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摯友重逢記

摯友重逢記

多年來我對文字對文學一直情有獨鐘,可由于工作與其不搭界,雖然陸續也寫過一些零星文字,但幾乎都随風而逝了。一直到三年前,我不慎摔傷了腿,有近一年的時間圈在家裡,于是撿起多年前的愛好,寫下一些文字并編輯成冊,名《海韻心雨》。讓我沒想到的是這本書帶給我意外的驚喜,讓我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摯友,了卻一樁多年來的心願。

過去常聽人說起内蒙人的熱情豪爽,感情真摯,如今,我深切的體會到了。

摯友重逢記

在我的文集《海韻心雨》出版之前,因電腦編輯不是很熟練,曾把書稿發給好友~現居深圳的呼和浩特市知名作家鄭運新教授,他著述頗豐,希望他給出一些意見并撰寫序言。當時鄭教授正在回呼和浩特探望九十幾歲高齡卧病在床的老母親,但他仍然擠出時間給我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議并為我的文集寫下一篇精彩的序言。

摯友重逢記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我們愛讀書”群裡鄭教授的校友,呼和浩特市的董維先生他拿到我的書時恰逢出差在即,但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讀了我的文集并認真寫下讀後感。他文筆流暢,字裡行間流露着率真樸實。他寫道:

“《海韻心雨》印刷清晰,裝幀精美,紙質幹淨潔白,捧在手裡有種聖潔的感覺。翻過扉頁,鄭運新先生撰寫的序言開篇獨特,非常有個性,有張力。巧妙點題,完整地介紹了作者創作要點和心路曆程。上周看到讀書群裡提及的這部作品,就有一種直覺,瞬間敏感地捕捉到了通篇樸實無華的寫作風格,今仔細閱讀,果然不同凡響。作者的叙事能力超強,如同一位故事高手面對面真誠講述着似水流年的陳年往事,風輕雲淡,娓娓道來,或父親蒙冤三年勞教,或母親受此牽連攜幼下放地處窮鄉僻壤的醫院,或姐弟幾個由此經曆的苦難童年及成長經曆,或對社會時局命運的思考和展望,夾叙夾議,樸實無華,深刻而感人,讓人讀了心緒難甯,牽腸挂肚,特别是《風雪夜歸人》《五斤炒面》《媽媽,我不敢想起你》《記憶深處》看似都是家庭瑣事,實則寫出了參加解放戰争,抗美援朝的轉業軍人家庭那一段段悲催的苦難經曆和命運。 通篇

叙事真實簡樸,行文淡然流暢,具有超凡的感染力。由于出差在即,時間所限,我一口氣讀了三遍這幾個故事,久久不能平複:正值隆冬,北風呼嘯,小姐弟三人冒雪去八裡外的火車站,越過冰河,迎接父親。寒夜裡見到久别重逢的父親是怎樣一種激動的心情?五斤炒面,最後一程十八裡路自己獨自一人去勞改營送給快要餓死正在服刑的父親,是否順利完成,小小年紀是如何傳回家中?面對病危的媽媽跪對冰涼的石碑,為什麼感歎媽媽我不敢想起你?還有《寫給當年三線摯友》提到的在艱苦的三線建設生活中,毅然讓給你返城名額的女文書,後來已是遼大中文系教授,皮膚黝黑大眼睛的姑娘她是否仍然渺無音信?最後真誠請問大姐是否需要我動員大家幫你來尋找你的摯友?”

看到這裡,我的淚水忍不住奪眶而出,為遇到雖素不相識卻如此知我懂我,古道熱腸,助人為樂的知音慨歎不已。

董維先生除對當年我父親因錯字被打成右派,母親攜幾個年幼子女下鄉的境遇給予了深深的同情外,當他看到書中《寫給當年三線摯友》這篇文章時,知道我多年來一直在苦苦尋找曾一起奮鬥在三線工程在苦難日子裡幫助過我的摯友,他自告奮勇要幫我找到摯友,我為董先生的古道熱腸所感動:當今社會,人們大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樣熱心腸的好人實在是不多了!可對于找到當年的摯友,我卻信心不足,據說她當年為了陪夫妻治病,從遼甯大學預退去了北京居住,偌大京城,要找一個人,好比大海撈針,談何容易!

于是回複如下: “謝謝董維先生的真誠,難為你出差前還花費寶貴的時間如此認真品讀我的小文,感動着你的留言評語。至于尋找當年三線摯友是我此生最大的願望,得之,我幸。但自她退休後去了北京,我曾嘗試多種方式與她聯系,均未果,恐怕今生我們隻能在夢裡相見了。”

沒想到的是董維先生并沒有放棄,出差途中他通過各種管道,多方查詢,用真誠的心演繹出一段感人的過程。一天早上我打開微信就看到他的留言: “陳大姐早上好!報告一個好消息! 經過兩周以來查詢了遼甯大學校友會,遼甯大學文學院,遼甯大學離退休處,終于有了張老師的聯系方式。我剛剛給她打過電話,此刻,她在,你在,祝福你們!” 按照董維先生提供的電話,我和失聯多年的老朋友終于聯系上了,我們笑着問候彼此,笑着笑着又都哭起來,我們都有說不完的話,先是用電話說了近一個小時,後來我們又改用微信聊天,我們相約在北京聚一次,最後老友囑咐我一定要謝謝讓我們重逢的董維先生,她說她接電話時還誤解以為是不相幹的傳銷之類的電話,哪知 是恩人送來喜訊。

再後來看到董維先生發在群裡的找尋過程,才知個中艱難: “我也經曆過失散多年小夥伴而不得的苦悶,是以陳大姐真誠呼喚皮膚黝黑大眼睛的閨蜜的美好故事感動着我,鞭策我不能輕易放棄。剛開始,我多方查詢,可是電話不是無人接聽就是占線,其時恨不能親自趕到遼大去質問他們的電話為什麼永遠打不通。恨不能直接去查閱他們鎖在檔案櫃裡的名單,甚至想趕回北京時請中國藝術研究院連輯院長幫忙過問,他78~82年曾就讀遼大中文系。還好,今天天氣晴朗,預示着幸運的節奏,遼大終于有人接聽電話了,可能是感受到我的誠懇,電話那邊終于告知了我張老師的聯系方式。聽到這清脆的東北口音,我覺得是那麼好聽。隻是剛開始和張老師聯系時由于我不知陳大姐原名和電話以及為陳大姐找到摯友而激動得語無倫次,讓張老師誤以為我是推銷産品或詐騙之類,最後總算得到認可,完成了一樁心願。祝願她們早日相逢,共叙華美人生!”

就這樣,呼和浩特市的董維先生為我們北京和葫蘆島兩位分别四十年的老友牽起再叙友情的紅線,

近日 ,在董維先生的周密安排下,我們兩位老友終于在北京見面了,董維先生也一起見證了我們美好的團聚時光。

當我們兩位老友舉杯一起感謝董維先生的古道熱腸助人為樂的善義之舉,君子之為時

他說:“我是讀了幾遍大姐的文章,被你們美好的故事感動着,隻是不自覺的做了一件舉手之勞的小事。”而我知道,董先生雖然目前在北京工作,人脈頗豐,但這絕不是“小事”,他讓我們幾十年的心願得償,這更不是“舉手之勞”,這是董先生花費寶貴的心血和時間頗費周折才得到的資訊。

摯友重逢記

這裡還應該提到一段小插曲:當時我們的聚會是安排在北京朝陽區萬龍洲酒店,在我們就要結束令人難忘的聚會時,我們幾個人争着去買單。我和好友都堅持決不能讓董維先生再破費了!我又說服了一定要盡地主之誼的好友,我說,我是姐姐,你一定要聽我的!然後幾乎是跑着到收銀台結賬,讓我這鄉巴佬意外的是這家高檔酒店就餐起價即三千,而我當時還不會手機支付,錢包裡的銀子不夠三千,正當我承諾回去會給他們轉來剩餘的錢并講述了我們老友相聚的過程,沒想到經理對我說,我們的相會讓他很感動,當即給我減去一千元飯費,不但讓我免去在朋友面前的尴尬,餐後還讓服務員給我們送去幾盤高檔的時令水果。~當然這一幕當時我沒好意思對飯局上的各位直言。

用鄭運新教授的話說:朋友的書董維不但讀了,寫下許多精彩的評論,而且能從中讀出人間滄桑世事,能夠發現生命中需要平複的創痛和遺憾,能夠不遺餘力地踐行人文關愛的理念,盡其所能去幫助别人,向他學習!~說得何等好啊!

最近,董維先生開通了公衆号~“瀚海書緣” ,“初讀陳光《海韻心雨》心中已有不舍牽挂”也在其中。“瀚海書緣”不但文筆優美,思想深邃,涉獵廣泛,且融書畫,攝影,音樂,讀書等知識于其中。一篇“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濃墨重彩勾勒出他的家鄉廣褒無垠的大草原,鮮花盛開,彩虹高挂,水草豐美,駿馬奔騰的圖畫,展現了他對家鄉無盡的熱愛。 一篇精彩的遊記“旅順感懷”,寫出百年旅順的前世今生,血與火的慘痛教訓,發人深省,引人深思,充滿愛國主義情懷。

摯友重逢記

董維先生說:生活中除了詩和遠方,還将與您再續“瀚海書緣”

有這樣的朋友是我此生的榮幸,好心人,天不負!真誠的感謝董維先生,祝願好人一生平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