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光将軍和妻子史瑞楚之墓:沒有屍骨的夫妻合葬墓

在山東泰山腳下有一座專為115師代師長,陳光以及他的夫人史瑞楚建造的一座墳墓。在這個安靜的肥城陸房戰役烈士陵園,提到這對夫妻的合葬墓,還有一段哀婉凄楚、引人淚下的小故事。

陳光将軍和妻子史瑞楚之墓:沒有屍骨的夫妻合葬墓

陳光将軍,在生前為中華民族抵禦外來侵略,立下過赫赫奇功。在全面抗日爆發後的第二年,他憑着自己處事沉着,做事冷靜細心,晉升為八路軍115師代師長。在他的隊伍前進到黃河邊上的時候,被迫與日本鬼子展開交戰。對方兵力強大,火炮彈藥充足,根據毛澤東同志的戰略方針,敵強我弱,應躲避硬碰硬的對敵。

于是陳光改變隊伍行進方向,帶領隊伍進入山區地帶。由于日本軍隊裝甲在山中無法前進,與敵激烈交戰一天後,陳光帶領他的隊伍很輕松地,在夜色中逃脫了日本軍隊火力的包圍圈。其中,儲存革命力量隊伍八路軍115師師部,686團以及泰西特委黨政機關人員。

此次戰役,共計殲滅日本軍隊一千三百餘人,115師損失兵力200餘人。戰役再創了八路軍靈活機變、以少勝多的勝利。

陳光将軍和妻子史瑞楚之墓:沒有屍骨的夫妻合葬墓

當地的人民為在陸房戰役中犧牲的八路軍戰士建起了烈士陵園,園内有一座單人水泥墓,墳墓的石碑上刻有幾個大字:史瑞楚同志之墓。聽聞是出自北京市委書記,段君毅手筆。

史瑞楚是陳光将軍的夫人,她不是在陸房去世的,為什麼要埋葬在這裡呢?

史瑞楚是革命戰士,1937年七七事變,她參與軍中作戰,在軍中作為随軍醫生參與作戰。她和陳光結婚不滿兩年,就爆發了陸房戰争。陸房一戰,她不幸同師部機關一道被關在了陸房,敵人包圍上來。由于陳光将軍指揮得當,軍隊得以勝利逃脫。之後的歲月裡,兩人形影不離,南征北戰,并肩前行,最終看到了新中國的曙光。

陳光将軍和妻子史瑞楚之墓:沒有屍骨的夫妻合葬墓

陳光将軍令人敬重,他于1928年參與湘南起義,八路軍一路高歌猛進,他也同樣出生入死,戎馬一生,衣錦還鄉。不料新中國成立後,在内部沖突鬥争中他沒有幸免于難,國内的内部沖突層出不窮,共産黨成立新中國才不到十年,各種國家問題人民沖突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處理妥當。陳光同志就是在這樣的混亂中,不幸入獄。在武漢軟禁的過程中,他沒有一天不思念自己的妻子和家人。1954年他難以承受軟禁的痛苦,精神失常,最後以自焚結束了生命。

妻子史瑞楚承受着同樣巨大的壓力。在得知噩耗後。為了帶大自己未曾懂事的兒子,她決定為兒子改姓,兩個兒子都姓史。

古時候婦女都需要守三從四德,史瑞楚也不例外。她改姓當晚,痛哭流涕,在黑暗中向上天苦苦哀求,希望能夠帶大自己兩個孩子:“陳光,我知道你是戎馬一生,做事為人剛正不阿,性格永不服輸。你是革命者啊!說你是反革命的。我打死也不會相信啊!為了自己的孩子,我别無選擇,我史瑞楚對不起你!我的戰友,我的夫君!”

陳光将軍和妻子史瑞楚之墓:沒有屍骨的夫妻合葬墓

陳光含冤,待到昭雪,已經是三十四年後,1988年。

三十八年的凄楚和辛酸,在陳光将軍平反後終于得到了平複。平反以後,兩個兒子聽母親的話,将姓氏重新改回了陳氏。她之後反複輾轉幾地,多處打聽卻沒有結果,他的遺物永遠地遺失了。

她在1994年倒下,六月,她留下自己的遺囑:我死以後,請将我的骨灰與将軍共同作戰的陸房鳳凰山腳下下葬,以示我一生投身革命,與丈夫陳光生死相随。

陳光将軍和妻子史瑞楚之墓:沒有屍骨的夫妻合葬墓

哪個兒子不想念爹娘?母親的遺囑讓兒子同樣悲傷難過,兒子陳曉星,為了解決宗嗣繼承香火、祖廟傳承的問題,決意出訪四海,到處查問,終于在千辛萬苦中得到了自己的回報。他回到老家湖南捧上一把土地,再将父親的遺物連同母親的骨灰重新下葬,這才有了鳳凰山南坡下的合葬墓。父親一生戎馬,所到之處,都在這次為父尋迹的過程,深深地镌刻在了兒子的記憶中。

也許這是一座不太合适的、頗有遺憾的角落,但這裡又是一座特殊紀念意義的合葬墓。這樣的為革命獻出自己寶貴青春年華的革命伉俪還很多,所有的塵封往事,辛酸難過,都随這片土地,融入到大地,到處飄蕩着革命烈士的遺音。

陳光與夫人的不幸,在這片土地留下悲傷的印迹。群山嗚咽,松濤悲鳴,柏枝伶仃,山鳥啾唧。

陳光将軍和妻子史瑞楚之墓:沒有屍骨的夫妻合葬墓

後來每個人站在合葬墓前,懷念這兩位烈士的時候,總能夠想起馬克思的一句話: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将灑下熱淚。泰山腳下的人們,絕對不會忘記陳光為革命事業所作的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