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隻要我能動 就一定要站出來講這段曆史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侵華日軍在1937年制造的南京大屠殺慘案,是人類曆史上的黑暗一頁。84年過去了,曆史真相不會被時間掩蓋,人類對和平的信念與堅守就像穿越時空的火種,跨越地域,代代傳承。不論身處世界何處,不論年齡幾何,他們把傳遞和平火種的信念轉為行動,将對堅守和平的祈盼化成守望,他們是穿越時空的和平守望者。

從心理學上說,人是趨利避害的。随着往事塵埃落定,選擇對造成重大身心傷害的事避而不談是很多人的正常反應。但有這樣一群親曆戰争的老人,他們在耄耋之年一遍遍訴說起自己在戰争中家破人亡、颠沛流離的痛楚,他們對和平的強烈期待超過一切。這些老人,就是南京大屠殺幸存者。

“我已經老了,但是隻要我能動,就一定要站出來講這段曆史。日本一天不承認南京大屠殺,我就要把自己的親身經曆一遍遍講給年輕人聽。”日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葛道榮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隻要我能動 就一定要站出來講這段曆史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葛道榮在回憶過去時說:“戰争苦不堪言,有國才有幸福家。” 泱波 攝

在1927年出生的葛道榮如今年逾九旬,膝下子孫滿堂。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那年他還是10歲少年,他家裡的叔父、兩個舅父共三口人在南京大屠殺慘案中被侵華日軍殘忍殺害,他的右腿被日本兵用刺刀刺傷,留下了永久傷疤。

“我家三個遇難親人的名字,就刻在‘哭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内的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牆)上。”每每想起這段過往,葛道榮老人心情難以平複。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隻要我能動 就一定要站出來講這段曆史

日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葛道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要把自己的親身經曆一遍遍講給年輕人聽。”泱波攝

老人回述,1937年當年,他家住在南京新街口管家橋22号。日軍侵入南京後,他的叔父葛之爕在華僑路高家酒館2号家中被3名日本兵闖入殺害,面目皆非;舅父潘兆祥挑了行李至下關,被攻城的日本兵殺害;舅父王鈞生在煤炭港工地上被侵入的日軍殺害,屍骨難尋。

“舅父當時是到(南京)下關買雜糧,回來途中城門緊閉,結果就被日本兵屠殺在下關。那時我10歲了,和母親去找過屍首,當時看到地上全是屍體,男女老幼,橫七豎八。母親一邊哭一邊喊,‘哥哥你在哪裡啊……’”老人回憶。

此後,葛道榮的家庭飽受重創。他的父親去世早,母親帶着針線給車夫補鞋、補衣物“縫窮”(舊時指貧苦婦女以代人縫補衣服謀生),挨餓是家常便飯。舅父遇害後,他的舅母身患重疾,骨瘦如柴,家裡沒了勞力,剩下兩個孩子,日子過得饑寒交迫。

“我家的生活現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有了徹底改觀,後來我結婚生子、成家立業。”老人說。

老人告訴記者,他常對自己的4個兒子說:“戰争苦不堪言,有國才有幸福家。”為此,他多年來一直在撰寫制作特殊的“傳家寶”:南京大屠殺慘案中他親曆的事件記錄,和幾十年來他收集整理的南京大屠殺有關曆史資料。他說,自己沒什麼财産留給子孫,這份“傳家寶”要在葛家世世代代傳下去。

他還身體力行,堅持參加各種證言活動,把這份帶着痛楚的家族記憶講述給更多人聽。

“中國已經不是過去的中國,中國人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了。民族複興、國家強大,未來都要依靠年輕人。”老人說,希望所有人從曆史中汲取教訓,年輕人都要努力學習、工作,把國家建設得更強盛,把難能可貴的和平守護好。

來源:中國新聞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