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曙明

陳濟棠(1890-1954)是廣東防城(今屬廣西)人。字伯南。1907年畢業于廣東陸軍國小,次年加入同盟會,參加反清革命。1916年加入護國軍,任連長、營長,後轉入粵軍。1922年參加讨伐陳炯明、沈鴻英之役,任旅長、西江督辦公署參謀長。1925年任國民革命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一師師長。
1926年北伐戰争開始後,陳濟棠留守廣東,任欽廉警備司令。1927年共産黨上司的南昌起義失敗後,陳濟棠在廣東阻擊葉挺、賀龍率軍南下。1928年,陳濟棠升任第四軍軍長,次年任第八路軍總指揮,其後又将第八路軍擴編為第一集團軍。1931年,陳濟棠驅逐了省主席陳銘樞,宣布反蔣(介石),1932年初成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會西南執行部、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會兩大機構,掌握了廣東的政權、軍權、财權,被稱為“南天王”。
1930年,陳濟棠的公館在梅花村建成,他成為梅花村中權位最高的住戶,許多高官顯貴也紛紛步武其後,在梅花村興建住宅,令這裡成了廣東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權力中心,陳濟棠俨然成為梅花村的“村長”,在這裡處理公務,發号施令。這一時期,廣東、廣州的許多重要建設規劃,都是在梅花村商議、決定的。
梅花村陳公館
陳濟棠在廣東執政期間,緻力于廣東工業與廣州市政建設。在廣州創辦第一工業區西村、第二工業區河南和第三工業區芳村(南石頭),興辦肥田料廠、硝酸廠、蘇打廠、水泥廠、造紙廠、酒精廠、紡織廠、糖廠和兵工廠等,尤以紡織與制糖業最為可觀,産品足供全省之用,并可輸往外地和海外市場;開發建設黃埔港;又着手籌辦華僑實業銀行,鼓勵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回國投資;市政建設方面,積極修築馬路,為東山模範住宅區、川龍口外商業區和大沙頭娛樂區的發展奠定基礎,三年間,廣州市開辟了30多條馬路;建設珠海鐵路,建造珠海大橋,開辦無線電台,擴建發電廠;對教育亦頗熱心,創辦德明中學,擴遷中山大學,提倡尊孔讀經,鼓勵學界整理國故,編訂典籍,考據六經,刊定傳記。
1933年元旦,陳濟棠準許公布《廣東省三年施政計劃》,這份綱領性檔案由“整理”和“建設”兩大部分組成,整理部分又分“吏治整理”和“财政整理”。根據這個計劃,廣東将建立規模浩大的省營工業體系,作為經濟龍頭,斥巨資興建包括制糖廠、制紙廠、氮肥廠、棉紗廠、漁船制造廠、鋼鐵廠和水電廠在内的24間大型工廠。工商業像一輛馬力強勁的蒸汽機車,帶動着社會向前飛奔,城市日益繁華。同年2月15日,一個介紹廣東建設成就的大型展覽“廣州市展會”開幕,内容分市政、工商、農業、教育、美術、古物、民俗、攝影、武備、革命紀念品10大部分,展示了陳濟棠治粵期間的各項成就。
上:陳濟棠、莫秀英夫婦;下:陳濟棠與家人在梅花村
1936年6月1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西南執行部、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會舉行聯席會議,議決呈請中央上司抗日,并通電全國一緻響應。6月4日,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等36人電中央黨部、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西南執行部、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會西,提出“北上抗日赴湯蹈火,所不敢辭”,并通電全國,号召武裝胞澤一緻抗戰。是為震動時局的“兩廣事變”。
這場事變,雖然打着抗日旗号,但實際上是一場反蔣的内戰,是以得不到輿論和軍隊的支援,很快被蔣介石所挫敗。7月13日,陳濟棠被免去本兼各職,出洋考察。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陳濟棠傳回國内,共赴國難,曆任國民政府委員、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并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43年任農林部長。
抗戰勝利後,陳濟棠任兩廣及台灣宣慰使。1946年回到廣東,創辦珠海大學。宋子文任廣東省主席時,陳濟棠把自己在梅花村的公館讓給了宋子文。1949年,陳濟棠任海南島特别行政區行政長官兼警備司令。1950年赴台灣,1954年11月3日在台灣病逝。遺著有《香港脫險記》《陳濟棠自傳稿》《陳伯南先生詩稿》。
探秘梅花村
陳濟棠公館
陳濟棠公館在梅花村内,建于1930年,由工務局技佐羅明燏設計,為園林式建築。公館的院門向東,門内建有攢尖頂六角亭,綠琉璃瓦,水刷石米外牆,四面各開一窗,正、背面各開一門。主樓建在院子的中部,東西各有一附樓,有樓梯與主樓相連。院子南部有魚池和假山,現已改建為辦公樓。現存建築總占地面積約2150平方米。
主樓高兩層半,分前後座,坐北朝南,磚、混凝土結構,外牆為紅磚清水牆。主樓前座面闊19.8米,進深21.2米,占地面積420平方米。南面入口設門廊,門頂端施山花,立四柱貫通二樓,承托出檐,顯得氣勢恢宏,典雅堂皇。門在後設樓梯上二樓,兩側為房間。第二層頂頂為天台,天台四邊設寶瓶欄杆。天台前部分建穹隆頂亭子,後部分建房舍。
二樓後面有樓梯可通後座。後座也是兩層高,面闊29.7米,進深7.2米,占地面積214平方米,一樓、二樓南側設走廊,北面為房間。東西附樓在磚、混凝土結構,紅磚外牆,均為兩層高,西座坐西朝東,面闊2.5米,進深8米,占地100平方米;東座坐北朝南,面闊32.1米,進深12.8米。蓋紅琉璃瓦,靠南面為走廊,北面為房間。
公館内外
(公館圖檔由笑半仙子拍攝、提供,不勝感謝!)
讀本号文章,品廣州往事:
廣州古代的四大清真寺
越秀山為什麼又叫觀音山
六榕花塔竟然夜放光芒?
倉邊路:曾經“一條大河波浪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