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中自有“溝通”之道

作者:帶你讀書帶你飛

你是否說話過于直白不講情面呢?又或者你說話太委婉達不到目标呢?曾經的你也會因為不善于溝通倍感挫折嗎?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存在多多少少的交際障礙,會懷疑自己的溝通能力,會羨慕其他人的侃侃而談,甚至會因為不善言談而自卑,受人排擠。那麼,你有沒有想過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是因為自己天生缺陷嗎?還是别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其實并非如此。溝通是一門藝術,我們需要認真學學怎樣與人溝通,才能成為一位說話得體,表意清晰地“溝通高手”。

美國作家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将各種溝通技巧全部彙集在這本《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 看出人外》中,這裡面的方法是他們經過無數驗證、并親身實踐所獲得的寶貴經驗,作者認為本書可以定位為大學生接觸人際關系課程的最佳讀本,是一本難能可貴的理論與實用并重的教科書。

書中自有“溝通”之道

1 人際溝通入門基礎

我們應該問問自己,為什麼人需要溝通呢?我想許多人和我一樣,認為在令人厭煩的日常生活中,獨處是最受歡迎的調劑品。的确,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獨處,對于獨處的需求程度也遠超我們實際的獨處時間。可是,從另一方面來說,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獨處的臨界點,超過這個臨界點,愉快就變成了痛苦。換句話說,我們都需要人際關系,我們都需要溝通。

溝通是生理需求。許多人都看過《荒島餘生》這部電影,都對那個“排球夥伴”威爾森感到有趣。而正是這個排球給了主角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由此可見,溝通和吃飯、睡覺一樣,是人們的基本生理需求。

溝通是認同需求。我也會想象一下,如果我不與别人溝通,那麼我能得知我是誰嗎?每個人出生在這個世界上時隻是微量的,甚至沒有自我認同感,我們是在别人诠釋我們的過程中才逐漸明了自己是誰。

溝通是社交需求。有研究表示,有效的人際溝通與快樂之間具有很緊密的關系。良好的溝通可以增進友誼,也可以擷取甜蜜的愛情,能夠有效提升人的幸福感。

溝通為實作目标。在滿足社交需求及塑造我們的自我認同之餘,溝通還是達成溝通學者所謂的工具性目标最好的方法。

溝通在很多方面都是很重要的,而溝通能力是一個人人都能掌握的技巧,溝通高手不僅擁有各式各樣的行為反應方式,還要懂得在适當的場合表現出最适宜、最純熟的行為,來吧,讓我們一起學學怎麼才能成為一名“溝通高手”!

2 如何溝通

新的溝通媒介。新的時代,溝通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面對面交流,而更多的是通過網際網路、手機等通訊裝置進行交流,要針對不同的社交媒介學習不同的交流技巧,提高社交媒體上的溝通能力,在交流的同時也要學會保護自己。

試着描述自己。我們嘗試一下描述一下自己吧,自身有哪些特質呢?列張清單來認識自己,讓自己對自己更了解一點,人際溝通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自我坦露,讓别人更能接受自己。

所見即所得。強調自我在溝通中的角色扮演,并分析知覺與情緒在溝通中的重要作用。

3 溝通的媒介

語言:障礙與橋梁

語言是符号的,這一本質是上天的恩賜,它是我們能夠用若非如此就不可能的方式,就觀念、原因、過去、未來及不在場的事物進行溝通。語言是很棒的溝通工具,但同時也是人與人之間許多問題的來源。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種族之間,表達的方式各不相同,隻有好好了解對方的習慣,才能更好地搭建溝通的橋梁。

非語言溝通:超越字詞之外的資訊

非語言溝通包含許多與語言無關的手段,比如身體動作、聲音、觸碰、外貌、時間等,這對于溝通高手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因為非語言溝通無處不在,我們在解讀非語言線索的時候必須特别謹慎,了解錯了就非常尴尬了。

傾聽:不隻是聽見

傾聽是最普遍的或許也是最常被人忽視的溝通形式。聽到和傾聽是有差别的,心不在焉跟心無旁骛地聽也完全不同。傾聽時弄懂别人所傳達的資訊的過程,它包含了五個要素:聽到、專注、了解、回應和記憶。

如果你也想通過肯定訓練、社交技巧、商務溝通等方面的訓練成為“溝通達人”,建議你讀讀這本書。如果你想在朋友之間、同僚之間、同學之間、親人之間、夫妻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也強烈推薦你讀一讀這本衆多“溝通達人”讀過的《溝通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