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流:冼夫人與年例

作者:尋歡作樂HXH

從年例說起

追溯“年例”的曆史,早在明清時期的地方志就有相關記載。根據史料,“年例”最初是由粵西地區興起傳入的,源于明代,到清代時已在北流南部十分流行。和粵西人文相通、語言相同的北流,尤其是南部的六靖、清灣、石窩、白馬、大倫、扶新、平政等鎮,每年都會舉辦“年例”。“年例”由來已久,傳說衆多一說是“年例”由元宵節衍化而來,一說“年例”和冼太夫人有關。史料中顯示,“年例”活動由冼氏家族而興起,長期演化後成為今天的“年例”。

北流:冼夫人與年例

冼夫人

冼夫人(512——602)又稱冼太夫人、谯國夫人,名英,古高涼(今廣東茂名)人,是南梁、陳、隋三朝時期兩廣地區的俚族女首領、将軍,冼夫人助隋平定嶺南勢力,率領漢、俚各族群眾歸附隋朝,封為谯國夫人。曆朝對她進行了多次追封,尊稱她為“嶺南聖母”。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譽之為“中國巾帼英雄第一人”。

冼夫人自幼賢明,多籌略,在父母家,撫循部衆,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隋唐的俚族),一生身曆三朝,緻力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她和她的子孫們相繼為嶺南地區持續百年的相對穩定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愛國主義典範。冼夫人一生審時度勢,順應潮流,對朝廷的忠并非愚忠,她識時務,愛國愛民,因而深得後人敬重。冼夫人後嫁入廣東茂名高州市一名官宦家族。丈夫名為馮寶,是一名刺史。曆史上有馮寶、冼夫人和橘紅的故事。馮寶新任高涼郡太守,生得一表人材,又是官宦世家,冼氏部族自然是歡天喜地答應了這門親事,冼百合于是成了太守夫人。

冼夫人是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重要象征。“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冼夫人曆經三朝,始終緻力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為嶺南的繁榮和穩定作出了卓越貢獻;她将海南島重新并入中華版圖,在海南恢複郡縣制,為唐宋開始中國對南海諸島的正式管轄打下基礎;她在推動和保護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正常航行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冼夫人以其巨大曆史功績,在嶺南地區乃至在全國都具有廣泛影響力,在嶺南曆史文化版圖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冼夫人先後被陳朝、隋朝敕封為“石龍郡太夫人”、“宋康郡夫人”、“谯國夫人”,死後谥封為“誠敬夫人”。明太祖和清朝同治帝分别追封為“高涼郡太夫人”、“慈佑太夫人”。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譽之為“中國巾帼英雄第一人”。2000年2月,江澤民主席視察廣東高州冼太廟時,盛贊她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團結的精神,稱她為“我輩後人永遠學習的楷模。”她的生平載入在《隋書》、《北史》和《資治通鑒》中。

從民間來看,民間信仰冼夫人更是做到了普及化。1400多年來,嶺南人民出于對她的敬仰和崇拜,在各處修建冼太廟,以作奉祀,據統計,嶺南冼太廟共有128多座。直到現在,嶺南地區人們“事無巨細”,總習慣到冼太廟祈求顯靈。這充分展示了冼夫人文化精神已成為嶺南人民一種深層潛在的“群衆粘合劑”。

北流:冼夫人與年例
北流:冼夫人與年例

年例——紀念活動的延伸

北流各鎮各村均有不同日期的年例日,一般年例日期就一天,有的村是1至3天。每到“年例”,人們都要邀請四方親朋到來共慶佳節,大家圍在飯桌旁,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觀看木偶戲、“人頭戲”、雜技、舞獅等,人人臉上溢滿笑容。當地過年例的群眾從正月初六到二月初二,一條村一條村輪着吃,每天不是在吃年例,就是在去吃年例的路上。

“年例”原本主旨是敬神、供奉祖先、祭祀社稷、驅邪辟穢,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其中“遊神”就是供奉以冼夫人為首的祭祀活動。為了銘記冼太夫人的豐功偉績,各鎮建立有廟宇,每年香火不斷。“年例”期間,村村鳴鑼醒獅,木偶戲、舞獅、看大戲、放煙花、“搶炮頭”等民劇鄉樂和現代歌舞輪番粉墨登場,親朋會聚,鄉俗缤紛,四野一片喜慶歡鬧。近年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年例”也就越做越大,主人家盡情款待親戚朋友,讓他們玩得開心,吃得盡興。哪怕是素不相識的人來了,一樣熱情招待,宴席極為豐盛。來的客人越多,說明主人家的人氣越旺,越是臉上有光。

北流:冼夫人與年例

随着社會的發展,“年例”的時代氣息漸濃,内容翻新、形式多樣、千姿百态,除舞龍、做大戲、木偶戲、“搶炮頭”等傳統“年例”慶祝活動外,還有歌舞文藝晚會、粵劇演出、煙花晚會、魔術雜技、馬戲表演、舞獅、彩車巡遊和粵西飄色等。同時,籃球賽也是“年例”的重頭戲,日漸賦予了“年例”新的内涵。近年,各地電視台的記者都聞風而來,采攝“年例”活動的鏡頭。

雖然北流南部村村幾乎都有“年例”,但一般鎮上的“年例”是最熱鬧的。“年例”刺激了消費的增長,尤其是拉動了農村消費的增長。“年例”期間,圩鎮的消費劇增,農貿市場、商店、道路兩旁到處都是“年例”商品,琳琅滿目。“年例”增了人氣、添了商機,當然大受當地商家的歡迎,是以鎮上的商家、鄉紳以及社會各界人士都會踴躍出資贊助“年例”活動,少則三五十元,多則一兩千元。

北流:冼夫人與年例

近年來,北流市委、市政府因勢利導,利用“年例”萬家團圓這一有利時機,每到“年例”,都分派黨政上司深入南部鎮村,與民同樂,引導年例往積極健康方向發展,成效明顯。以往涉及捐款辦公益事業的問題,一些地方實行起來較為艱難,但一旦在“年例”裡有人牽頭,很多難題往往就迎刃而解。有威望的族人隻要對回鄉探親的經濟能人提及,慷慨解囊者大有人在,修橋、鋪路、建籃球場、設助學金等大多數資金三兩天功夫便能到位。

北流:冼夫人與年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