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期,一檔名為《緣來不晚》的中老年相親節目,突然在網絡上火出圈,成為了許多年輕人的快樂源泉,熱度完全不輸已播出10年的《非誠勿擾》。
很多人不解,一檔節目,既沒有風華正茂的小花小鮮肉,也沒有甜到掉牙的cp,到底憑什麼抓住這麼多年輕人的心。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這檔節目讓人頗具“爽感”。
為什麼爽?
因為老年人相親,沒有套路直奔主題,他們坦率直白,會明明白白說出自己的需求,敢于大膽談錢、談性、談愛,他們不委屈自己,敢愛敢恨也敢拒絕,他們做了很多年輕人想但不敢做的事情。
例1:有個阿姨,不滿意大爺沒讀過書,便直白表明:“你不是我的菜,我就這麼坦率。”雖然這種表達聽起來讓人難以接受,但仔細考慮,本來就是互相考量和選擇,每個人都有拒絕的權利,不合适就應該直接拒絕不給對方留有幻想。

例2:還有一位阿姨,一上場就對男嘉賓發出靈魂拷問:“一個月2000塊錢養老金夠養另一半嗎?”大爺也不慣着,直言:“國家也沒規定女人得靠男人養啊!”盡管是完全不同的婚戀觀,但雙方都不藏着掖着,反而讓人覺得極度舒适。
例3:還有位霸道總裁大爺,看節目時相中了一位阿姨,直接聯系節目組奔現 。他自己條件很好,阿姨對他也挑不出毛病,但得知他身體不好時,阿姨卻說一切免談,因為她不接受無性婚姻。
02
通過這檔節目,我們看到了老年人的“敢”。他們之間有趣的故事,也為我們增添了很多笑料,但笑過之後,反複回想,我們突然就會明白,老年人“敢”的背後,其實更多是對孤獨和死亡的恐懼。
《老爸102歲》劇照
人生的後半場,離不開[孤獨]二字。
到了暮年,很多老人都處于老年無伴,兒女不在身邊的孤獨處境,他們每天面對着空蕩蕩的房間,一天都開口說不了幾句話;他們感受着身體、器官上的變化,被迫直面自身的衰老,還要不斷跟社會的進步做思想鬥争;他們害怕生病、懼怕死亡,生怕自己突發意外,身邊無人照料,甚至沒有人能及時趕到。
是以,很多老人開始積極尋找另一半,他們的身影活躍在城市各個公園的相親角,開始出現在網際網路上,被我們看見,他們的行為,也成為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料。
但其實直白來說,老人找老伴兒,也不過是為了後半生有個伴兒。
他們毫無避諱、從不拐彎,将“人間清醒”發揮的淋漓盡緻,看似是晚年放飛自我,但其實,他們也隻是為了通過這些條條框框的規則,更高效、直接的找到一個自己需要也需要自己,并且能一直陪在自己身邊的人。
或許,他們原本也曾害怕鏡頭,怕被嘲笑,但長期的孤獨驅使他們克服了害怕。他們渴望被愛、渴望陪伴,隻能放下面子、放下恐懼,主動去尋找另一半,隻為了讓自己的晚年,不那麼凄涼。
03
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無配偶的孤寡老人占比高達25.32%。而我們對于這部分人的關注,大多停留在基礎生活層面,他們的情感訴求,往往會被我們忽略。
但老人隻是變老,他們依舊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他們辛苦操勞半輩子,晚年本該是享受生活,感受幸福的最好時光,但身體的衰老、兒女的繁忙、生活的單調、社會的輿論等各種因素,卻導緻他們後半生毫無幸福感,隻能在孤獨、凄涼中度過。
我們看到的這部分老人,他們積極走上相親之路,其實是在打破各種惡意和偏見之後,為排解孤獨、為自身争取幸福而跨出的一大步,但更多老人,都沒有勇氣跨出這一大步。
是以,作為兒女,我們應該讀懂長輩的孤獨和渴望,重視、認同老人的情感需求,消除對老年人尋偶的偏見;盡自己的能力,切實解決老人的難處,幫助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幸福的晚年生活。
我們都有老去的一天,請多給老人一點關愛。