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假”必須嚴打,問題還需徹查

“三假”必須嚴打,問題還需徹查

栗玉晨

12月7日,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曝光12起假媒體、假記者站、假記者(簡稱“三假”)侵害群衆利益、幹擾基層社會秩序問題典型案例。這些案例是從全國各地“秋風2021”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所查獲的案件中篩選出來,意在通過曝光不法行為,展示打擊成效。

以“三假”為代表的新聞敲詐和假新聞是社會公害。有關部門針對一些集體或個人違規開設媒體機構、違規經營、以輿論監督為名實施新聞敲詐、為擷取經濟利益惡意造假炒作等不法行為一直保持高壓态勢,對監測發現、群衆舉報的每條線索逐一核查,運用行政處罰和刑事追責等手段,依法嚴厲打擊,及時查處了一批“三假”案件,形成了有力震懾,維護了新聞出版傳播的正常秩序。

此次曝光的典型案件中,從假冒正規媒體從事新聞采訪活動的“直通海南案”、“丹東案”、宿州“2.26案”,到假借子虛烏有的媒體平台進行所謂“監督報道”的朔州“4.30案”、黃石“中國紀錄案”、韓城“6.12案”,操作手法都大同小異。有關人員利用人們對新聞機構、新聞記者的充分信任,抓住一些地方、機關、企業迫切希望宣傳正面形象,急于處置負面輿情的心理需求,以及一些個人對急難愁盼問題尋求表達乃至解決管道的現實需要,或見縫插針,或虛與委蛇,目的都是為了謀取不法利益。

以河南盧某友等人依托假媒體敲詐勒索案為例:2017年以來,犯罪嫌疑人盧某友建立“金鷹快報”等自媒體網絡平台,糾集田某等人冒充記者,以檢舉、揭發相關企業破壞環境、違規生産為由,在網上釋出負面文章,并以删除文章需要支付費用為手段,先後實施新聞敲詐犯罪28起,涉案金額55.1萬元。“三假”瞄準基層政府和企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足或有關違法問題,以曝光和發表負面新聞相要挾敲詐錢财,玷污了新聞宣傳的純潔性、權威性和公信力,嚴重幹擾了基層工作,破壞了社會公序良俗,必須嚴厲打擊。

有關方面打擊“三假”的戰果有目共睹,充分彰顯了對這一社會反響強烈、公衆深惡痛絕亂象的零容忍态度。同時也要看到,要從根本上清除這一頑疾,還需多方施策标本兼治。

在日常工作中,各級上司幹部要堅持求真務實、迎難而上的工作作風,堅持為人民群衆真心誠意辦實事,堅持不懈做好事,盡心竭力解難事。面對工作中出現的不足和問題不回避,面對群衆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推诿,才能讓“三假”無空子可鑽。針對政府工作和企業經營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要暢通情況反映和舉報管道,加快改進工作、查處問題的速度,提高彌補漏洞、依法問責的力度,讓“三假”沒有便宜可占。

與此同時,要進一步提升全社會的媒介素養。通過更加完善的資訊公開查詢系統,使公衆能夠十分便捷地識别媒體及其記者的真假。通過靈活多樣的教育訓練引導,使公衆具備在融媒體環境下擷取真實有效資訊的能力,讓“三假”不能渾水摸魚。

人們為有關方面嚴打“三假”成果叫好,更希望看到“三假”涉及的相關問題能夠得到妥善解決。隻有根除“三假”生存的土壤,群衆利益、基層社會秩序才能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