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典故略談」“樊遲從遊于舞雩”與“松菊猶存”

作者:雷同學的曆史學小記

張謇年輕的時候,曾經在海門師山書院讀書,準備他的鄉試。九月中旬的一天,他收到了書院發來的每月的作業試題。題目一共有兩道,分别是以“樊遲從遊于舞雩”一節作文,以及以“松菊猶存”為題寫一首五言八韻詩。那麼,這個“樊遲從遊于舞雩”和“松菊猶存”分别是指的什麼?

查閱資料,可以發現,“樊遲從遊于舞雩”,出自《論語》的《顔淵篇》,其全文為:

樊遲從遊于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附帶的參考譯文是:

樊遲陪着孔子在舞雩台下散步,說:“請問怎樣提高品德修養?怎樣改正自己的邪念?怎樣辨識迷惑?”孔子說:“問得好!先努力緻力于事,然後才有所收獲,不就是提高品德了嗎?多做自我批評,不去批評别人,不就是檢讨自己的邪念了嗎?由于一時的氣憤,就忘記了自身的安危,以至于牽連自己的親人,這不就是迷惑嗎?”
「典故略談」“樊遲從遊于舞雩”與“松菊猶存”

在地圖中搜尋“舞雩壇”可以看到,在魯國故地,即今天的山東曲阜,其小沂河北一帶仍有許多與舞雩台/壇有關的地名,還有一個廣場,去曲阜的朋友或許可以去探探究竟。(來源:百度地圖)

是以,查閱之後,可以知道,這個内容大概的意思就是,一個叫樊遲的弟子,跟着孔子在魯國沂水(今天叫小沂河)邊的舞雩台(它是魯國一個祈雨的祭台)下郊遊,然後向孔子請教了三個個人品德修養的問題,一一得到了孔子的解答。整個文章就是一個相當簡短而又富有道德啟發意義的小對話。

為什麼書院會選擇從《論語》中出題?這是因為清代中後期,科舉考試中的鄉試形成定制,規定其中的第一場考試,要從《論語》《孟子》及“學庸”(《大學》或《中庸》)當中各截取一部分内容,出三篇作文題。是以書院在這些經典中出題,就不足為奇了。

然則“松菊猶存”又是什麼?同樣查閱資料,可以知道,“松菊猶存”出自于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相關的部分為: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相關的參考翻譯是:

終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過去。家僮歡快地迎接我,幼兒們守候在門庭等待。院子裡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菊還長在那裡。我帶着幼兒們進入屋室,早有清釀溢滿了酒樽。

也就是說,這一部分描寫的是,作者想象自己辭官回到家裡,看見家人在等待,松樹與菊花還完好地生長在園子裡,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而松樹與菊花都是“高潔”的象征,是以“松菊猶存”便也帶有了名士辭官歸隐的高潔之義,給予了後人豐富的想象和寄托,确實是一個不錯的作詩練習題。

為什麼書院要給張謇再出一道經書之外的詩題呢?這是因為鄉試的第一場考試,在四本經書之外,還需要再測試一首五言八韻詩,就是一共四十個字,分八句,每句五個字,再帶有各種其它要求的詩。當然,由于題目都是從經典中截選而來,并不隻限于其原意本身,是以雖然有嚴格的格式和參考答案(如南宋人朱熹對四本經典的解釋),但仍需要考生自行發揮。是以,張謇對這兩道題思考得怎麼樣,恐怕就不得而知了。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論語·顔淵

百度百科—歸去來兮辭

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錄》,收于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