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由《曾國藩傳》看曾國藩與左宗棠的愛恨情仇

近日在讀《曾國藩傳》,雖讀得斷斷續續,但書中一些細節之處讓我覺得很有意思。比如,晚清兩大名臣曾國藩和左宗棠的恩恩怨怨。遂寫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記得初次了解這兩個人,是在曆史課本上。隻知道二人,同處一個時代,年紀僅相差一歲,曾居長。兩人一起聯手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興辦洋務運動。與李鴻章、張之洞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僅此而已。

然這次讀張宏傑先生的《曾國藩傳》,深入了解了二人的生平事迹,倒從其中發掘出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曾國藩和左宗棠不僅年紀相仿,還是同鄉,都是湖南人。不過二人性格卻大相徑庭,因而這二人一生的境遇也不一樣。

曾國藩,出身平凡,資質平庸,可謂是起點很低,光考秀才就考了七次才考上,但這并不影響他一生縱橫官場數十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崇尚的人生信條“尚拙”。

拙,就是笨。而曾國藩的“笨”不是笨蛋的“笨“,是做事紮實,行穩緻遠。因為笨拙的人更虛心,逆商更高,基礎打的更牢,做事更踏實。

無論是人生前期的立志做聖人,與官場格格不入,還是後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的“結硬寨,打呆仗”,這個人生信條都伴随他一生。

但是這一點非常讓左宗棠看不起。左宗棠是一個聰明人,一個志向遠大且心高氣傲的人。他在和曾國藩的早期接觸中就發現,曾這個人才智平平,是以對曾很是看不起。

特别是,尤其是曾曾高中翰林,比起進士屢試不中的左,可謂是官運亨通。是以左總有“科舉無用論”的感覺,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科舉情結”吧。

除此之外,自比“諸葛”的左,還時常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歎。他認為曾的才能不足以平定太平天國,曾阻擋了他成就大業的道路。

曾雖才智一般,但卻知人善用,胸襟寬闊。縱觀其一生,曾多次提攜保舉左為官。若沒有曾的提攜和大力支援,左怕是一輩子終老與底層衙門,更别說有後來的平定陝甘和新疆的不世之功。

而左是怎麼回饋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曾呢?太平天國之戰,持續十餘年。好不容易攻下南京,曾國藩兄弟倆認為太平天國幼主已死,便上奏朝廷,随後兄弟倆是以大功雙雙封侯!

但事實上,太平天國幼主出逃在外!左宗棠在得知其下落後,沒和曾國藩打招呼,一聲不吭直接上奏,說曾氏兄弟,放跑了“幼天王”,欺君罔上,用半功來騙得封侯之賞!

這可真是殺人要命的事!在此之前,左宗棠就對曾國藩有許多言語上的惡意評論。對此,曾國藩從未有過反駁和辯解,對左宗棠也一如既往。

然而這次戳到曾國藩的要害之處了!曾國藩也上奏開始辯解,并揭發了左宗棠的舊事。雙方互揭老底,你來我往,自相殘殺。

巧的是,當時朝廷正擔心湘軍勢力過大,準備分而治之。如此一來,他們二人的交鋒,反倒符合朝廷的心意了。

二人自此交惡。有意思的是,從此左宗棠養成一個習慣,就是愛罵曾國藩!每見一個人,都要談談他和曾的恩怨,隻要談到這事,就大罵曾國藩。

而曾國藩呢,就淡定多了,不僅不予理會,還告誡親戚家人朋友,要對左宗棠以禮相待,不要意氣之争。

朋友寫信告訴他,左宗棠一天早晚的罵他,他也不惱。他回信說,我知道這事,可是我嘴笨,和他争辯肯定是争不過的,還不如不争。再說了,别人誇我的話我都聽不過來,哪有時間聽這些啊。

不僅如此,曾最讓人佩服的是,胸中有家國大計,在大是大非上拎得清。後來左宗棠西征籌集軍饷,輪到曾國藩轄下。

左宗棠還擔心曾國藩會因過往而給自己小鞋穿。沒想到,曾國藩不僅不計前嫌地給他籌集足夠的軍饷,還把自己最得力的部下劉松山調過去給左宗棠用。可以說,對于左宗棠的西征,曾國藩可謂是大力支援,出力最多!

曾國藩的以德報怨,感動了左宗棠。在曾國藩死後,左宗棠千裡迢迢6派人送來挽聯: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他終于承認自己不如曾國藩了!曾國藩用人品赢得了對手的尊重!

關于二人不合,有人說,這其實是唱的一出雙簧。二人都是聰明人,這般做法正是為了打消朝廷猜忌,以退為進,保留自身實力。

二人都是東南的封疆大吏, 要是牢牢抱團 ,朝廷豈能信任他倆?二人既然想效忠清廷,就隻有互相看不順眼這一條路。到了真正關鍵時刻,都是攜手互助,鼎力支援的。

因為從曾國藩死後,左宗棠多次接濟照顧他的家人的情形來看,也能看出二人的交情實在匪淺。

當然也不排除,是左宗棠确實為曾國藩人格魅力折服,畢竟斯人已逝,還有什麼恩怨好說得呢。

總之,曾國藩和左宗棠的一生,也可謂稱得上是相愛相殺。他們的友人,曾評價說,曾國藩和左宗棠最根本的差別在于,一個是聖賢,一個僅止于豪傑。也不知道,左宗棠聽後,是什麼反應,哈哈。

由《曾國藩傳》看曾國藩與左宗棠的愛恨情仇

左宗棠和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