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消除“孤島式”生産方式 實作生産過程的“一個流”

作者:上觀新聞
消除“孤島式”生産方式 實作生産過程的“一個流”

經 / 濟 / 數 / 字 / 化

S H A N G H A I

編者按

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是上海“十四五”規劃确定的重大戰略,也是面向未來塑造城市核心競争力。未來五年,上海将整體性轉變,推動“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字化轉型。

日前釋出的《推進上海經濟數字化轉型 賦能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3年)》指出,到2023年,将上海打造成為世界級的創新型産業集聚區、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示範區、經濟數字化轉型生态建設引領區,成為數字經濟國際創新合作典範之城。即日起,上海市經濟資訊化工作黨委、上海市經濟資訊化委與人民網上海頻道合作,聚焦上海經濟數字化轉型,推出一系列具備标杆示範效應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典型範例,打造城市數字化轉型的上海實踐,開辟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的新賽道,跑出上海産業和資訊化高品質發展的加速度。

小張是某公司的業務員,收到新訂單,點一點滑鼠,拖拽幾下,工廠客戶服務平台上的3D模型就展現出來了,檢查下沒問題就下單了。工廠收到訂單後,内部就開始流轉起來,系統提示、手機提醒、工廠中的房間看闆滾動顯示,過程中幾乎看不到紙張在轉遞;工廠在生産什麼,完成了多少、材料采購到了沒有,這一切,小張在電腦這邊也看得清清楚楚。

而工廠内,勞工們忙碌着,這一切被邊上有一隻隻“眼睛”看着,他們誰沒帶安全帽、誰進入禁區、誰沒帶防護面罩……,警示燈亮起,時刻提醒着他們注意安全。

消除“孤島式”生産方式 實作生産過程的“一個流”

生産安全智能管控

發運前,小張來到工廠,隻見他在那“指手畫腳”,原來,他正帶着AR眼鏡在給大洋彼岸的客戶講解着,客戶正在指揮着他看這看那,就這樣,一台台價值數百萬的産品驗收就完成了。而這樣一個多鍊條的智慧應用場景,正泰集團一個電力能源裝備智能工廠就能全部“拿下”。

消除“孤島式”生産方式 實作生産過程的“一個流”

5G+虛拟現場驗收(AR/VR)

資料互通實作生産管理

模式與方式的創新

正泰集團資訊化部負責人李偉介紹,要建設成為智能工廠,需集齊四大“神龍”。

1

第一,需要對各項生産、服務後管理環節進行自動控制,“就像人對身體器官的控制,企業為此開發運作ERP\MES\CRM等等”;

2

第二,打通資訊的傳遞路徑,“就像人的神經和任督二脈,企業需要應用5G和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3

第三,需要進行仿真和模拟計算得出最優的控制手段和決定,“這一點就好比人會思考,并作出決定”;

4

第四,需要建設數字化的中央控制中心,存儲大量資料并有計算和分析功能,“這部分就是人的大腦,對企業而言就是資料中台的建設。”

消除“孤島式”生産方式 實作生産過程的“一個流”

智造一體化平台

那麼,為什麼要建設這樣一個電力能源裝備智能工廠呢?

李偉表示,從國家政策層面而言,這符合近年來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綠色制造轉變和由生産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的大趨勢;從新興技術發展層面上講,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快速發展,加大了與制造裝備的深度融合程序;而立足于市場要求方面,智能工廠具備低成本、高品質、生産周期短、服務及時響應等各項優點;從自身産業發展方面來說,裝置制造的智能化和輸配電裝置本身的智能化将成為該行業未來的核心競争力。

“正泰電氣在輸配電等領域的各産品線的生産管理模式屬于受市場銷售拉動的訂單式生産模式。”李偉表示,電力能源裝備智能工廠依托各種資訊系統保障時效性和有效性,實作各方面的智能化管理。

“由于市場訂單絕大多數都屬于電力工程建設項目,是以,生産制造的過程也是按照項目訂單來進行過程控制的。是以市場需求的多樣性以及産品的特殊性與異形零件的大量存在,使得公司所制造的零件種類達上千餘種,其中批量小的隻有幾件,但是批量多可多達上萬件,生産模式呈現多品種、單件、中小批量、大批量等多種生産模式并存狀态。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公司形成數字化、智能化管控系統,以滿足客戶個性化定制要求,已成為解決公司制造問題的關鍵環節之一。”

在基礎層面,裝置數字化聯網改造,把裝置連接配接起來,讓系統和裝置實作互聯互通。在系統層面,應用了MES(制造執行系統)、APS(先進生産排程)、WMS(倉儲管理)、能源管理、品質管理等工業軟體。在管理方法層面:采用工業工程、精益制造,實作按訂單驅動,拉動式生産,減少庫存,消除浪費。

消除“孤島式”生産方式 實作生産過程的“一個流”

智慧工廠核心應用架構

“這樣一來,生産過程實作透明化管理,各種情況一目了然,制造過程也更加安全可靠了,不僅如此,制造資料可視化,還能進行快速決策分析,不用再層層彙報,另外,實作文檔無紙化,減少了傳遞時間,節約紙張同時做到綠色制造。”李偉說。

換言之,大資料采集與分析等技術的推進,為一體化的數字化設計生産管理奠定基礎,加強了工業制造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互聯,企業内部各部門、各工廠中的房間之間,生産制造層和管理排程層之間的資料互通,最終實作基于工業網際網路的生産管理模式與方式的創新。

“根據産品跨度大及生産周期不同差異化導入不同類别自動化裝置,消除“孤島式”生産方式,滿足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産要求,提升制造過程的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準,實作生産過程的‘一個流’。”李偉表示。

數智化賦能産業鍊轉型更新

2003年,正泰集團響應“主動接軌長三角,融入大上海”的戰略部署,提出“接軌長三角,打造國際性先進電氣制造基地”的總體發展戰略,在上海西南門戶松江投資35億元,注冊成立正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占地面積1350畝的輸配電産業基地,拉開了向高壓電力裝置制造産業全面進軍的序幕。

經過近二十年艱苦創業,正泰電氣實作了由中低壓電壓等級産品向特高壓電壓等級産品轉型更新,由“賣産品”向“賣服務”轉型更新,由單純産品制造向系統內建總包轉型更新,由傳統制造向“智慧制造”轉型更新,2020年,銷售規模已經達到了100億。

随着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數字化技術對各行各業産生了巨大的影響。數字化技術與傳統制造行業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勢所趨,如何借助數字化技術的東風實作行業的轉型更新成為我們需要積極探索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2018年年底,正泰電氣開始啟動數字化轉型,計劃用三到五年的時間,以集團“一雲兩網”戰略為導向,以數字化建設為主線,通過營銷平台、研發平台、供應鍊平台及營運支援平台等核心數字化平台建設,關聯客戶、供應商進行數字化融合,實作精準快速對接客戶需求、數字化的營銷和設計、智能化的生産和服務,全面打造企業“連接配接使用者”的能力、“打造好産品”的能力、“智能化供應鍊”的能力。

消除“孤島式”生産方式 實作生産過程的“一個流”

正泰集團“一雲兩網”戰略

在輸配電業務的應用落地

“5G、人工智能、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基建’重點領域,将成為中國經濟實作高品質發展所必不可少的産業需求。”

2021年1月,上海釋出了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相關意見,提出在産業、生活、社會治理等方面都要推進數字化轉型。

接下來,正泰電氣将一如既往地主動對接和落實國家及市政府的數字化發展戰略,充分利用最前沿的數字技術重塑管理和産業形态,實作産業轉型更新,推動實作輸配電制造業高品質發展,助力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數字化轉型,推動G60科創走廊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的共同提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