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630年暹羅日本雇傭兵團覆滅記:幹涉王位繼承,被原住民血腥屠殺

作者:詩意世界

如今的泰國,古時叫暹羅。暹羅1939年6月24日改國号為“泰國”,意為“自由之國”。1945年複名“暹羅”,1949年再度改名“泰國”,沿用至今。暹羅的部分先民是世居雲南一代的中國人,蒙古人崛起的時候,他們為了躲避蒙古人的屠殺而遷徙至中南半島一帶,有一部分就定居于暹羅。

暹羅深受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的雙重影響,全民信仰佛教。公元1238年,素可泰王國建立。14世紀中葉,素可泰王國被泰人首領烏通王兼并,建立了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對外一直向周邊擴充領土,對内通過一系列改革,逐漸強大起來。

阿瑜陀耶王朝同時還與世界各國發展貿易,不過對外貿易幾乎被皇族壟斷,國王有一支龐大的船隊,專門負責運輸暹羅土特産同各國進行交換,據中國史書記載:

“在公元1370年—1643年之間,其使節來到中國通路和貿易達102次,中國明朝使者回訪也有19次之多。清朝乾隆年間在廣州設立“本港行”,專門辦理對暹羅的貿易、稅務等事項。阿瑜陀耶與西方國家尤其是荷蘭葡萄牙等國商務交往也很頻繁,它以“夏利腦”(新市的意思)這個名稱聞名于西方世界。”
1630年暹羅日本雇傭兵團覆滅記:幹涉王位繼承,被原住民血腥屠殺

公元16世紀中葉,阿瑜陀耶王朝與緬甸陷入曠日持久的戰争,邊境地區時常發生戰争,内部統治階級日益腐敗,王權鬥争激烈,權臣、外戚和皇族此消彼長,王朝逐漸衰落。

公元1767年4月京都被緬軍攻陷,财物被搶劫,人口被擄掠,皇室、寺院、民房和典籍文物全部焚毀殆盡,也是在這時候,西方列強開始侵入暹羅地區。

暹羅的阿瑜陀耶王朝時期,中國正值明清兩大封建王朝時期,日本則處于室町幕府和德川幕府時代。這些封建王朝基本上都奉行閉關鎖國政策,但是又各有特點,明朝兩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不再贅述,朝廷律令很嚴格,但是依然有很多華人到海外經商謀生,甚至壟斷了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對外貿易。

1630年暹羅日本雇傭兵團覆滅記:幹涉王位繼承,被原住民血腥屠殺

暹羅阿瑜陀耶王朝的海禁制度非常嚴格,比明朝“片闆不得下海”的海禁令要嚴格得多,阿瑜陀耶王朝的外貿官署分為東西兩個衙門,分别掌管東洋和西洋的貿易,其中東洋衙門在山田長政(日本人)以前都是由華人擔任,權力極大。

華人擔任的東洋衙門官職握有對阿瑜陀耶内所有中國和日本商民的裁判權,也負責暹羅王室與中國、安南,日本和琉球等地貿易的全權代理。

日本人山田長政到達暹羅以後,為什麼就能打破華人“世襲”東洋衙門長官的局面了呢?今天,我給大家講述日本武士山田長政的故事。

1630年暹羅日本雇傭兵團覆滅記:幹涉王位繼承,被原住民血腥屠殺

16-17世紀,日本人的“海盜”不僅騷擾中國沿海地區,而且東南亞國家都有他們足迹。我們稱呼他們為倭寇,外國人稱他們為“海盜”或者“雇傭兵”。這些日本人襲擊的對象包括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比較著名的例如聖母号事件,日本人與葡萄牙人發生沖突,并且燒毀了一艘卡瑞克帆船。

東南亞國家非常喜歡雇傭日本武士、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這些雇傭兵的戰鬥力非常強悍,以至于東南亞國家甚至在一些決定性的戰役中,将輸赢的賭注都押在了這些人身上。泰國2010年還拍攝了一部《山田長政:大城武士 》,主角就是東南亞地區最著名的日本雇傭兵首領山田長政。

相比于其他的倭寇浪人,山田長政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武士,隸屬于沼津藩藩主大久保忠佐(他是德川十六神将之一)1590出身于于駿河國駿府馬場町(今屬靜岡縣靜岡市),其父山田長知為本多正信的家臣,山田長政年少時即開始參與朱印船貿易。據說,1605年,山田長政以衛士的身份跟随由德川家派出的“朱印船”前往中國,之後又獨自赴暹羅(泰國)遊曆。

1630年暹羅日本雇傭兵團覆滅記:幹涉王位繼承,被原住民血腥屠殺

由于水土不服,遊曆至大城(今泰國清邁府阿瑜陀耶)時染上熱病,隻好留下養病,計劃病好以後繼續遊曆,然後傳回日本。沒想到,暹羅發生戰争,機緣巧合之下,山田長政帶着1000多名日本武士卷入連戰争,從此再也沒有回去過,直到死在暹羅。

1605年的暹羅并不太平,國内政局不穩。當時在暹羅都城阿育陀耶城外已經形成了日本人聚居地——日本人町(類似于美國華人聚居區唐人街)。暹羅的新王(納黎萱之弟)厄伽陀沙律王剛剛登基,據說暹羅的日本雇傭軍團就是厄伽陀沙律王創立的。

厄伽陀沙律王晚年的時候,立長子素達為王位繼承人,大臣帕乃歪卻誣陷素達謀反。厄伽陀沙律王聽信讒言将素達廢黜,另立次子頌昙王為繼承人。頌昙王繼位後,殺帕乃歪,為其兄報仇。日本雇傭軍團中與帕乃歪關系密切的500名武士竟然叛亂,突然殺入皇宮,逼迫頌昙王寫下血書,立下有利于日本人的盟約,虐殺了4名反對日本人的朝廷重臣和僧侶首領,在阿育陀耶城劫掠一番後,退往碧差武裡割據稱雄。

1630年暹羅日本雇傭兵團覆滅記:幹涉王位繼承,被原住民血腥屠殺

日本人叛亂,攪動了暹羅的政局。觊觎王位的琅勃拉邦王帕翁沙打着“驅除日虜”的旗号進兵華富裡,威逼都城。頌昙王也沒有閑着,他号召全國勤王,日本雇傭軍團也響應号召,發兵勤王。

頌昙王在全國大部分軍隊的支援下,先是擊敗了割據碧差武裡的日本武士,1612年4月5日打敗了琅勃拉邦王的軍隊,王位得以鞏固。此後,日本雇傭軍團正式登上暹羅的曆史舞台,山田長政是否參與了這場戰争,因缺乏史料佐證,已經無從考究。

可以肯定的是,山田長政從日本到中國再到暹羅的主要目的是做外貿的,初到暹羅,也是從事事業活動,根據《暹羅國風土軍記》等資料記載:

“山田長政到達暹羅初期,主要從事日暹貿易,經營鹿皮、鲛皮、蘇木等貨物,甚至一度壟斷,後來‘為暹羅官人所器重’。”
1630年暹羅日本雇傭兵團覆滅記:幹涉王位繼承,被原住民血腥屠殺

山田長政受到暹羅王室的其中也是因為“商業上的成功”,并非軍事上的才能。山田長政生病滞留大城期間,流亡大城的1000名日本武士(信奉切支丹教)推舉山田長政為首領。山田長政從千名武士中挑選出精壯之士編制成軍,并從澳門、馬尼拉和巴達維亞(雅加達)購入了大量的西式槍炮裝備軍隊,使該支部隊擁有強悍的戰鬥力,成為暹羅當政者的寵兒。

1622年,當時暹羅屬國高棉的國王去世,曾在暹羅為質的高棉王子七士他繼位後,拒絕向暹羅進貢稱臣。頌昙王大怒,親自統帥大軍讨伐,出兵前,頌昙王給日本的德川幕府當政者德川秀忠寫了一封信:

“慮貴國商販彼處者,值幹戈之秋,誤為彼助,未免混傷,恐非和好之本意,望谕停之,容事平後依舊通販。”
1630年暹羅日本雇傭兵團覆滅記:幹涉王位繼承,被原住民血腥屠殺

什麼意思呢?頌昙王希望在高棉的日本人(雇傭軍)不要參與戰争,以免傷了和氣。最終,頌昙王大敗而歸,山田長政也率兵參加了這場惡戰,高棉日本雇傭軍團的戰鬥力給暹羅軍造成了很深的心靈傷害。後來山田長政率領的雇傭軍在邊境戰争中多次打敗了數倍于己的緬軍,是以,暹羅統治者更加倚重山田長政的日本雇傭軍,給予他們很高的待遇。

1628年,頌昙王病重,按照暹羅制度,當時身為副王的王弟室利信時是合法繼承人。但是,頌昙王在披耶室利窩羅翁等人的支援下立長子策陀為繼承人。當年12月22日,年僅15歲的策陀繼位,披耶室利窩羅翁自封為披耶迦羅鳳,類似于大清的攝政王,掌握實權。

披耶室利窩羅翁是一個野心家,積極謀劃篡權奪位。他清除的第一個目标就是室利信時,當時室利信時已經出家為僧。披耶室利窩羅翁派山田長政去執行“引蛇出洞”計劃。山田長政面見室利信時,告訴他日本雇傭軍團可以幫助他奪回王位。

1630年暹羅日本雇傭兵團覆滅記:幹涉王位繼承,被原住民血腥屠殺

室利信時信以為真,還俗離開寺廟,準備奪位,坐實了“謀反”罪名。披耶室利窩羅翁名正言順将室利信時抓捕,判處死刑,把他發配到碧差武裡,關在一個土坑之中,等他活活餓死。室利信時被部下救出後,召集舊部,發動武裝叛亂,連克數座城市。

策陀王發兵平叛,山田長政率日本雇傭軍團參戰,室利信時兵敗被殺。室利信時死後,山田長政成為披耶迦羅鳳篡位的一大障礙,因為山田長政一直效忠于頌昙王和策陀王。披耶迦羅鳳一邊不斷引誘策陀王縱情聲色,懈怠朝政,一邊試圖拉攏、試探和消滅山田長政。

1628年底,山田長政奉命出使日本,披耶迦羅鳳欲自立為王,山田長政聽聞消息後,迅速趕回暹羅阻止,最終,披耶迦羅鳳不得不立策陀之子阿滴耶為王。披耶迦羅鳳對此懷恨在心,暹羅南部半獨立省份六昆(那空是貪嗎叻)太守反叛,披耶迦羅鳳派山田長政為統帥前去平叛,此舉的用意很險惡:無論成功與否,都能削弱山田長政的勢力,然後一舉滅之。

1630年暹羅日本雇傭兵團覆滅記:幹涉王位繼承,被原住民血腥屠殺

披耶迦羅鳳向山田長政承諾:“平叛成功,封山田長政為六昆太守。”此次出征,《暹羅國風土軍記》記載:

“軍兵為暹羅王兵二萬餘,仁左衛門部卒五百餘兵……仁左衛門部卒身着日本裝束……”而荷蘭東印度公司上席商務員Gerrit Broeckmans在1630年1月4日之前的記錄中稱:“此間在暹日本人首領山田長政,率領日本人三百人及暹羅人三、四千人,登陸占領宋卡,征服六昆,捕獲其王送往暹羅。”

山田長政平叛過程中,披耶迦羅鳳成功篡位,史稱巴塞通王。山田長政平叛成功後,披耶迦羅鳳心中是五味雜陳,山田長政聽聞披耶迦羅鳳篡權稱王,也在六昆割據稱雄,披耶迦羅鳳為了籠絡山田長政,向山田長政贈送美人。

然而,六昆剛被平定,北大年女王起兵侵略佛頭廊并繼續北上,山田長政率軍與北大年軍戰于六昆,在戰鬥中腳部負傷。前任六昆太守之弟銮嗎立,立志為其兄複仇,時為山田長政屬下,将毒混入藥中。還有一種說法:山田長政受傷後傳回大城醫治。披耶迦羅鳳派遣禦醫赴大城給長政療傷,但長政反而在數日後病重而死。謠傳披耶迦羅鳳因為嫉妒長政把持了暹羅的外貿,故令禦醫在繃帶上塗毒以暗害長政。

無論是何種說法,山田長政死于1630年,沒有福氣享受美人,也沒有福氣享受打下的江山。山田長政一命嗚呼後,身在暹羅的日本人該遭殃了。因為,巴塞通王不願意再受到日本人的威脅,他決定對在暹羅的日本人下手了。

1630年暹羅日本雇傭兵團覆滅記:幹涉王位繼承,被原住民血腥屠殺

山田長政死後,不知進退的日本人擁立山田長政18歲的兒子繼任六昆太守,欲世代霸占六昆,名不正言不順,六昆的原住民及暹羅朝廷的将士紛紛起來反對,山田長政的雇傭軍團隻有區區幾百人,大部分被血腥屠殺。四面楚歌的日本人一把大火将六昆燒毀後,逃往暹羅的敵對國高棉和緬甸。

巴塞通王覺得日本人始終是一個隐患,不如全部誅殺,以絕後患。1630年10月26日夜間,巴塞通王派出數百艘艇船,4千名士兵,悄悄包圍了都城附近的日本人町,一場瘋狂的屠殺就此拉開序幕,少數幸存的日本人都逃往了高棉。之後,巴塞通王将暹羅的日本人全部驅逐,日本人被迫流亡馬尼拉。

德川幕府三代将軍德川家光大怒,遂下令斷絕了與暹羅的一切貿易往來。1633年,暹羅的日本人町得以重建,流亡他國的日本人又重新回到暹羅。不過,暹羅日裔像山田長政那樣的輝煌再也沒有上演過。

德川幕府的閉關鎖國政策規定:日本人不許出海,海外的日本人也不能回國,南洋的日本人町沒有新的移民補充,逐漸被當地土著同化了,日本殖民南洋的曆史也就終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