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伊網絡戰更新 平民遭殃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以伊網絡戰更新 平民遭殃

10月27日,伊朗德黑蘭,伊朗總統易蔔拉欣·萊希(右)到訪當地一家加油站。26日,伊朗全國燃油配給系統遭到網絡攻擊,多地加油站陷入癱瘓。圖檔來源 視覺中國

綜合編譯袁野

伊朗人買不到汽油。以色列人發現,自己的私密資訊被發到了網上。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最近,數以百萬計的伊朗和以色列群眾身處兩國網絡戰的“交叉火力”之下。

在伊朗德黑蘭,一位牙醫為尋找汽油開了好幾個小時的車。他在一家又一家加油站外排隊,最後空手而歸。

以色列一位著名播音員驚慌失措,因為他的私生活細節在社交媒體上被曝光。有同樣遭遇的還有數十萬以色列人。

多年來,以色列和伊朗在現實與網絡空間中打得難解難分,但雙方的目标通常隻與軍事或政府相關。如今,網絡戰更新,海量平民成了目标。

加油站當機,全伊朗汽車“趴窩”

《紐約時報》稱,最近幾周,針對伊朗全國燃油配給系統的網絡攻擊導緻該國4300家加油站陷入癱瘓,花了12天時間才勉強修複。

美國兩名匿名國防官員将此次攻擊歸咎于以色列。幾天後,以色列一個主要醫療機構和一家頗受歡迎的交友網站遭到網絡攻擊,以色列官員将之歸咎于伊朗。

美國官員警告稱,随着重新開機伊核協定的希望逐漸渺茫,這類事件會越來越多。

幾個月來,針對平民的黑客攻擊越來越肆無忌憚。據俄羅斯“今日俄羅斯”(RT)電視台報道,今年7月,伊朗國家鐵路系統受到攻擊。去年,以色列稱,其供水系統受到伊朗“失敗的攻擊”。與政府和軍隊相比,非國防部門的電腦網絡通常更脆弱。

這些攻擊都不像最近的這一次,影響如此廣泛、嚴重,也沒有傷害如此之多的平民。如果攻擊者的目标是大規模制造混亂、憤怒和痛苦,那麼他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以伊之間也許正在進行一場戰争。我們這些小市民被困在其中,束手無策。”以色列廣播電台編輯貝尼·克沃迪對《紐約時報》說。不久前,他的私密照片被黑客外洩。

39歲的阿裡是德黑蘭一家國有計程車公司的司機。他對《紐約時報》抱怨,這天他一單生意也沒接,時間全浪費在排隊等待加油上了。加油站外,排隊的車流蜿蜒了好幾公裡。

“在這個國家,你每天醒來都得面對新問題。”阿裡說,“這不是我們的錯,是政府之間彼此為敵。我們過得太難了。”

這兩個國家似乎都在以打擊對方平民的方式發出信号。

《紐約時報》稱,對伊朗燃油配給系統的攻擊發生在10月26日,接近一場抗議汽油價格飙升的大規模示威活動的兩周年紀念日。這次網絡攻擊似乎意在挑起新的抗議甚至騷亂。

突然間,全伊朗的加油站停擺。與此同時,全國的手機使用者收到一條資訊,它引導人們向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内伊投訴,并附上了他辦公室的電話号碼。

德黑蘭、伊斯法罕等城市的電子廣告牌被黑客控制,廣告語變成了:“哈梅内伊,我的汽油在哪裡?”

“上午11點,油泵突然停止工作。”德黑蘭北部一家加油站的經理穆森對《紐約時報》說,“我從沒見過這種事。”

抗議并未發生,伊朗政府緊急控制住局勢。伊朗石油部和國家網絡委員會召開緊急會議,石油部長賈瓦德·奧吉罕見地在國家電視台發表了公開道歉,并承諾向所有車主額外提供10升的燃油補貼。

全國每一個加油站都被派遣了技術人員,幫助它們重新上線。系統重新開機了,但大多數加油站隻能銷售無補貼的燃油,其價格是補貼燃油的兩倍。網約車公司不得不提高了打車費。

花了近兩周時間,系統終于得以恢複。《紐約時報》稱,攻擊造成的沖擊不止于此。令伊朗石油部震驚的是,黑客不僅“黑”了燃油配給系統,還控制了石油部的燃油儲存罐,包括國際石油銷售資料在内的國家機密可能已經洩露。為了保密,石油部的伺服器并未連接配接網際網路。伊朗官員是以懷疑,黑客或許有“内鬼”協助。

150萬以色利人隐私外洩

伊朗的油泵停止工作4天後,名為“黑影”的黑客組織侵入以色列交友網站“Atraf”的資料庫,還攻破了以色列私人醫療機構馬孔莫爾醫學研究所的防火牆。

被“黑影”竊取的檔案中,包括以色列部分人口的個人資訊。這150萬人的隐私被釋出到加密即時通訊軟體Telegram的一個頻道上。

以色列《以色列時報》報道稱,在該國政府的要求下,Telegram封鎖了該頻道。但“黑影”立即更換頻道,繼續散播這些資訊。每封鎖一次,它都迅速重新釋出。

“黑影”還公布了從以色列Shirbit保險公司竊取的檔案,該公司為以色列國防部雇員提供保險。

《以色列時報》稱,以色列3名匿名進階官員表示,“黑影”鮮為人知,它要麼隸屬于伊朗政府,要麼由為伊朗政府工作的黑客組成。

“交友網站的個人資料洩露,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我們每個人都與Atraf關系密切。”克沃迪告訴《紐約時報》,該網站不僅記錄使用者的真實姓名和位址,還有最私密的資訊,比如裸照。

Atraf的許多使用者發現,他們的Instagram、臉書或Gmail賬戶也被“黑”了。網絡專家指出,這是犯罪分子利用“黑影”釋出的個人資料進行的連鎖攻擊。有些賬戶被劫持,受害者需支付贖金才能再次登入。

網絡安全公司Check Point的情報主管洛特姆·芬克爾斯坦稱,兩國的黑客已經意識到,“他們不必去攻擊受到嚴密保護的政府機構”,私營公司是更好捏的“軟柿子”,它們“掌握着大量資訊,包括許多公民的金融資訊、個人隐私”。

《紐約時報》稱,以色列和伊朗都沒有對這一輪網絡攻擊表示負責,也未要求對方負責。伊朗官員将加油站被攻擊事件歸咎于“一個國家”,但沒有點名。

有專家擔心,針對平民的網絡攻擊标志着沖突進入新階段。

“我們處在一個危險的階段。”《紐約時報》援引伊朗情報部門前首席分析師梅薩姆·貝拉維什的話稱,“我們的基礎設施将遭受新一輪大規模網絡攻擊。我們離軍事對抗又近了一步。”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