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牧原股份怒發32份公告,真話還是“謊言”?

作者:虎嗅APP
牧原股份怒發32份公告,真話還是“謊言”?

出品 | 虎嗅金融組

作者 | 周月明

題圖 | 視覺中國

這兩天,“豬茅”牧原股份突然卷入輿論的風口浪尖。

這源自于12月2日,上海票據交易所公式的一份名單------《截至2021年11月30日商票持續逾期名單》。這份名單涉及到384家公司,而在這其中,牧原股份旗下共31家公司作為逾期的承兌人赫然在列。

12月6日晚,牧原股份連發32份公告,其中就有關于對商票逾期的解釋。

商票逾期事件“撲朔迷離”

在公告中,牧原股份稱,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其中23家子公司已完成全部逾期商票的兌付,總計4518.53萬元。

牧原股份怒發32份公告,真話還是“謊言”?

除此之外,還有9家子公司存在未支付商業承兌彙票的情況,總計共1707.27萬元。截至2021年12月6日,還有9家子公司未支付,合計金額755.98萬元。

牧原股份怒發32份公告,真話還是“謊言”?

商票逾期的消息一出,引發了不少投資者疑問,主要疑問點在于牧原股份作為一家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562億元、貨币資金99億元、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高達132億元的大公司,為何連幾十萬元、一二百萬元的小額商票都會逾期呢?(見上圖逾期名單以及金額)這不由令部分投資者猜測其資金鍊是否出現問題。

而牧原股份對于為何會出現逾期的解釋也引發投資者争議。

牧原股份在公告中稱,其逾期兌付的原因為“未及時收到持票人提示付款申請”,并“鄭重提示公司商業承兌彙票持票人在票據提示付款期内及時發起提示付款申請,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然而部分投資者認為,将逾期未支付的原因推在被欠款方上,顯然不合理;也有部分投資者認為,也許存在這一可能性。

而虎嗅就此問題緻電上海票據交易所(資訊披露服務熱線),從業人員向虎嗅表示道:“我們也關注到了牧原股份的這一解釋,但其所用字眼的具體含義我們并不夠清楚。理論上來說,我們在網站上公示的逾期名單,是商兌彙票已經到期且發起過提示付款申請的,若未發起提示付款申請,并不會列入商票逾期的名單。”

若照上海票據交易所的說法來看,牧原股份稱其逾期的理由是因為“未及時收到持票人提示付款申請”,是否就出現沖突了呢?更多細節,還需要牧原股份做更多解釋和披露,否則,這一理由是否成立,就令人産生很多疑問了。

此外,虎嗅還注意到,上海票據交易所披露持續逾期名單,是從今年8月份才開始的,對此,上海票據交易所的從業人員向虎嗅解釋稱:“這是根據新的規定做得調整,今年8月份之後才在網上進行公開披露,且披露的是8月份之後發生逾期的公司,此前出現的逾期不在披露的範圍内。”這也意味着,若一家公司8月份之前就有商票逾期的情況,對此現象并不會公開披露。

這樣看來,牧原股份的商票逾期情況仍未完全明晰,至今還存在一些“撲朔迷離”的地方。

多次被造假質疑纏身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一天(12月7日),牧原股份股價就跌了5%。為何投資者對此這麼敏感,是因為關于牧原股份的造假争議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不久之前(11月26日),招商證券的一位客戶經理在交流群内稱投資牧原股份有風險。不過根據微信群内容顯示,該客戶經理随後在群内已經進行了澄清。12月3日,牧原股份回應稱:公司的生産經營和流動性都正常,公司對該類行為表示強烈譴責。

牧原股份怒發32份公告,真話還是“謊言”?

而在此之前,牧原股份的高存高貸、關聯交易、高毛利率等問題都曾受到質疑。

比如高存高貸現象,檢視牧原股份财報可發現,2020至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貨币資金分别為145億元和99億元,與此同時,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之和分别為296億元、397億元,且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同時支付着9.23億元、15.7億元的利息費用,占當期歸母淨利潤的3%、18%,與此同時,其利息收入僅為2.5億元和6160萬元。

要知道的是,高存高貸一直是較為敏感的财務現象,因為此前有不少被查出造假的上市公司都存在這種情況。而從常理上來說,這一現象也令人較難了解,一還有着高額存款,一邊還大量借錢,為何不将一部分存款用于還錢呢?畢竟,大量借款是要産生高額利息的,而且這一利息費用對盈利空間的侵占越來越大。

而當時牧原股份在監管問詢後做了一系列解釋,其稱借款大增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司生豬養殖采用“全自養、全鍊條、智能化”養殖模式,生豬養殖場區的建設需投入大量的資金,另外也為了滿足四季度集中采購和工程款支付的需求。”

除了高存高貸,牧原股份與關聯企業牧原建築之間存在大量關聯交易也被質疑,牧原股份解釋稱:“牧原建築的成立是為了幫助建築商規範管理,适應新的稅收政策變化,進行成本管理,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此外,牧原建築承建的豬舍單方造價與非關聯方建築公司承建的豬舍單方造價差異率較小,牧原建築承建豬舍的關聯交易價格是公允性的。”

而至于為何其毛利率高于同行業公司,牧原股份在問詢函回複中回應道“與同行企業代養模式相比,公司全自養模式對成本的節約優勢明顯,公司在飼養環節可以大量采用先進、高效率的自動化裝置,實作“精準飼養”,提高了人均生産效率、實作了規模化經營,進而能夠降低機關産品的生産成本。”

不過,雖然牧原股份對這些疑點都曾作出回應,但投資者對其态度仍然較為分化,此次商票逾期事件和招商證券客戶經理内部交流事件一出,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部分投資者的不安,反映到股價上來看,自11月26日(招商證券客戶經理事件)至12月7日,牧原股份的股價已跌去12%。

融資需求強烈

值得注意的是,牧原股份的資金流動性其實一直備受關注。近期其在這方面的動作也頗為頻繁。10月19日,牧原股份抛出60億元的定增預案,稱“公司計劃向控股股東牧原集團定增募資不超過60億元,發行價格為40.21元/股,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将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而在此次定增的兩個月之前,牧原股份還剛剛募集了95.5億元的可轉債,其中51億元用于生豬養殖建設項目,19億元用于生豬屠宰項目,剩餘25.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而就在連發32份公告的12月6日晚間,牧原股份除了回應商票逾期的事情,還不忘同時發公告融資,其稱:“為確定公司有足夠的生産經營和投資建設資金,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含新設立或納入合并報表範圍内的子公司)拟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授信額度總計為不超過人民币700億元整,具體融資金額将視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生産經營和投資建設的實際資金需求确定。此次申請授信額度有效期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寫在最後

雖然牧原股份被稱為“豬茅”,且貨币資金豐厚、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充沛,但與此同時其背負着高額利息大舉借款、多次大額融資,又出現商票逾期現象,“豬茅”究竟缺不缺錢,變成一個謎。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