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散文賞讀 | 一個人跳舞

作者:鄭觀鞏藝

作者:周登高 朗誦:崔茹

一個人跳舞

圖文/周登高

一曲《漠河舞廳》火遍大江南北,故事裡有一生不渝的愛情,歌詞裡有“我怕我的眼淚我的白發像羞恥的笑話”癡情表白,鏡頭裡有張德全老人孤獨的舞姿——一個人跳舞。單曲循環中,關于跳舞的記憶再次開啟。

散文賞讀 | 一個人跳舞

開始跳舞是在大學一年級,結束大學生活也是在西政舞廳“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歌聲中。在九十年代,如果有人說在西政沒有進過舞廳是沒有人相信的。跳舞是西政人周末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大學回憶裡的一部分。舞廳裡有過太多的風花雪月和悲歡離合,是以大多數人都會談起,也有一些人會唱起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愛與恨都埋藏心底。

關于西政舞廳的記憶很簡單,關于舞廳的故事還能記起幾件。記得一個學長講,同班女生向輔導員反映男同學不願邀請她們跳舞,男同學答複“哪個到餐廳打飯還不是要挑好吃的撒?”這句傷害性不大的話成了典故。到畢業時,男生才認識到班裡的女生才是全校最可愛的,共同的經曆把人與人的距離拉得很近。還記得某同學說過一句話,一些人好比是兩條交叉的公路,注定隻能有一次交集,在相遇分手後就各奔東西,連頭也不會回。還有一些人,好比鐵路的兩條鐵軌,雖然始終保持着一定的距離,但一直陪伴着你。還記另一件很有趣的事。身材高挑的女生班長鄭瓊身着牛仔服,頭戴棒球帽,扮作男生邀請其他女生共舞,竟然沒有被對方發現,進而引發了其他女生的效仿,興起了一股周末變裝風。我是全校最早戴棒球帽的男生,擁有一頂從北京帶回的有金色刺繡的超酷帽子。是以我有幸成為出借牛仔服和帽子的人,不幸的是曾經借過我衣服的施夏英同學幾年前因病離世。不知道女同學是否記得這樣一段經曆,我們曾經活得那樣的灑脫!

散文賞讀 | 一個人跳舞

因為喜歡跳舞,我也去過附近大學的校園舞廳,還有閱兵場的露天舞廳。印象深刻的是重慶大學的風雨操場,據說名字源于栉風沐雨。實為一個露天演出劇場,到了周末舞台就成了舞廳。因為極其簡陋,又被戲稱為農民俱樂部。在我大四時,高中學弟宴朋到重慶大學讀書,在一年的交集中,沒少在風雨操場度過。現在見面,還會談起一起跳“恰恰”的往事,回味着青春的快樂。大學暑假回到家裡,村裡也興起跳交誼舞,古老的戲台架起彩燈成為舞廳。自然想起重慶大學的農民俱樂部,家裡這個要更真實,但跳舞的愉悅絲毫不減。賢者顔回“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不改其樂。快樂由心不由境,對于喜歡跳舞的人,燈光、音響、舞伴都不重要。還有四川外語學院的舞廳,日常是帶有舞台的禮堂,周末就作為舞廳開放,舞池在台下。因為“川外妹子”是重慶高校中靓麗風景,是以對男同學有着難以抗拒的萬有引力。有一年聖誕節,舞廳人爆滿,根本無法施展舞技,所有舞曲最終都成了“一步搖”。邀請到舞伴後,我提議到舞台上去,對方欣然同意。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我有點膽大妄為了。那應該是我第一次在衆目睽睽之下登上本不屬于自己的舞台。陶淵明“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也許,人這一輩子,都會有走錯場的經曆吧。

最有特色的舞廳當屬三峽遊輪上,因為人多,我們上了船才知道沒有鋪位。同行的幾個同學找船員理論,方得安排在員工休息的地方。夜間還可以免費到娛樂室,還有一個帶卡拉OK的舞廳。和同行的女同學在随波搖晃的舞池裡翩翩起舞,第一次因跳舞赢得陌生人善意的掌聲。最有趣的當屬1999年聖誕節,我和朋友在北京捷捷。熱情的外國人主動打招呼,送上新年的祝福,愈發感受到北京的好,也特别懷念青春的好。

散文賞讀 | 一個人跳舞

上一次跳舞是什麼時間的事,已經沒有印象。三十歲以後,對熱鬧的事情沒有了太多的興趣。四十歲以後,甚至有點排斥。不同年齡階段,有着不同的生活。回想起來,跳舞真的是一件極需要勇氣的事情,既要有足夠的自信才能邀請陌生的女孩子,還要在嘈雜的舞曲中尋找對方感興趣的話題。以現在的心态,我甯可躲在角落裡欣賞别人的舞姿,不會像同學在畢業留言調侃我的“女生剛動尖尖腳,早有登高立前頭”的魯莽。

我還是那麼喜歡跳舞,因為它能給我以快樂。年近半百,三十年前曾經熱衷的事,現在反而沒有了勇氣,人越老就越慫,就越無趣。但我還會跳舞,一個人跳舞,一個人唱歌,努力去過一種有趣的生活。

散文賞讀 | 一個人跳舞
散文賞讀 | 一個人跳舞

作者:周登高

周登高,漢族,中共黨員,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現就職于鞏義市人民法院,喜歡讀書、寫作、攝影、旅行和戶外。

散文賞讀 | 一個人跳舞

朗誦:崔茹

崔茹,鞏義市文聯副秘書長,鞏義市舞蹈家協會秘書長,河南省舞蹈家協會會員。曾舉辦鞏義市第四屆、第五屆全國青少年“曹燦杯”朗誦大賽,獲得由"中國宋慶嶺青少年科技”“北京市教育學會”"北京市教育學會朗誦研究分會”“北京曹燦文華傳播”頒發的“語言的力量”朗誦藝術周活動“優秀指導教師”獎。熱愛舞蹈、熱愛朗誦,希望能用藝術賦生命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