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發現藝術對我們生活的意義,就像陽光、空氣和水

作者:久久錫

提起西方名畫,哪怕對藝術一知半解的人,腦海中也有《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和《向日葵》等作品的印象,也能說出達·芬奇、梵高以及拉斐爾等繪畫巨匠的名字。

然而,我們慨歎完大師巧奪天工的手法,再想進一步體會畫作的内涵時,便有種知識不太夠用的感覺。

發現藝術對我們生活的意義,就像陽光、空氣和水

梵高《向日葵》

因為這時,我們的審美活動已經走出直覺感覺,觸達作品更深的層面——了解和創造階段。

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王爾德也說過,生活的奧秘存在于藝術之中。

可見,人們對藝術的認識與生活息息相關。

在《感覺藝術》這本書裡,作者丹尼斯·J. 斯波勒也認為,藝術和生活是相輔相成的,帶着背景知識跟藝術作品進行互動,我們能夠看到和聽到更多的不同,并了解藝術如何滲透我們的生活。

斯波勒曾擔任美國多所大學的終身教授,擁有人文與美術等學科領域豐富的教學經驗,是享譽國際的學者、獲獎作家和藝術家。他出版過多部藝術教育的經典作品,其中,《感覺藝術》已經出到第11版。

本書向我們展示了藝術是觸手可及的,可以使用感覺技巧去接近它們。在書中,作者從“它是什麼”、“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是如何刺激大衆知覺的”三個方面,分别介紹了繪畫、雕塑、建築、音樂、文學等8種藝術門類。

發現藝術對我們生活的意義,就像陽光、空氣和水

圖檔來源于書籍圖組合,侵删

細細品讀此書,你會掌握到易于了解藝術作品的方法,發現藝術對我們生活的意義,就像陽光、空氣和水。

談到藝術,人們對它最普遍的認知就是,反映現實和寄托情感的一種文化。

關于它的定義,古今中外的學者、哲學家和美學家們為此争辯不休,最後也沒有得出統一的結論。

有人認為,“藝術”必須滿足社會功用;而有的人認為,“藝術”隻需要為美存在,不用迎合其他目的。

在書中,作者也不試圖去解決這一難題,他完全尊重藝術的定義是開放的說法。

就像“世界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你很難從單一的角度去斷定,哪一個排前哪一個在後,因為每一方都有他的道理。

不過,斯波勒認為,我們可以檢視藝術的特點,這樣能夠增進我們對它的了解。

比如,生活在不同房子的人們,經常聽各種曲風的音樂;室内的牆上,挂滿繪畫、攝影等作品;尋找一處安靜的地方逃離喧嚣,構思小說創作;在公共建築物前的雕塑四周徘徊,迎風起舞。

發現藝術對我們生活的意義,就像陽光、空氣和水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這些情景,無一例外都包含了一種名為“藝術”的形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藝術是通過不同形式來表達和分享的。

它滲透人們的生活日常,抒發人們的喜怒哀樂,可以歡快,也可靜谧,亦或靈動,甚至是其他。

作者在書中還告訴我們,不同的藝術形式也有不同的關注。“電影是美學交流”,“音樂是純粹藝術”,“舞蹈是動作藝術”······

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有它的内涵和蘊味,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各種信仰和文化。是以,我們可以從具體的形式去對藝術展開探索,進而體會藝術在我們生活中的意義。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是宋朝慧開禅師給《無門關》作序開頭的兩句佛偈。

有人會想,慧開禅師講的春天百花豔麗秋季冷月無聲,這我早就知道了,說它做什麼?

然而,知道後你有在當下領略過它的滋味,欣賞過它的獨特嗎?是不是在冬季時向往夏天的麗日,在夏季時渴望冬日的白雪?為什麼我們不能在擁有時就珍惜,而要事後懷念甚至追悔呢?因為我們老是有“閑事挂心頭”。

由此,慧開禅師告誡我們,人生起伏就像四季變換一樣,若能順其自然,以平常心去對待,着眼當下,我們或許才能真正感受到人間的美好。

發現藝術對我們生活的意義,就像陽光、空氣和水

圖書來源于網絡,侵删

以上舉例的詩歌,這種藝術形式最令我國古代文人喜歡。他們或寓情于景,或借物言志,既能在抒懷中治愈自己,又能使他人洞悉經驗和收獲感悟。

也就是作者講到的藝術具有的功能之一,藝術為我們提供愉悅的享受,并且将我們置身于社會背景之中。我們在享受中得到治愈,藝術也發揮了它的作用。

同時,創作和體會藝術作品,還可以治療多種生理或心理問題。像校園心理劇,就是通過演繹校園生活中的人和事來減緩學生的心理壓力,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惑。

再者,藝術兼具工藝樣本的作用。作為某一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産物,一件藝術作品代表了該時間和地點的理念和技術。通常,藝術作品不僅是讓人驚歎的樣本,偶爾還能成為某一人群唯一的實物記錄。

此外,藝術可能還有政治或社會功能,如表達對上司者的某種态度,或者影響大量人群的行為。

作者在書中舉例的古希臘劇作家阿裡斯托芬,就在他的戲劇作品《鳥》中使用喜劇的形式,去攻擊古代雅典社會上司者的政治思想。

發現藝術對我們生活的意義,就像陽光、空氣和水

當然,作者也強調,上述的四個作用也不是藝術僅有的功能,隻是訓示了藝術在過去和現在如何發揮功用的。

有的時候,藝術單純為自身而存在。比如,19世紀末出現的“唯美主義”,支援者們就認為藝術除了美,無其他存在的理由。

無論藝術有多少種功能,都是為藝術家提供各種可能,也是從不同角度去豐富和影響我們的生活。

如果要問歐洲曆史上,哪個國家文化最繁榮、藝術最多元、人民最追求美,那一定是古希臘。

他們雖然國土不大,但是卻創作了大量的雕塑、繪畫和戲劇等藝術作品。

《斷臂的維納斯》至今仍被公認為是希臘女性美的典型,她遺失的手臂更是引發人們的諸多猜測。

發現藝術對我們生活的意義,就像陽光、空氣和水

還有,奠定古希臘哲學地位的偉大哲學家們,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士多德等,他們提出和鑽研的思想理論對後世的影響深遠。

為什麼古希臘能夠成為歐洲文明的瑰寶?

當你真正站到希臘的土地上,也許就能明白這一點。

希臘人常年在各個海島上流動,接觸新鮮事物,見多識廣。并且大海近在咫尺,視野開闊。看到海天連成一線,看到活潑的孩子和美麗的景色,很容易把自己融入自然,對大海産生浪漫的沉思。

閑暇自由的生活,安甯祥和的氛圍,讓希臘人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苦思冥想中創作,求新求異。

發現藝術對我們生活的意義,就像陽光、空氣和水

圖檔來源于Unsplash

套用作者在書中介紹的三個感覺方法,“它是什麼”、“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是如何刺激大衆知覺的”,我們也能一一去接近希臘藝術的美。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它是什麼?

藝術對于希臘人而言,是記錄和欣賞自然美的一種方式。比如,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擲鐵餅者》,将雕像的穩定感與強烈的動感結合得無懈可擊,人體健美而又充滿表現力的瞬間也刻畫得淋漓盡緻。

在希臘人這裡,藝術不僅僅是描繪生活,更是表達對一種理想的追慕。

我們看到古希臘的神大都以人的形象存在,像宙斯、海神波塞冬和美神阿芙羅蒂特的雕像,讓我們浮想聯翩,仿佛進入一個神話世界。在希臘人眼裡,人神可為一體。

隻不過,當他們意識到人身上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時,比如生老病死,便把這種理想狀态寄托給他們的神和藝術。是以,古希臘的藝術中有一種對“理想人體”的向往。

發現藝術對我們生活的意義,就像陽光、空氣和水

接着,我們可以探究藝術作品是如何形成的。

就好比問,一棵樹是怎麼長成的。除了先把種子埋于泥土下,還需要充足的陽光、合适的水分和養料,這些都是必須的生長條件。

同樣的,藝術作品也要使用相關的技術元素才能完成。例如雕塑,分為圓雕、浮雕和線性雕塑,它們需要運用不同的方法、材質和工具等制作。

斯波勒在書中告訴我們,雕像類型還能反映藝術家的美學思想和實際操作水準。圓雕相比浮雕,對作品穩定性的要求和工藝手法的可行度,限制更多,也更具考驗。

是以,我們在鑒賞一座雕像時,可以觀察它的類型、構成、使用材質,那裡面承載着藝術家的思想和情感。

至于,藝術作品給我們的直覺感受,就涉及到它是如何刺激大衆知覺這一方面。

古希臘藝術家注重人自身潛能的開發,由衷地相信人的偉大。他們善于用細緻的觀察,展現人體最自然的一種姿态,并通過雕塑的方式傳達出來。

發現藝術對我們生活的意義,就像陽光、空氣和水

要了解希臘人為什麼喜歡用雕塑進行人體創作,這就不得不聯系它所處的環境和社會文化。

位于地中海東部的古希臘,夏季氣候宜人,冬季溫暖,每隔二十年才結一次冰。天氣決定了人的衣着,而且希臘人還好運動,穿衣服多會束縛或阻礙。是以他們常常裸體運動,不然就是極少穿衣。

同時,由于古希臘人重視體育鍛煉,以鍛煉出健美的身體為一種無上的光榮。這些随處可見的矯健身軀,為人像雕刻的創作提供了無比優越的條件。

不隻是古希臘的雕塑,其他的藝術形式也是一樣,使用作者介紹的三種感覺技巧,就算對藝術的了解有限,也能慢慢探尋到藝術的美。

《感覺藝術》用真實而直接的方法介紹藝術,每一章節的末尾還附上“提綱和批評分析示例”表,對讀者平易近人,并且尊重與讀者的交流。

發現藝術對我們生活的意義,就像陽光、空氣和水

馬雲曾在兩次公開演講中感慨“學習藝術不能當飯吃,但卻是陽光、空氣和水。”在他看來,受過藝術熏陶的人,看人、看世界都是不一樣的。

希望通過閱讀此書,能讓大家發現藝術給我們生活的一些啟發,以及學習到欣賞藝術的一些方法。

#書籍##閱讀##生活日記##藝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