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人因為這首詩娶到個豪門千金!傳到現代,不少詩迷評:不過如此

作者:翻書清風

在古代,能寫得一手好詩,到底有哪些作用?這個問題的答案,有時候真的挺出人意料的。随便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大詩人王維,靠一首詩保命。當年王維被叛軍俘虜後,曾在叛軍陣營裡當了個小文官,後來安吏之亂平息,皇帝得知後要殺他。于是,王維便拿出自己在叛軍手下寫的一首詩,來證明自己是被逼無奈的。皇帝一看,果然重新信任了他。

詩人因為這首詩娶到個豪門千金!傳到現代,不少詩迷評:不過如此

大詩人白居易,靠一首詩獲得垂青。當年,初出茅廬的白居易到京城趕考,跟其他才子一樣四處遞文章,求前輩們推一推自己。一開始大詩人顧況還挺看不起他,最後隻因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别》就對他另眼相看。有了顧況的加持,白居易名噪一時,從此漸漸在長安站穩腳跟。

以上兩個例子,一首詩保命,一首詩成“敲門磚”,已經算是很傳奇。而本期筆者要跟大家說的,則是另一段發生在唐代詩壇的佳話。

詩人因為這首詩娶到個豪門千金!傳到現代,不少詩迷評:不過如此

話說晚唐時期,西山有個叫李頻的年輕人,為人正直又頗有才華,寫得一手好詩。李頻聽說杭州有個叫姚合的太守,評詩非常有一套,很受詩壇的認可。于是,李頻便千裡迢迢趕到了杭州,登門拜訪。

見面後,李頻拿出一首自己的七律,誠懇地請求姚合幫自己看看。結果,這姚大人拿着這詩越品越覺得有味道,放下詩後他便問了一句:“賢契可曾成家?”李頻搖搖頭。就這樣李頻就憑這首詩娶得了一豪門千金,從此在仕途和詩壇都有了倚仗。

憑一首詩讨到一千金為妻,這件事後來在詩壇越傳越“神”。到了元、明、清各朝,不少詩評集都收錄了此詩。

詩人因為這首詩娶到個豪門千金!傳到現代,不少詩迷評:不過如此

但不知為何,此詩傳到現代後卻并不是很受待見。别說一般網友極少讀過它,就連筆者認識的一些資深詩迷也表示:此詩不過如此,大概就是因為那段傳奇的姻緣才被人拔高了吧!

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

《湘口送友人》 中流欲暮見湘煙,葦岸無窮接楚田。 去雁遠沖雲夢雪,離人獨上洞庭船。 風波盡日依山轉,星漢通霄向水連。 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醉及新年。

這是一首送别詩,屬于唐代最常見的詩體。詩人在洞庭湖邊的渡口送人,一時有感而發,情景交融,頗有味道。

詩人因為這首詩娶到個豪門千金!傳到現代,不少詩迷評:不過如此

首聯,寫傍晚時分的薄霧,一開篇就給了這場送别一個大背景,渲染了離别的氣氛。接下來兩聯,引入大雁、遠去的船隻、遠處的山、夜色中的星空、浩瀚的湖面等多個意象,層層鋪開,充滿着意境之美。尾聯,由寫景到寫人,盼想不久的将來,友人将與家人團聚。

此詩的高明之處在于:寫景時,一氣呵成,一句數景,卻并不顯累贅;叙事時,一筆鋪開,淡淡寫來,淡淡結句。同時,感情也是豐富的,既有離别的不舍,也有對未來的憧憬。

對于這首詩,古代的詩評家們是非常推崇的。比如金聖歎就曾花不少筆墨,向文人墨客推薦它;何焯等人,更是稱其“可謂蹈險争奇手也!”

詩人因為這首詩娶到個豪門千金!傳到現代,不少詩迷評:不過如此

那麼這樣一首在古代都頗受推崇的作品,為何到了現代卻有詩迷覺得寫得很普通呢?筆者在了解詩迷們的想法後,才了解清楚原因。

現代很多詩迷看了太多的頂級經典作品,杜甫的《登高》,李白的《将進酒》,王勃的《滕王閣序》,唯有這些作品,他們才看得上眼。與這些作品相比,李頻的詩确實差了不少。

但筆者希望大家明白的是,在唐代那個詩壇星光璀璨的歲月裡,光是在史書上留名的詩人就達到了2000多名。可以想見,沒有留下名字的詩人、才子該有多少。而《全唐詩》裡,更是收錄了數萬首作品。很多作品咱們現代人在生活裡根本見都沒見過,但在當時若是它們沒名氣,是無法流傳至今的。

詩人因為這首詩娶到個豪門千金!傳到現代,不少詩迷評:不過如此

由此可見,哪怕是在唐代,寫一首好詩都是很不容易的。一般詩人和才子,一輩子都寫不出一首驚豔世人的作品。而李頻這首詩,從整體水準上來看顯然并不差。一切,皆要看跟誰的作品比。畢竟,并不是每個人都是李白、杜甫。

是以,每每想起李頻這段佳話,筆者便越發敬佩那些精品率高的詩人。人家一輩子能寫出一首就是傳奇,而像李商隐這樣的詩人,光是收錄進《唐詩三百首》的就有幾十首,其精品率之高令人歎服。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