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光無限 仁和區加速建構“南風北伏”新能源發展格局

“雙碳”目标下,仁和區如何按照市委要求,在“推動水、風、光、氫、儲能五位一體,多能互補,協調發展”方面貢獻強勁的仁和力量?

近年來,仁和區将新能源産業作為重點培育的主導産業之一,依托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因地制宜實施綠色低碳戰略,将“綠色”一步一個腳印,化為仁和區高品質發展的本質和底色。

視訊加載中...

大山深處“驅使疾風”

風從山中來,揚帆正當時。在四川省的最南端,平地鎮延綿的山脈上,一座座風電機組如長龍列陣,高高聳立,多座風車飛舞之間,綠色能源正源源不斷輸出。

風光無限 仁和區加速建構“南風北伏”新能源發展格局

劉家成/攝

自2014年第一座風力發電機建成至今,仁和區已建成風力發電場5個,風機156座,總裝機容量為298.5兆瓦,風機分布覆寫全區7個鄉鎮。

今年10月31日,仁和區首批風電規劃項目已經全面完成建設,并全容量并網,累計落地投資30億元,累計并網發電27億度。

區發改局從業人員告訴我們,以目前全區的風電運作情況,每年可同比減少大氣二氧化碳排放量55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700噸,氮氧化物排放量1400噸。

風光無限 仁和區加速建構“南風北伏”新能源發展格局

石磊/攝

今年結束的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了“生态固本”行動,明确提出在未來五年,仁和區将圍繞“雙碳”目标,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低碳轉型,培育發展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綠色産業,推進重點行業節能,大力發展綠色礦山、循環經濟和環保産業。在剛剛結束的區“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确,将強力推進低碳轉型工程,積極利用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藍圖已然繪就,号角已經吹響。預計在“十四五”期間,仁和區五丘田風電場、迤沙拉風電場、壩塘風電場拟建設裝機容量350兆瓦的風電。

風光無限 仁和區加速建構“南風北伏”新能源發展格局

采空區上“耕種太陽”

在太平鄉河邊村,一片原本貧瘠的荒山上,一排排光伏面闆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向着太陽的方位緩緩移動,藍天白雲下,156座發電機組,仿佛156朵綻放的向日葵。

風光無限 仁和區加速建構“南風北伏”新能源發展格局

光伏電站從業人員介紹,傳統的分布式光伏電站,所有的光伏發電闆采取一定角度固定安裝,而這裡架設的是新型的跟蹤式光伏發電站,内置了太陽軌迹計算和GPS定位的雙軸跟蹤系統,讓光伏電闆像“向日葵”一樣追着太陽旋轉,實時保持最佳角度,将太陽能轉化利用最大化,大大提高了發電效率。

攀枝花華順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技術員陳榮宗:“比我們傳統的光伏電站發電功率高了兩到三倍,土地的綜合使用率也比傳統的高一些,比如說我們裝置下方的空地可以進行種植和放牧等。”

風光無限 仁和區加速建構“南風北伏”新能源發展格局

曾經高強度大規模的煤炭開采,使太平鄉耕地、植被遭到破壞,形成大面積采空區。如今在采空區上建設光伏發電站,在保證正常發電前提下對電站内的土地土壤、植被、水系進行恢複性保護。在具備一定的條件後,利用閑置土地間種經濟作物,達到發電、綠化、土壤恢複等共同收益,開辟了采煤沉陷區地質災害治理的新途徑。

截至目前,仁和區共建設四座光伏發電站,均位于太平鄉與布德鎮境内。截止目前,全區光伏總裝機容量100兆瓦,總投資近8億元,年發電量近1.5億度。

風光無限 仁和區加速建構“南風北伏”新能源發展格局

“十三五”期間,仁和區能源消費總量約366萬噸标煤,新能源消費僅約19萬噸标煤,占總能耗約5%。預計到2025年,仁和區新能源消費總能耗可以達到約11%。

為全面貫徹國家實作“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部署,落實省委、市委、區委決策部署,仁和區将按照“雙碳”新要求、新标準,全面摸排“十四五”用能需求,結合“十三五”期間綜合能源消費情況以及“十四五”投産達産重點用能消費情況,深入挖掘節能潛力,科學合理測算“十四五”新增用能需求。按照《攀枝花市新能源“十四五”規劃》,全面推進仁和區新能源發展步伐。因地制宜發展水能、光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大力實施風電、光伏發電、抽水儲能電站等項目。同時,結合新能源建設周期短、投産時間集中的特點,加快新能源發電項目配套電網建設,確定新能源建成後“送得出、消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