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難忘的時光——種地瓜的日子

作者:如火似木

我們這兒的地瓜也叫蕃薯或者蕃薯,跟南方所謂的地瓜不是一種東西。跟娘聊天,說起以前種地瓜的日子,讓人難忘。最初的時候是大集體,農曆二月把地瓜埋到地裡,等它們發芽。起初需要生爐子,地底下用磚頭砌成一個火道,把熱量過去。

難忘的時光——種地瓜的日子

等到承包到戶,不知是貧窮,還是嫌麻煩,沒人再生爐子加熱,完全順其自然。一般等到三四月份的時候,地瓜秧逐漸長大,掰下來捆成塊,拿到地裡。把地耕一遍後打好地瓜溝,四個人分工協作種地瓜秧。

一個人在地壟上用䦆頭挖坑,後面跟着一個人往坑裡澆水,第三個人撒地瓜秧,就是把地瓜秧放在坑裡,第四個人埋土,把地瓜秧扶正。過些日子,地瓜秧便會慢慢長大,蔓子爬得滿地都是。

這時候需要翻幾次地瓜蔓,因為地瓜是根類植物,它的根紮到哪裡,就在哪裡結地瓜。勤翻幾次,不給它亂結地瓜的機會。挨餓的時候,地瓜蔓都吃不到。等到農曆九月地瓜成熟後,把地瓜蔓拔除,再用䦆頭挖地瓜。一部分切片曬幹,一部分儲藏。切片的工具最初用鍘刀,鍘成片,揚到地裡,再一片一片開晾曬。

後來出現了一種圓形的擦片工具,這個速度比較快,但是容易破瓜。好處是省心省力,把地瓜扔進去,隻管搖動手把,地瓜片就會掉出來,既安全效率又高。再後來出現擦床,就是現在擦洋芋片的工具放大版,框是木頭的。

擦床比圓形工具慢,但是不容易破瓜。我記得需要戴書套,手套上縫上一塊膠皮,防止擦到手。如果是晴天,三四天就能曬成地瓜幹。但如果遇到下雨天,就比較麻煩。晴天之後還要去地裡翻曬一下地瓜片,如果連續陰天那就糟了,地瓜片會生毛腐爛。

那時沒有天氣預報,隻能靠老天爺賞飯吃。切地瓜片的中午大家都不回去吃飯,大集體的時候,弄幾個大鍋,在地裡挖個坑,把鍋架在上面。在坑裡點柴火,煮地瓜。熟地瓜随便吃,吃完接着幹。

後來承包入戶,也習慣中午不回家。那時不在地裡煮地瓜,而是帶着飯。無非是煎餅,窩頭,還有鹹菜。地瓜幹撿回家入倉,就像現在的麥子和玉米,也要交公糧的。那時種麥子和玉米的很少,主食都是地瓜,估計是地瓜産量高的緣故。

娘說自從種地瓜,才能吃飽飯,不再挨餓。地瓜也算功德無量,在那個年代它是絕對的主場。地瓜幹比地瓜更容易儲存,一般都是年前吃,年後吃地瓜幹。地瓜幹磨成面,加工成煎餅和窩頭吃。

白面餅裡面包着地瓜面,這就算好飯,一般人家撈不着吃。娘說她不會做這樣的餅,四姨會做。地瓜運回家,要麼放在地瓜窖裡,要麼放井裡。地瓜窖需要挖得深一些,上面還要蓋嚴實,因為地瓜怕凍,一凍就爛掉。

那時村裡家家戶戶都有兩口井,一口是水井,一口是地瓜井。地瓜井深四五米,井底下橫向挖一個大洞,儲存地瓜。當時的地瓜井都是靠人力,用鎬頭挖的。挖出來的土裝在桶裡,用井繩拉上來。井壁兩旁均勻排列着小坑,供人上下井踩着用。

如果是孩子,直接用繩子套住放下去就行,我以前下井拿了不少地瓜。地瓜也是一桶一桶放進去,吃的時候,再用桶拉上來。地瓜井口一般堆得比較高,不容易進水。有一年夏天,我家裡的地瓜井卻不知道怎麼進了水。

幸好裡面沒有地瓜,隻是井廢了,隻得到院子外面又打了一口井。地瓜井下面會有老鼠,蛇,還有蛤蟆。老鼠和蛤蟆我不怕,但是怕蛇,不過似乎沒遇到過,沒有什麼記憶。曾經的地瓜是最重要的農作物,一年到頭全靠吃地瓜生存。

四姨夫至今念念不忘,青黃不接時,多虧爹給了他家一麻袋地瓜幹救命。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如今再提起,仿佛是笑談。現在的農村,種地瓜得很少,娘有時會種上一點自己吃。地瓜井不記得何時也都已填埋,消失無蹤。

不過現在的地瓜又成了稀罕物,抗癌防老,營養多多。但是它的主場和榮光已經漸去漸遠,不複重制。難忘舊時光,隻為憶苦思甜。感恩地瓜,當時救了很多挨餓的人。更加感恩我們偉大的祖國,讓我們幸福地生活在這個美好的時代。

難忘的時光——種地瓜的日子
難忘的時光——種地瓜的日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