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營一帥四猛:跟關羽張飛馬超趙雲相似,比五子良将更受曹操信任

作者:半壺老酒半支煙

陳壽在《三國志·卷十七》中說:“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将,五子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骁果顯名,而鑒其行事,未副所聞。或注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

估計陳壽寫這段評語的時候,把他自己也鬧糊塗了:他既沒有看到張郃的巧變,也不知樂進怎樣骁勇,似乎是把曹魏官方評價照搬過來,勉強湊齊了“五子良将”,以此跟季漢五虎上将分庭抗禮。

實事求是地說,曹魏五子良将的地位,是遠不及五虎上将的:五虎上将做到四方将軍就到頭了,而五虎上将裡既有車騎将軍張飛,又有骠騎将軍馬超,如果關羽不在荊州身亡,那是妥妥的大将軍、大司馬、領荊州牧。

曹營一帥四猛:跟關羽張飛馬超趙雲相似,比五子良将更受曹操信任

曹魏五子良将無法跟季漢相提并論是很自然的事情:五虎上将都在劉備的核心圈,而五子良将則在曹營二環外:如果評選曹操麾下的一帥四猛,五子良将無一人能入選,他們跟那位實至名歸無争議的帥才相比,有着極大的差距,無論是權柄還是地位以及受信重程度,都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把曹營一帥四猛跟蜀漢五虎上将對比,就會發現他們跟關羽張飛馬超趙雲的地位基本相當——不是獨當一面身兼數職的一方大佬,就是主公手裡最後的底牌。

關羽張飛都是萬人敵,馬超人品不太好,但也有“信布之勇”,這三位持節鎮守一方,有生殺予奪大權,在曹操麾下,能享受關羽在劉備陣營待遇的,也就是獨目将軍夏侯惇一人而已:曹操分兵,必讓夏侯惇帶領偏師或留守後方,荀彧有事情,也得跟夏侯惇商量(正史中劉備入川,鎮守荊州也是以蕩寇将軍關羽為主,軍師中郎将諸葛亮負責收稅供給軍需,牙門将軍、留營司馬趙雲負責維持治安糾察軍紀)。

曹營一帥四猛:跟關羽張飛馬超趙雲相似,比五子良将更受曹操信任

曹操親征徐州陶謙,差點被叛将陳宮勾結呂布端了老窩,是夏侯惇和荀彧處變不驚穩住了大局:“興平元年,太祖征陶謙,任彧留事。會張邈、陳宮以兖州反,潛迎呂布。彧知邈為亂,即勒兵裝置,馳召東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諸城皆應布矣。時太祖悉軍攻謙,留守兵少,而督将大吏多與邈、宮通謀。惇至,其夜誅謀叛者數十人,衆乃定。太祖自徐州還擊布濮陽,布東走。”

荀彧和夏侯惇一文一武有張有弛,替曹操保住了大學營,如果兖州丢了,劉備再跟呂布聯合起來追擊,曹操可就危險了。

五子良将一直在諸曹夏侯麾下聽差,帶兵最多的曹營大将,就是夏侯惇——于禁帶領七軍三萬人馳援襄樊片甲不回,夏侯惇帶領二十六軍,每天聽歌開派對,還不忘發展農業生産:“時大旱,蝗蟲起,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土,率将士勸種稻,民賴其利……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賜伎樂名倡,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猶受金石之樂,況将軍乎!’”

曹營一帥四猛:跟關羽張飛馬超趙雲相似,比五子良将更受曹操信任

割發代首的曹操治軍極嚴,但卻對夏侯惇格外寬容,當年夏侯惇不想當漢朝高官,隻想接受曹操的任命(時諸将皆受魏官号,惇獨漢官,乃上疏自陳不當不臣之禮),曹操在感動之餘,對夏侯惇說了一番掏心窩子的話:“吾聞太上師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貴德之人也,區區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

夏侯惇堅決不幹,曹操隻好封夏侯惇為前将軍,這是丞相、魏王可以冊封的,是以夏侯惇接受了,這同時也說明,朝廷原本想給夏侯惇的職位,至少是衛尉,甚至可能是車騎将軍乃至骠騎将軍——那就是皇帝直屬頂級武将了。

夏侯惇不願為漢官隻想當曹将,他的忠誠也得到了回報:曹丕篡漢自立,馬上封夏侯惇為曹魏首任大将軍,非諸曹夏侯不得為大司馬大将軍,在曹魏前期成了慣例、潛規則,這種待遇,五子良将做夢都不會去想。

曹營一帥四猛:跟關羽張飛馬超趙雲相似,比五子良将更受曹操信任

五子良将無緣曹魏帥位,同時也不可能成為曹操最親近的心腹猛将,要論正史中的曹操四大猛将,五子良将中也就是張遼有資格參選,而參選的結果也隻能是落選:在曹營之内,跟曹操關系更近,打仗更生猛的比比皆是,張遼能排進前十,估計也就不錯了,他能不能排在龐德龐令明之前,還是個未知數。

龐德十分生猛,不但斬殺過司隸校尉鐘繇的外甥,還曾一箭射中關羽腦門(正史中是射羽中額,而不是像小說中寫的那樣射中胳膊),但是曹操對他并不是十分信任,親近就更不用提了。

曹操最信任的外姓猛将,毫無争議的是典韋和許褚,這二位不但勇猛,而且忠誠度遠超五子良将,他倆都肯為曹操付出自己的生命。

典韋和許褚的勇悍,在正史中都有記載:“典韋形貌魁梧,膂力過人,性忠至謹重,常晝立侍終日,夜宿帳左右,稀歸私寝。太祖行酒,韋持大斧立後,刃徑尺,太祖所至之前,韋辄舉斧目之。”

曹營一帥四猛:跟關羽張飛馬超趙雲相似,比五子良将更受曹操信任

如果曹操使一個眼色,别說是砍五子良将,就是砍諸曹夏侯,典韋都不會眨一眨眼睛,這樣眼裡隻有曹操的猛将,曹操怎能不視若珍寶?

典韋最後為曹操的風流債付出了生命,當大家都在混亂中逃跑的時候,典韋獨自留下斷後:“韋校尚有十餘人,皆殊死戰,無不一當十。賊前後至稍多,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叉入,辄十餘矛摧。左右死傷者略盡。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韋雙挾兩賊擊殺之,餘賊不敢前。韋複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

典韋戰死,曹操身邊就剩下許褚這個值得信賴的猛将了,如果不是許褚舍命相救,馬超還真有可能在潼關渭水幹掉曹操:“超将步騎萬餘人,來奔太祖軍,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賊來多,今兵渡已盡,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賊戰急,軍争濟,船重欲沒。褚斬攀船者,左手舉馬鞍蔽太祖。船工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僅乃得渡。是日,微褚幾危。”

曹營一帥四猛:跟關羽張飛馬超趙雲相似,比五子良将更受曹操信任

在許褚眼裡,别人都是草芥,死多少都不可惜,隻要曹操活着就行。死忠曹操,許褚連曹仁都懶得搭理,曹仁主動搭讪,許褚洋洋不睬,曹仁咬牙啟齒卻又無可奈何。

許褚跟曹操的感情極深,曹操薨逝,許褚差點哭死,大哭嘔血傷了元氣,而且也沒了值得他保護的對象,許褚就像後來唐朝的秦瓊一樣,在家休養,卧在床上上司嫡系猛士負責皇宮安全:“文帝踐阼,進封萬歲亭侯,遷武衛将軍,都督中軍宿衛禁兵,甚親近焉。初,褚所将為虎士者從征伐,太祖以為皆壯士也,同日拜為将,其後以功為将軍封侯者數十人,都尉、校尉百餘人,皆劍客也。”

關羽從不輕視趙雲,曹營也沒人敢惹許褚——惹惱了許褚,丢了腦袋都不知道是被誰偷走了。

曹營一帥四猛:跟關羽張飛馬超趙雲相似,比五子良将更受曹操信任

受演義小說影響,曹操的本家兄弟子侄的武功(不隻是武力功夫,可與文治相對)都被有意無意地低估了,事實上那個被認為隻是肉厚抗揍的曹仁,揍起人來,也是十分生猛,這一點周瑜、牛金、陳矯都應該深有感觸。

江陵之戰,周瑜親率數萬大軍攻城,行征南将軍曹仁居然隻派牛金帶領三百敢死隊去迎戰數千吳軍前鋒,結果不出意外地被包了餃子:“仁意氣奮怒甚,謂左右取馬來,矯等共援持之。仁不應,遂被甲上馬,将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沖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餘衆未盡出,仁複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衆乃退。矯等初見仁出,皆懼,及見仁還,乃歎曰:‘将軍真天人也!’三軍服其勇。”

曹仁之是以生猛,是因為他是在給自己家打天下,而且毫不出人意外的,在夏侯惇病逝後,曹仁接任了大将軍一職,然後又當了大司馬,《傅子》這樣評價曹仁的勇悍:“曹大司馬之勇,贲、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

曹營一帥四猛:跟關羽張飛馬超趙雲相似,比五子良将更受曹操信任

作為同時代人,傅玄認為張遼次于曹仁,當然是有根據的,至于另外一個姓曹的,其勇悍程度,似乎也在張遼之上,那就是能手格猛獸的黃須兒曹彰。

曹彰的生猛,是得到曹操首肯的,當年在漢中與劉備不下,曹操想起了自己還有一張底牌:“太祖在漢中,而劉備栖于山頭,使劉封下挑戰。太祖罵曰:‘賣履舍兒,長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黃須來,令擊之。’乃召彰。彰晨夜進道,西到長安而太祖已還,從漢中而歸。”

曹彰并沒有參加漢中之戰,如果他也在漢中,那麼趙雲的空營計能否建功,可能也要打一個問号了——曹營諸将都變得年老惜命,而曹彰還是個愣頭青,很有可能會沖上去跟趙雲玩兒命。

曹營一帥四猛:跟關羽張飛馬超趙雲相似,比五子良将更受曹操信任

曹彰沒有機會跟趙雲交手,這是一個遺憾,但是我們從曹營一帥四猛跟季漢五虎上将的對比中,似乎也能發現他們很多共同之處:至于曹營這五位将帥相當于關羽張飛馬超趙雲中的哪一位,就需要讀者諸君慧眼明辨了。

曹營一帥才四猛将盤點完了,這隻是筆者根據不完全史料得出的未必公允的評判,熟讀三國史料的讀者諸君,肯定會有更高明的見解和更公道的裁決,筆者抛磚引玉之後,就需要您來發表高見了:在曹操麾下,真正的帥才有幾位?比五子良将還生猛的,除了許褚典韋,還有幾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