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康路上“一老一小”在行走中講解

作者:上觀新聞

落葉景觀道、著名老建築傳來朗朗童聲,宣傳文明觀景、街角人文領讀,讓承載着“海派之源”文脈的一片時尚街區洋溢愛心暖意和文明風尚。“如果武康大樓會說話,它會說什麼?”在12月5日“國際志願者日”,梧桐掩映下的武康路傳來了朗朗童聲,一支平均年齡12歲的志願者隊伍前來志願講解,将武康大樓、黃興舊居、巴金故居、密丹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等建築的曆史娓娓道來,吸引了不少行人共同“閱讀”。

武康路上“一老一小”在行走中講解

“武康路全長1083米,但俯瞰整條街區,老建築鱗次栉比、接連成片。”上海首批“建築可閱讀”宣傳大使、徐彙區“跟着最美人物做志願”聯合發起人之一周培元作為帶隊老師,與湖南社群居民“老克勒人文領讀志願者沙龍”負責人陶雲飛一起,帶領孩子“行走講解”,進一步傳播城市文脈,培育志願精神,倡導文明新風,共建精神家園。 “老建築的活化利用,也在于傳承城市文化記憶和脈絡。”

武康路上“一老一小”在行走中講解

NO.01

- “老土地”講述老建築曆史變遷 -

志願者隊伍裡的不少孩子,都曾是“老克勒人文領讀志願者”陶雲飛的小聽衆。

77歲的陶雲飛對武康路的感情仿佛與生俱來。他從小住在五原路,武康路一帶成了他上學、上班的必經之路。是以對于這裡的百年建築,他如數家珍:英式古典主義花園住宅武康路393号,仿生建築“大象屋”的密丹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甚至是門前光影斑駁的梧桐樹……這些存在于老相片中的光影記憶,“對我而言卻是從未離開過的家園”。

武康路上“一老一小”在行走中講解

12年前,湖南街道社群學校辦起了“優秀曆史建築及人文班”,吸引了一批像陶雲飛這樣的“老土地”:課堂學習、聽講座、走訪老建築……從前瑣碎的見聞、自身的經曆,經過系統地學習,與大家分享起來更有底氣。課程結束後,不舍解散的老人們索性成立了“老克勒人文領讀志願者沙龍”,繼續挖掘老建築背後的故事,并講給轄區内的孩子們、白領們聽。

武康路上“一老一小”在行走中講解

“我除了講街區的文化曆史,也會講這裡的變遷,武康大樓近些年的改變——從天上無線,到地上有景,樓下新空間、新業态陸續集聚。” 陶雲飛說。

武康路上“一老一小”在行走中講解

NO.02

- 國小生接過接力棒加緊“實戰演練” -

“剛才我們看過了武康大樓,如果說那是一艘巨輪,那麼開普敦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就是一艘小帆船……”正在世界國小上四年級的趙冠宇講得有模有樣。

和趙冠宇一樣,不少孩子最初隻是老建築故事的傾聽者,現在接過了接力棒。

武康路上“一老一小”在行走中講解

最近,湖南街道創立“梧桐彙藝”美育聯盟,通過整合轄區内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巴金故居、柯靈故居等資源,七大主題20餘門藝術課程惠及幼稚園、國小、中學,輻射轄區青少年。其中“建築可閱讀”主題系列課程,頗受孩子們的歡迎。

社群的人文領讀志願者團隊志願者們則帶着孩子們深入社群,開展“移動博物館”“老克勒帶侬兜馬路”等特色閱讀建築人文行走,引導未成年人在與街區深度交融、共同成長中提升審美素養。

武康路上“一老一小”在行走中講解

“我也想分享給更多人聽。”随着對街區的深入了解,愛菊國小五年級學生丁稼昆将熱愛化作了講述的願望。孩子的心聲成為現實。湖南街道将“梧桐彙藝”美育聯盟充分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打造青少年志願服務平台,逐漸培育形成了一支“學生人文領讀志願者”隊伍。

武康路上“一老一小”在行走中講解

在周培元等專業力量指導下,孩子們加緊“實戰演練”,把城市文化記憶和脈絡通過志願講解傳承下去,用實際行動“守護”曆史建築。

據湖南街道相關從業人員介紹,接下來,志願領讀活動還将形成長效機制,着眼青少年的全面發展,人人共享梧桐樹下的人文美好生活。

武康路上“一老一小”在行走中講解
武康路上“一老一小”在行走中講解
武康路上“一老一小”在行走中講解

(來源:文明徐彙、文彙報,“上海徐彙”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