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為何非要殺掉大将藍玉?你看朱标死後他說了句啥,太作死

所謂: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是這樣,他并非一開始就高舉着屠刀,否則怎麼可能有那麼多牛人,無怨無悔追随他打天下?

比如對常遇春,朱元璋得知暴斃于柳河川後,那是真傷心。不但親自為其“

出祭

”,還讓人畫了一幅,常遇春身穿龍袍的畫像——這個規格有多高,朱元璋幹得有多驚世駭俗,就不用筆者多解釋了吧。

由此可見,朱元璋也是真性情的“好漢一枚”,跟後來他殘暴弑殺,猶如魔王一般,完全是兩個人似的。那麼朱元璋,為何會從真性情的“好漢”,變成“魔王”的呢?筆者認為:三點原因,且還是互相作用的。

朱元璋為何非要殺掉大将藍玉?你看朱标死後他說了句啥,太作死

常遇春龍袍圖

一、因地位改變而造就的

有句老話叫:官升脾氣大。人們都表示,這現象實在是不應該。但問題是,即便誰都明白不應該如此,為何千百年來卻還是這樣?這就是地位決定的。

兩人平級時,對方哪怕耍個小性子,對你翻個臉,你有時還覺得這很可愛。可一旦對方地位超越你了,哪怕僅無意間冷眼看你一下,你都會認為:這小子什麼東西,官升脾氣大啊,見到我了,都不正眼看!

朱元璋何嘗不是如此呢?比如,他當了皇上大哥後,才有資格給常遇春繪制龍袍像。别人誰敢這麼提議?那是找死!同時地位越高,就越聚焦眼球,哪怕任何一個細節,都會被無限放大。

朱元璋為何非要殺掉大将藍玉?你看朱标死後他說了句啥,太作死

自然在這種情況下,就産生了“極差”,一下子“虛構空間”就出來了。比如,朱元璋賞給常遇春兩位漂亮宮女,卻被常遇春的老婆給砍了雙手。朱元璋一怒之下,就殺了常遇春的老婆,由此常遇春也被吓死了——這種故事都聽說過吧?卻是假的!

因為常遇春的老婆叫藍氏,她的女兒嫁給了朱标,弟弟是明朝大将藍玉。朱元璋再不是東西,也不會因宮女而殺之吧?更何況那時常遇春,正按住北元摩擦,為朱元璋打天下呢。朱元璋該多缺魂,才會這麼做?

實則這則關于“朱元璋吓死常遇春”的故事,脫胎于“曹丕殺妾,吓死夏侯尚”,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筆者前面也介紹過,就不多說了。

朱元璋為何非要殺掉大将藍玉?你看朱标死後他說了句啥,太作死

二、因性格剛猛而促成的

這點屬于朱元璋的個人因素,也就是性格決定論。朱元璋自己就曾公開表示過:曆史上這麼多的開國皇帝中,也就我老朱跟老劉(劉邦)才是真好漢(地位最正)。

劉邦起身于亭長,朱元璋捧着一個讨飯碗。兩人都是帶着一彪窮哥們拼殺出來的。劉邦素有“流氓皇帝”之稱,朱元璋則是濫殺功臣的“魔王”。

劉邦之是以“流氓”,是因為他不按套路出牌,他的性格是那種天馬行空類。朱元璋之是以是“魔王”,是因他太剛猛導緻:我說怎麼辦,就必須怎麼辦,達不到就必須接受懲罰,性格是那種極端負責類——當然也可說,太過完美主義色彩了。

朱元璋為何非要殺掉大将藍玉?你看朱标死後他說了句啥,太作死

在朱元璋手下當官,也就成了一種高危職業。朱元璋總想讓所有人都跟他一樣。若不一樣,該罰就罰,該殺就殺!可問題是,千人千面孔,百人百性格,五根手指還不是一般長呢。

是以“不容人”,就逐漸變為了“弑殺”,誰讓他是掌握着生殺大權的皇上大哥了呢?哪怕明明事做得對,也會由于朱元璋的這種性格,而導緻擴大化。

比如“空印案”,朱元璋該管,該殺那些人嗎?必然的,這是罪無可赦!可卻被朱元璋給搞得擴大化了,導緻出現了不少冤案啥的。

朱元璋為何非要殺掉大将藍玉?你看朱标死後他說了句啥,太作死

三、因朱标意外去世導緻

為了把朱标培養成明君的“标杆”,讓大明坐穩天下乃至昌盛 ,朱元璋幾乎傾注了所有心血。以至于朱标都被稱為:史上權力最大的太子。

隻可惜,朱标卻在公元1392年去世了,這個打擊讓朱元璋根本承受不住。不僅僅隻是老來喪子的悲痛,更因為他清楚地看到:大明朝未來的天塌了。

朱标在,朱元璋再“魔王”,臣子們也都能忍,所謂忍過你老朱發瘋,且你還能瘋幾年?隻要忍到朱标登基——沒有老朱的日子,那才是好日子!

朱元璋為何非要殺掉大将藍玉?你看朱标死後他說了句啥,太作死

因為一則朱标被文臣們所推崇,他的老師是大儒宋濂。二則也被武将認可,明朝大将藍玉,按輩分來言是朱标的舅舅(前文有介紹:藍玉的姐姐是常遇春的正妻,女兒嫁給了朱标),是妥妥的太子黨。三則,朱标表現出的才能,也讓朱棣等兄弟各個臣服。

也就是說,在當時的大明朝,除了朱元璋外,就隻有朱标能鎮住各方勢力,誰都要乖乖聽話。不同點僅在于,朱元璋剛猛,朱标仁厚罷了。是以朱标意外去世,等同于大明未來的天塌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徹底“魔王化”了。而最能說明這個問題的,便是“藍玉案”,也就是殺藍玉。

朱元璋為何非要殺掉大将藍玉?你看朱标死後他說了句啥,太作死

四、藍玉作死的一句話

據《逆臣錄》》載,一個藍玉案,就幾乎掃蕩掉了明朝最後的那些開國功勳,所謂“

一公、十三(十二)侯、二伯

”,皆因藍玉案而被朱元璋殺了,他們分别是。

一公:開國公常升(

常遇春的兒子

)。

十三(十二)候: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壽、永平侯謝成、宜甯侯曹泰、會甯侯張溫、懷遠侯曹興、西涼侯濮興、支平侯韓勳、全甯侯孫恪、沈陽侯察罕(實錄了12個,另一個缺失)。

二伯:徽先伯桑敬和東莞伯何榮。

朱元璋為何非要殺掉大将藍玉?你看朱标死後他說了句啥,太作死

那麼朱元璋為何非要殺掉藍玉,并如此大清洗呢?隻有一個原因,就是替新太子朱允炆掃除威脅。

朱标有五個兒子,長子叫朱雄英,是常遇春的女兒所生,可惜夭折了。

次子便是朱允炆,老媽叫呂氏。

三子叫朱允熥,也是常遇春的女兒所生!

四子和五子叫:朱允熞、朱允熙,皆呂氏所生。在朱标去世時,四子才9歲,而五子才2歲,這兩人無法競争太子。

如今,就剩下朱允炆和朱允熥了,兩人相差一歲。

朱元璋為何非要殺掉大将藍玉?你看朱标死後他說了句啥,太作死

朱元璋最終選擇了朱允炆(建文帝)為太子。這樣一來,我們再來看藍玉,是不是就等同于坐在刀口之上了?前面一再強調,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他是鐵定支援常遇春女兒所生的朱允熥的。

故而,得知朱元璋選擇了朱允炆後,藍玉的不滿情緒就爆發了。當他被朱元璋封為“

太子太傅

”後,藍玉張口就來了一句:“

我不堪太師耶?

”意思就是說,我藍玉憑啥不能當“太子太師”?潛台詞就是:我要當太子太師。

這等于是公開向朱元璋要官,典型的作死勾當!倘若朱标活着,藍玉絕不會這麼幹。他之是以敢這麼作死,其實就是公開表達不滿:朱允熥哪點比不過那個朱允炆,為啥不能當太子?

朱元璋為何非要殺掉大将藍玉?你看朱标死後他說了句啥,太作死

可想而知,此刻的朱元璋由于朱标之死,已經“瘋魔”了,聽聞這句話後,豈能放過藍玉?莫非你小子想在我百年之後造反?推倒朱允炆,改立朱允熥嗎?我大明朝,決不能出現外戚幹政局面!

從此凡藍玉奏事,朱元璋都一概否決(

比奏事,多不聽

),可藍玉卻依然我行我素,“

在軍擅黜陟将校,進止自專

”,即:在軍隊中獨斷專行,肆意安插自己親信。

果然還不到一年,藍玉案就突變爆發了,藍玉被殺并剝皮,且一下子“一公、十三侯、二伯”,也全都問斬!連常遇春的兒子常升,也受到了牽連——真不知此刻朱元璋是否還能想起,那副“常遇春身穿龍袍”的畫像?恐怕,他已經顧不得了!

朱元璋為何非要殺掉大将藍玉?你看朱标死後他說了句啥,太作死

就這樣,能威脅到朱允炆的人,幾乎都被朱元璋幹掉了,本以為這下沒事了吧。可哪料,卻還留下一個更狠的人,這就是他的四子朱棣。

藍玉等人的被殺,也等于給朱棣清除掉了一群可怕的對手——當然,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