。

李世民是長孫晟的女婿。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大隋第一戰略家長孫晟,将強大的突厥一分為二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大隋第一戰略家長孫晟,将強大的突厥一分為二

貞觀四年(630年),長孫晟的女婿唐太宗李世民派李績率兵滅東突厥。

顯慶二年(657年),長孫晟的外孫唐高宗李治派蘇定方率兵滅西突厥。

大概是想起老丈人當年分裂突厥汗國的功勞,唐太宗李世民在滅東突厥後,追贈長孫晟為司空、上柱國、齊國公,谥号“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