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笨鳥先飛。

作者:知心爸爸
笨鳥先飛。
笨鳥先飛。

在19世紀的德國,有一個著名的天才,名叫卡爾·威特(Karl Witte)。

卡爾天才到什麼程度呢?

他在八歲這個别的小孩還在撒尿和泥的時候,就已經能夠熟練地掌握并自由運用德語、法語、英語、意大利語、希臘語和拉丁語六種語言,并且對于動植物學、化學和實體學的了解遠超普通成年人,且尤其擅長數學;年僅九歲就考入了萊比錫大學,十歲進入格廷根大學,而他的同齡人國小還沒上完;十三歲出版學術書籍《三角術》;14歲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知道今天仍是吉尼斯記錄中“最年輕的博士”記錄保持者;16歲取得法學博士學位,童年被聘為柏林大學法學教授;23歲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該領域的學術權威,之後的一生,卡爾都作為知名教授在德國著名大學中任教。

相信這時候一定有人贊歎于卡爾的聰慧,并對他的天賦異禀表示羨慕。但是接下來我要告訴你的事情,會讓你大跌眼鏡:卡爾并不是你們想象中天賦異禀的神童,而是一個被醫生診斷為先天大腦發育不全,今後可能生活不能自理的癡呆早産兒。

笨鳥先飛。

那麼一個癡呆的早産兒是如何成為一名曠世奇才的呢?這全要仰賴于他父親帶給他的良好科學規劃的教育。

法國思想家愛爾維修說過:人在出生的時候,差别并不大,僅僅是因為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才導緻最終有的人優秀,有的人平庸。而在兒童教育的研究領域,也有一個“潛能遞減法則”,意為每個兒童都有潛力,這個潛力随着年齡成長呈現遞減态勢:即假設一個兒童出生時擁有100的潛力,此時加以教育,他就有可能成長為100分的成人,而如果推遲到5歲再進行教育,即使在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做到完美,滿分也隻有80分了。

卡爾的父親就是這套理論堅定的擁護者和踐行者,他秉持着“潛能遞減法則”,在卡爾出生後不久,就對他開始了有計劃地培養,包括但不限于:

在卡爾還不會說話時就開始,給他講述各種具有價值的實際用途的事物,擴充知識面;鼓勵卡爾提問,問題的領域并不加以限制,并盡可能的給予孩子詳細嚴謹的回答;培養卡爾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将興趣轉化為鍍錫的動力;在日常生活中穿插對于孩子的培養,例如帶孩子散步的時候記錄路線,之後繪制地圖等。

在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條條款款互相作用下,卡爾迅速從一個醫生口中先天不足的孩子,成長為了一個舉世矚目的天才少年,而他父親的教育方法也和他的名字一起被人們廣為傳頌。

我們常說“靈禽在後,笨鳥先飛”,身為“笨鳥”的卡爾在家庭教育上先人一步尚且能有這等成就,那麼假如“靈禽”的家長們也能領悟“先飛”的道理,他們的孩子又會擁有怎樣的人生呢?這就要等有心人以事實來為我們證明了。

END

圖檔來源 /網絡

撰文、編輯 / 知心爸爸

監制/鄭仁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